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预处理,然后使用混合添加剂,以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镀铜,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对碳纤维镀铜时经常发生的碳纤维束"黑心"问题.在实验中观察到整束碳纤维被均匀连续地镀上了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镀铜碳纤维的断面,可以看到镀层和碳纤维结合得很紧密.  相似文献   

2.
林翠  吴群英  王伟伟  杜楠 《材料保护》2013,(11):40-43,7
过去,对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化学镀Ni-P工艺条件影响镀层性能影响的综合报道不多。为此,先对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再化学镀Ni-P。分析了粗化和活化对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探讨了镀液温度、pH值、次磷酸钠还原剂和柠檬酸钠配位剂浓度,添加糖精、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沉积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测了Ni-P镀层的表面、截面形貌,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对Ni-P镀层与碳纤维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粗化使碳纤维表面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其与镀层的结合力,AgNO3活化后碳纤维表面附着了较多的催化晶核;随着镀液温度、pH值和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加,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次磷酸钠浓度的增加,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相对稳定;加入糖精后的Ni-P镀层平整、光滑,完全覆盖碳纤维表面,与碳纤维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进行镀铜处理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电镀前先在马弗炉中600~800 ℃下对碳纤维进行氧化处理.镀液采用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35~40 ℃,电流密度为0.5~2.5 A·dm-2,最佳pH值为9.0±0.5.采用本实验工艺在碳纤维表面镀铜,效率高,镀层均匀,厚度为1.5~2.0 μm,基本上消除了"黑心"现象.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化学镀铜以甲醛作还原剂,污染环境.以环保型还原剂次亚磷酸钠代替甲醛,加入各种不同的稳定剂在碳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铜,获得了具有一定厚度、均匀、光亮的铜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温度及还原剂、配位剂、稳定剂用量对化学镀铜溶液稳定性和碳纤维增重率的影响,确定了新的镀铜配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冷热循环处理等手段,分析了化学镀铜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成分.结果表明,通过此新型的环保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可获得光亮、致密、均匀及含铜量较高的镀层.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A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中长碳纤维连续镀铜的设备与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研制了中长碳纤维连续镀铜设备,并用扫描电镜和极化曲线法对电镀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镀液组成对碳纤维的镀铜有明显的影响,采用柠檬酸盐和KNO3可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和均镀能力;使用该设备每年可生产镀铜碳纤维1.08*10^6m。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表面电镀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碳纤维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尝试采用三种电镀工艺对碳纤维进行电镀铜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SEM观察与分析.氧化结果表明:单一氧化处理结果并不理想,采用气相-液相联合氧化法效果良好.电镀铜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普通酸性镀铜工艺,镀层组织粗大且易脱落,碳纤维易出现"结块"现象;采用焦磷酸盐电镀工艺易出现"黑心"现象;采用柠檬酸盐电镀工艺效果最佳,镀层均匀致密且界面结合力强,有效避免了电镀过程中的"结块"和"黑心"现象,实现成束碳纤维的均匀镀.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许多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已使用碳纤维作为增强体,采用化学镀是改善碳纤维的表面性质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改性方法。综述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种类,详细地叙述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技术、化学镀工艺及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状况,总结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碳纤维T- 700为原料,对其进行低温等离子预处理,实验表明,尽管预处理对碳纤维拉伸强度有一定影响,但表面粗糙度增加.经预处理后的碳纤维在室温下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其表面溅射镀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镀铜碳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用VC9804A+型万用电表测量了碳纤维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上海宝钢冷轧厂电镀锌机组导电辊用电刷的国产化,成功地研制了具有载流密度达30A/cm2以上的镀铜碳纤维/铜复合电刷。经宝钢近三年的现场运行,其各项性能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铜前碳纤维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高嵩  姚广春 《材料保护》2005,38(7):43-45
碳纤维具有疏水性和表面惰性,很难直接镀铜.为此,研究了碳纤维表面的预处理工艺、条件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高温灼烧除胶、过硫酸铵氧化、氯化银活化较好地改善了碳纤维的疏水性,大大提高了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使碳纤维表面具有了催化活性.预处理后的碳纤维进行化学镀铜,其镀层光亮、均匀、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杨连威  姚广春 《材料保护》2004,37(10):32-33
为了解决碳纤维因纤细疏水、表面惰性而镀铜困难及存在的"黑心"问题,以CuSO4为主盐,锌粉为还原剂,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添加剂: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脂肪酸盐和十二烷基脂肪酸盐 醋酸钠对碳纤维镀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脂肪酸盐 醋酸添加剂最有利于碳纤维镀铜,能有效地解决碳纤维镀铜时经常发生的碳纤维束"黑心"问题;整束碳纤维被均匀、连续地镀上了铜;镀层和碳纤维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3.
以硫酸镍为主盐、柠檬酸铵为配位剂、硫酸铈为添加剂、醋酸铵与氨水组成缓冲溶液,研究了脉冲参数和硫酸铈含量对脉冲电刷镀镍镀层沉积速度、耐腐蚀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脉冲参数下,能够得到孔隙率低、致密性好的沉积层;镍镀层中没有铈共沉积;随着硫酸铈的加入,镀层沉积速度加快,镀层结晶更致密,镀层内应力减小.最佳工艺条件:245.0 g/L硫酸镍,120.0 g/L柠檬酸铵,30.0g/L醋酸钠,140.0 g/L氨水,0.6 g/L硫酸铈,占空比55%,频率1 100 Hz,电压10 V.  相似文献   

14.
激光试验装置中的整体式铜腔靶精度要求高,现有机加工方法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在预处理芯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铜空腔,研究了镀液中甲醛含量、pH值、温度等对镀速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化学镀铜工艺为:10 g/L 硫酸铜,10~20 mL/L 甲醛,40 g/L 酒石酸钾钠,20 g/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 g/L 稳定剂(2,2-联吡啶),pH值12.0~13.0,温度40~70 ℃.制备的铜空腔壁厚达25 μm,表面无砂眼、裂纹等缺陷,刻蚀芯轴后空腔能自持.  相似文献   

15.
化学复合镀RE-Ni-Mo-P-WC合金镀层具有良好的硬度、耐蚀、耐磨、抗氧化性能,但沉积速度对镀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增重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镀液温度、pH值、钼酸钠浓度对化学复合镀RE-Ni-Mo-P-WC合金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元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增大了复合镀层的沉积速度,其中混合稀土的作用最为明显;稀土元素的加入能促进反应离子在金属基体表面的吸附,增大阴极极化,改变界面双电层结构,从而使沉积速率加快.RE-Ni-Mo-P-WC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稀土浓度4g/L,镀液温度80℃,pH值7.0~7.5,钼酸钠浓度≤0.3g/L.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化学镀铜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玻璃纤维化学镀铜的工艺条件,研究了提高镀液稳定的方法,同时对导电玻璃纤维的电阻率、镀层成分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化学镀铜后,可提高导电性能,并用作制备电磁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光选择性活化无电解电镀在ABS树脂上沉积金属铜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绝缘材料表面涂布活化催化膜,通过光选择性活化,然后在无电解电镀溶液中沉积金属电路是高密度封装和3-维MlD关最理想的方法之一,,但目前所采用的光源多,使用波长均在300nm以下,大规模实用有一定困难。本工作选择了3种Pd盐作为活性催化剂,研究使用紫外光1-线和g-线在ABS树脂上沉积铜线路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dl2具有对紫外光敏感性,单独用作活化催化剂时可在ABS上沉积负性金属铜图形,当它和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羰基铁粉复合涂层吸波效果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再将其与羰基铁粉混合制备成吸波涂层,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2~18 GHz内,碳纤维/羰基铁粉吸波涂层,最大吸收峰在5.92 GHz,此时反射率为-8.89 dB,反射率小于-5.00 dB的频宽为9.50 GHz;单层羰基铁粉涂层在相同厚度下,最大吸收峰为7.94 GHz,对应的反射率为-10.36 dB,反射率小于-5.00 dB的频宽为6.90 GHz;碳纤维与羰基铁粉混合后,涂层反射率小于-5.00 dB的频宽增大,有利于吸收雷达波.最后,对碳纤维/羰基铁粉吸波涂层的吸波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with 70%(volume fraction)of carbon fibers prepared by squeeze casting technique have been used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and thermal conductivity.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measured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directions to the fiber orient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f/Cu composites may be a suitable candidate for heat sinks because of its goo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e.g.the low CTE(4.18×10-6/K)in longitudinal orientation and(14.98×10-6/K)in transversal orientation at the range of 20-50℃,a 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87.2 W/m·K)in longitudinal orientation and(58.2 W/m·K)in transversal orientation.Measured CT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valu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predicted by several well-known models.Eshelby model gave better results for prediction of the CT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unidirectional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