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在与软体动物的相处中,人类摆脱蒙昧,追求知识;从野生贝类到养殖牡蛎,从天然贝币到人造铜钱,从宗教信仰到个人收藏,从天然染料到合成药物……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演变史,正是一部另类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水利改制企业重构企业文化的机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从封闭到开放、从灌输到培育、从单一到体系、从个体到全员的对策,对改制企业重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7,(24):I0020-I0021
在2007年的淮河防汛抗洪中,从责任制落实到预案制订,从队伍组织到工程调度,从应急响应到上下游协调,从群众转移安置到行蓄洪区使用调度等。一切都依法有序进行。根据汛情的发展,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沿淮三省逐级提升应急响应,国家防总首次启动I级应急响应,进入紧急防汛期,全面启动相应防汛抗洪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莉新 《江苏水利》2010,(10):4-5,8
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江苏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淮建设,治淮事业赢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精彩华章,淮河流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淮河大地:从过去风吹沙飞满天黄,到而今田园似锦稻花香;从十年就有九年荒,到旱涝保收“米粮仓”;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到洪旱无虞、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从百姓易患佝偻、黄牙病,到身强体壮奔小康;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贵州省农村水电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夜明珠”到农村电气化,从解决无电人口到小水电代燃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一棵稚嫩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与时代──之二纪卫东(六)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支柱。水是华夏文明与文化的源泉。从司马迁首创《水利》之词,到《水经注》、《禹贡》的出现;从沈括的《梦溪笔谈》,到万春圩工程的完善;从治水英雄女娲,到远古的尧、舜、禹的时代;从神农的七井港到远古的九破十八湖...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发展滞后到经济复苏,从经济复苏到步入发展快车道,天门走过了一个艰难求索的过程。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从传统式的修修补补发展到了现代化的大开发大建设.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电力工业部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要求到本世纪末新能源发电要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1年多来,从政府部门到业主单位,从科研设计单位到生产、施工企业已开始运作,并初见成效,特别是风力发电起步稳健...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风电装机容量从34.5万kW增长到126.6万kW,风电场的数量也从26个增加到61个。在世界的排位从第9位上升到第8位。但从我国风电装机占全世界风电装机的份额来看,2000年为1.87%,而“十五”的前4年,份额不但没有加大,反而有所减少,说明我国风电装机的增长还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前言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简称“高喷技术”,以下同)是我国在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软基垂直防渗新技术,随着高喷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从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到新建工程,从临时围堰工程发展到永久堤坝基础防渗工程,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发展到工民建基坑防渗,从单一防渗发展到防渗加固直至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陷的纠偏整治;在地层适应性方面,随着对高压喷射流在大颗粒地层产生“浇流”、“位移袱裹”作用机理的认识深化,突破了原来仅适用于细砂、软土地层,逐渐扩大到粗砂卵砾石强透水地层。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北省南部平原抗洪减灾的需要,在充分研究水环境及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值模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将洪灾风险、避险救生、工程减灾等不同领域的问题综合起来系统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硬件到软件、从工程措施到非工程措施,提出了考虑各种因素的大面积复杂水流的运行规律及抗洪减灾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一场由“多城市集体上调水价”引发的争论,现在看来似乎不只是一场争论那么简单。 从中央部委到省市级地方政府,从国企到民企到外资,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其中。而以高溢价收购国内水厂的外资水企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涌现出两件大事,一是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显著位置,提出“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性治理措施,为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指明了方向;二是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两件大事对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的榆林地区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榆林的水利水土保持经过从单一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从盲目治理发展到科学治理、从零星治理发展到规模治理和从单纯治理发展到防治并重的“四个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到…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小浪底特定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通过对大坝河床段(二期)基础混凝土槽孔防渗墙从总体布置到接头型式,从设备材料到措施工艺,从施工技术到现场管理的实施特点论述;通过对各项施工数据和质量指标的分析,充分说明了在小浪底大坝工程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小浪底大坝基础槽孔防渗墙的修建,把我国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提高到世界世界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从字面意义上讲 就是节约灌溉用水量,其实质 是以节约农业用水为中心的高 效节水措施,其核心是在有限 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 进的水利工程技术、适宜的农 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 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利用率 和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保证 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灌溉用水由水源到为作物 利用,一般要经历从水源到田 间的输配水、储存在田间转化 为土壤水、经作物根系吸收通过生理活动到形成产量这样一个过程。节水灌溉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将水从水源到被作物吸收利用全过程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水源…  相似文献   

16.
一场由“多城市集体上调水价”引发的争论,现在看来似乎不只是一场争论那么简单。 从中央部委到省市级地方政府,从国企到民企到外资,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其中。而以高溢价收购国内水厂的外资水企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7.
《治淮》2013,(11):1-1
人类从完全依赖自然的原始文明,到敬畏自然的农业文明,到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再到取法自然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管理局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5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2003年改制渠道覆盖率已达100%。将现行5种形式的群管组织从组织建设到管理,从管水到收费,从田间配水到种植结构调整及为灌区的节水抗旱和农业的增收、增效做出的重要贡献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刘满仓 《中国水利》2009,(18):35-36
河南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山区到平原过渡带。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量相差3~4倍,极易形成旱涝交替的特殊灾害现象。河南的发展史就是劳动人民抗御旱涝灾害的奋斗史,兴利避害的治水史。从大禹治水到沟通黄淮的鸿沟,从“人间天河”红旗渠到气势磅礴的小浪底工程,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中原儿女在水的利用中发展,在与旱涝灾害的斗争巾进步,在现代水利事业发展中谱写了一连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20.
陈婷  周广盈  刘辉 《治淮》2007,(6):42-44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水电工程在移民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太多的教训。基于此,水利工程中的移民问题正逐步得到重视,移民安置方针从初期的“一次性补偿”到现在的“开发性移民”,移民规划思想从一开始的“重工程轻移民”,到后来的“重拆迁轻安置”,到现在的“以人为本”、“保障移民合法权益”,说明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