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冷轧6.5%Si-Fe合金的显微结构与磁性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了冷轧6.5%Si-Fe合金的显微结构和磁性的关系。所用的合金成分如下表(%):热轧后冷轧到0.35mm厚,制成25mmx15mm圆环试样。为了再结晶及晶粒生长,先在l2fD℃退火m,然后炉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晶粒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的晶粒成长速度与其一次再结晶织构的关系。所研究用的硅钢是实验室熔炼的含St3.3%(质量)的钢锭,作为晶粒的长大抑制剂而往钢中添加了AINMuse和Sb。该钢坯经热轧和中间退火后二次轧制至022ITlm,置于湿氢气氛中进行一次再结晶同时完成脱碳退火。再于975℃氮气氛中退火,同时每隔15Inin用超声波测定同一试样的二次再结晶行为.根据超声波法所测得的H次再结晶的晶粒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数据计算出的晶粒长大速度,分布于0.5~1.OX102Tnln/S之间。另外,根据背反射劳厄电子衍射法测定的二次再结晶晶…  相似文献   

3.
钢的磁导率和矫顽力受钢中夹杂物和内应力的影响很大。SUH409钢板在加工后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时会同时发生回复和Ti系夹杂物的析出,显著影响其软磁特性。因此,研究了含Cr11.41%、Ti0.23%、C0.009%、Si0.5%、Mn10.25%、N0.0046%的SUH409L冷轧钢板的软磁性能与冷轧加工和退火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1)冷轧使钢的矫顽力提高。(2)409L钢板预先经过780℃x10h析出处理,20%变形量的冷轧材经600℃以上退火后可使矫顽力降至318A/m,在700℃以上消除应…  相似文献   

4.
退火条件对超低碳2.3%Si-1.7%Mn钢二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用0.0036%C-2.3%Si-1.7%Mn-0.015%Al-0.0042%N、2.3mm厚的热轧板制作试样。试样酸洗后,在氩气中以40℃/h升温,并于600~750℃保温1h,随后...  相似文献   

5.
冷轧6.5%Si-Fe合金的显微组织与磁性将热轧的6.5%Si-Fe合金,冷轧成0.35mm厚,剪切后卷成φ25×15mm圆环试样。样经1200℃×1h退火,然后炉冷到室温,目的为再结晶和晶粒生长。随后试样采用两种制度处理:(A)样品直接加热至400...  相似文献   

6.
控制无取向电工钢板的再结晶织构,对于提高这种电工钢板的磁通密度颇为有效。为实现这一目的,可进行控制热轧和优化热轧板退火条件。通过冷轧前晶粒粒径的粗大化,可抑制再结晶织构中{111}方位组分的发展,同时富化{100}或{110}组分。由于这样的再结晶织构的变化,便能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磁通密度。采用含主要成分Si0.5%和Mn1.0%的钢锭,经实验室热轧机粗轧后切成试样,研究了热加工条件对于在以后退火过程中的晶粒成长行为的影响,指出热加工的终轧温度影响很大,退火时的晶粒长大行为与退火前所承受的热加…  相似文献   

7.
690合金管冷轧及退火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690合金一次冷轧管在中间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以及不同固溶处理制度对690合金二次冷轧管(成品尺寸管)的晶粒度和碳化物回溶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退火过程中再结晶晶粒长大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冷轧管中间退火最优工艺是1100℃/5 min,所建立的晶粒长大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成品管经1100℃/3 min固溶后,平均晶粒尺寸在23.5μm左右,晶粒组织均匀,碳化物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8.
对低温Fe-3%Si取向硅钢在二次冷轧工艺中不同冷轧压下率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42%和52%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度小,冷轧板中的储存能小,再结晶驱动力小,使中间退火后得到的再结晶晶粒粗大,粗大的晶粒遗传给第二次冷轧工艺,不利于高温退火过程中二次再结晶晶粒长大而获得粗大的成品晶粒;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61%和71%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严重,晶粒内畸变能高,冷轧板中的储存能大,再结晶的驱动力大,使中间退火后得到的再结晶晶粒变细,有利于高温退火中二次再结晶晶粒吞并初次晶粒而长大,获得粗大的成品晶粒;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81%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度过大,使中间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出现二次再结晶现象,晶粒异常长大,显微组织不均匀,不能获得满意的成品晶粒。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Ti-IF钢在未再结晶铁素体区润滑热轧后,冷轧压下量对IF钢退火后的深冲性能和织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非再结晶铁素体区的润滑热轧和冷轧工艺,Ti-IF钢连续退火工艺冷轧板的γ值在73%的冷轧压下量的效果与传统工艺90%冷轧上量相当,织构分析表明,采用铁 体润滑热轧的热轧板轧制织构中具有罗强的(111)/ND组分当采用73%冷轧压下量和随后的退火工可获得最强的(111)/NK再结晶织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掺杂三氧化二钕对钼丝显微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钼中掺入少量稀土元素钛的氧化物(Nd2O3)后,对钼丝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2O3的加入明显细化了烧结钼坯条的晶粒;钼丝的再结晶温度和强度均随掺入Nd2O3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有较长的一次再结晶温区,经1750℃高温退火后,室温延伸率仍可达到30%。实验表明,掺入Nd2O3量控制在1.0wt%左右时,加工钼丝材的显微组织和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选用铸造Ni-Fe-Cu-Co四元耐蚀合金材料,采用热轧和冷轧对合金材料进行轧制处理,分析了不同工艺轧制及退火处理后合金再结晶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耐蚀合金材料经1030℃热轧后,组织形貌为均匀细小的再结晶组织,温度过低不足以形成再结晶晶粒,温度过高会使晶粒不均匀长大,形成二次再结晶组织。耐蚀合金材料经冷轧后660~740℃保温20min,退火处理可以产生细小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晶粒平均尺寸为20μm;退火温度过低时无法生成再结晶组织,过高时晶粒会有所长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EBSD技术对CGO硅钢热轧、中间退火、脱碳退火及二次再结晶退火组织及织构进行分析,研究了CGO硅钢各阶段加工制备过程中高斯{110}001晶粒的形状、尺寸及分布特点,分析了高斯取向晶粒在各工序过程中的遗传继承性特点。结果表明,CGO硅钢热轧板的次表层存在Goss取向晶粒,历经一次冷轧及中间退火后Goss取向晶粒基本消失,一次再结晶之后Goss织构仍不是主要织构,主要织构为{111}110和{111}112,说明Goss取向晶粒在二次再结晶退火前数量及尺寸上并不占优势,二次再结晶过程中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形成锋锐Goss织构。{111}110和{111}112织构组分的强度在一次冷轧中不断增加,{111}112织构组分的强度在二次冷轧后达到最大而{111}110织构组分是在初次再结晶后变强。  相似文献   

13.
冷轧非合金电工钢按俄国家标准应当当含有(不多于)0.035%、0.3%Mn、0.3%Si、0.3%Cu、0.02%P和0.03%S。20864和20895钢的矫顽力Hc分别低于64和95A/m。为了延长这类电工钢的使用寿命,研究了表面渗铝、渗铬和铝硅共渗对于20864钢和20895钢的耐蚀性和软磁性的影响。利用循环法进行化学渗处理,20895钢经950℃x2h~4h退火后进行950℃×4h铝硅共渗;20864钢采取950℃×2H~8H铝硅共渗或950℃×2H渗铝,或进行950℃x1h~9H,10…  相似文献   

14.
IC-218合金的特殊再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一坚 《上海金属》2002,24(3):8-12
对冷轧60%IC-218合金(一种含15%-20%共格γ相的γ’+γ两相合金)在875-1000℃温度范围内的再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合金在退火早期即可大量形核,但随后的再结晶进展非常缓慢。在Xv=20%-60%的阶段,用Avrami方程Xv=1-exp[-Bt^k]来描述,K值呈0.24的异常小值。新晶粒的界面迁移速率在迁移过程中不断下降,以至最后几乎停止迁移。1050℃72小时退火也不会造成明显晶粒粗化。这表明该合金具有很强的高温下抗晶粒粗化的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揭示出上述现象源于该合金特殊的晶界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硅钢极薄带三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异步轧制方法将成品工业取向硅钢板冷轧到0.10mm,然后在氢气热处理炉中进行三次再结晶高温退火,研究异步轧制硅钢极薄带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硅钢极薄带在800℃退火时发生初次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为高斯取向,磁感低;900℃时初次再结晶中极少数晶粒突然长大而发生二次再结晶,对0.1mm的极薄带不能形成完善的高斯织构,磁性能下降;在1200℃时在合适的退火条件下可以发生三次再结晶,在极薄带中获得了取向集中的高斯织构和优异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Cu-9Ni-2.3Sn(C72500)合金经剪切变形后合金切面的微观组织以及随后在550℃退火2h后切面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经剪切变形后,切面处形成一种独特的带状变形孪晶和蜂窝状变形组织,且存在挤压、扭折等多种变形机制的作用:合金在550℃退火2h后,切面出现许多再结晶晶粒,且在承受剪床切口的一边再结晶晶粒非常细小,相当于冷轧变形80%后的再结晶晶粒尺寸。根据这种现象,以异步轧制和板材连续剪切变形技术(C2S2)为基础,提出一种金属板材利用剪切变形配以适当热处理来细化晶粒的构想,有望在材料加工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优质变压器钢板的现代生产工艺通常是于再结晶退火前后分两次进行冷轧,这种钢板具有定向晶粒组织,而且反复磁化耗损很小。其热轧带材厚度为2.0~2.6毫米。第一次冷轧的总道次压缩率为60~70%,第二次冷轧约为55~65%。第一次冷轧后的带材厚度为0.70~0.85毫米。这种带材在四辊式单机架或串列轧机上冷轧。近来,越来越多地采用MKW轧机或20辊轧机。在第二次冷轧前,带材要在连续退火工段用具有可调保护性气氛的塔式或卧式退火炉进行再结晶退火。保护性气氛是通过分解氨获得H_2,并混入水蒸汽使之达到所要求的H_2O/H_2的比值。该比值这样选取,即使得带材在最佳的脱碳情况下,其表面不发生显著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磁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Nd0.15(Fe0.935-xGaxB0.065)(x=0,0.012,0.036,0.060)快淬带中Ga对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发现Ga可使材料的居里温度和矫顽力从x=0时的312℃和380kA/m分别提高到x=0.06时的342℃和1530kA/m。快淬带的微观结构由晶粒尺寸为70~100nm的等轴晶组成,并发现在热处理过程中,Ga有助于获得晶粒均匀的微观结构和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在热处理态的快淬带中,除了Nd2Fe14B基相外,还发现少量的Nd2Fe23B3、Nd8Fe27B24和Nd2O3相。  相似文献   

19.
TA18钛合金管材因使用环境要求应具有特定的径向基面织构,退火温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揭示管材退火织构的形成机制,选取Φ8 mm×0.6 mm冷轧管材以及经450、500、550、600、650、700、750℃/3 h等温度退火管材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管材晶粒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取向特性。结果表明:初始冷轧管材具有较强的径向基面织构,且■晶向主要平行于管材轴向;管材在450~550℃、550~650℃、650~750℃退火时分别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管材织构的转变主要发生在再结晶及晶粒长大阶段,随着再结晶的发生,管材径向织构不断增强,再结晶后的■晶向主要平行于管材轴向。再结晶退火使管材径向织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原冷轧管材中的细小晶粒具有比基体更强的径向取向,再结晶晶粒优先在这些细小晶粒处形核生长,并获得了强径向取向,在随后的晶粒长大过程中,这些强径向取向晶粒不断长大并占据优势,从而使管材表现出强径向分布的“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20.
退火工艺对Al-Mg-Sc-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含微量Sc和Zr的Al5Mg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热轧—冷轧后130℃,3h退火处理可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σ0.2=308MPa,σb=406MPa,δ=15%;退火过程中,由于Al3(Sc,Zr)第二相对位错和亚晶界的钉扎作用,合金中依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回复和部分再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