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相法CPE非晶相中氯含量的WAXD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迭代法对固相氯化法氯化聚乙烯(CPE)的广角X射线衍射(WAXD)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获得了固相法CPE非晶相含量和非晶相中氯含量的定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表现氯含量为2.1%~12.0%的CPE,其非晶相含量是原料PE的1.9~3.4倍,非晶相中的氨含量是表观氯含量的1.7~3.0倍。  相似文献   

2.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CPE)是一种较新的合成橡胶品种,它是由高密度聚乙烯通过水相悬浮法氯化制成的。该聚合物有一系列品种牌号,它们的氯含量、分子量和结晶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氯化聚乙烯(CPE)作为一类新型聚合物已得到迅速发展。PE的氯化方法从溶液法发展到悬浮法,现在固相法也在不断发展~(〔1-5〕)。CPE由于含氯量和氯化条件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态,可以是塑料、弹性体或刚性树脂。目前国内外对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直接作为塑料使用的CPE的报道不多,仅有用溶液法制得氯含量高的硬质CPE的报道~〔6〕,而用低温固相氯化方法制备的高抗冲硬质CPE(简称HI-CPE)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对这种CPE的  相似文献   

4.
以氯化聚乙烯(CPE)、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CPE发泡珠粒。研究了TPU/CPE共混物的相容性、流变性能、发泡性能及CPE的含量对发泡珠粒抗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与TPU有良好的相容性,CPE的加入能有效改善TPU的发泡性能与抗收缩性能,CPE含量为10%时,得到平均泡孔尺寸最小(8. 851μm)、泡孔密度最大(1. 763×10^(12)cm^(-3))的发泡材料。TPU/CPE发泡珠粒的收缩率随着CP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PE的加入对降低TPU发泡珠粒的收缩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聚乙烯(CPE)、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CPE发泡珠粒。研究了TPU/CPE共混物的相容性、流变性能、发泡性能及CPE的含量对发泡珠粒抗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与TPU有良好的相容性,CPE的加入能有效改善TPU的发泡性能与抗收缩性能,CPE含量为10%时,得到平均泡孔尺寸最小(8. 851μm)、泡孔密度最大(1. 763×10~(12)cm~(-3))的发泡材料。TPU/CPE发泡珠粒的收缩率随着CP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PE的加入对降低TPU发泡珠粒的收缩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化丁基橡胶共混改性体系的力学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氯化丁基橡胶(CIIP)阻尼减振复合材料.研究氯化聚乙烯(CPE)、酚醛树脂(PF)用量以及硫化体系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PE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有明显的增加,阻尼损耗因子出现下降;当CPE用量为45份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推移了近35℃;随PF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有一定的增大但增幅不大,阻尼损耗因子有所降低;当PF用量为55份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推移了近25℃;采用PF/DCP复合硫化剂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综合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7.
反气相色谱法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探讨-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以两种氯含量十分相近的氯化聚乙烯(CPE)的共混体系为对象,对以反气相色谱法(IGC)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CPE/CPE共混体系的保留图上出现两个拐折点;第一个拐折点应为共混体系相分离的开始。同时还注意到,探针的保留峰形及峰高随温度或时间有一系列特殊的变化。这些变化应与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过程有关,其本质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认为IGC是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的灵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共混型的NBR/CPE/EVA热塑性弹性体(TPE),讨论了橡塑并用比、增塑剂用量和填料类型等对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橡塑并用比为5/1~10/3、增塑剂用量为20~30质量份、填料炭黑用量为30质量份时,配合合理的动态硫化工艺条件,可以制得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的共混型的热塑性弹性体。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CPE对PVC/PP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对PVC/PP及PVC/PP/C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果发现,增容剂CPE对PVC/PP体系的流变性能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海-岛”结构时,CPE起着作为橡胶的增粘效应;另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互锁”结构时,CPE的润滑增塑效应使得它起着降低“互锁”共混物熔体粘度、提高成型加工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经过复合增容的PVC/POE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通过CPE,NBR两种增容剂配合使用,考察协同效应,对非极性橡胶在极性树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借助于DSC,SEM对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添加无机粒子的P(VDF-HFP)-PMMA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PP/PE/PP(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VDF-HFP)(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CPE)的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充放电循环测试,考察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iO2)和CPE(CaCO3)的结构以及它们与LiFePO4正极材料、金属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的加入没有改变原来聚合物P(VDF-HFP)-PMMA非晶结构;两种电解质构成的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循环性能后者优于前者;LiFePO4/CPE(CaCO3)/Li构成的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均优于LiFePO4/CPE(SiO2)/Li电池;CPE(CaCO3)与LiFePO4、金属锂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氯化聚乙烯(CPE)是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起初主要用作热塑性材料,但由于CPE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油性,使其越来越多地用作弹性体。图1列出了几种橡胶的耐油、耐热实验结果。CPE弹性体在耐热性方面,可与三元乙丙橡胶相比,而其耐油性虽不象丁腈橡胶那么好,但比烃类聚合物要好得多,与氯丁胶及氯磺化聚乙烯相当。正因如此,CPE的开发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新型的弹性体不断问世。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比现有用作弹性体的CPE性能更优良的新型CPE。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薄膜、多层共挤流延聚乙烯(CPE)薄膜作为复合材料,以聚乙烯醇(PVA)复配水性胶水作为阻隔胶粘材料,运用万能力学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气透过量测试仪、水蒸气透过量测试仪等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BOPE/PVA阻隔水性胶水/CPE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热封性能。研究发现,BOPE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CPE薄膜具有优异的热封性能;PVA复配水性胶水显著提高了复合膜的阻隔气体性能。BOPE薄膜及CPE薄膜材料同质,利于回收循环再利用,符合环保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固相法低氯含量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采用搅拌式固相法两段氯化研究了氯含量为8~25%的氯化聚乙烯的性能。结果表明:氯含量相同时,两段氯化程度比值减小,结晶度降低,断裂伸长率上升,撕裂强度下降,熔体指数增大;拉伸强度随两段氯化程度比的改变,都出现高峰值和最低值,出现峰值时的两段氯化比值取决于产物氯含量;第二段氯化程度高,溶解剩余值变小,热分解温度增高,透光性能变优。两段氯化程度比不变。总氯含量增高,产物的结晶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熔体指数、溶解剩余值和热分解温度降低,透光率提高;拉伸强度则随氯含量增加出现最低值,然后上升出现高峰值,此值不同,出现最低值时的氟含量不同,两段氯化比值为9的氯含量为20%的LCPE,其拉伸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杂化材料中有机小分子形态对阻尼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和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由氯化聚乙烯(CPE)与2,2-甲撑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EBP)和(2-羟基-3-环己基-5甲基)-苯环(ZKF)组成的杂化材料的阻尼性能.对于CPE/EBP杂化材料的DMA分析表明,除了含质量分数为5%的EBP外,CPE/EBP杂化材料呈现了两个明显损耗峰,在CPE基体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损耗峰.这表明在CPE/EBP杂化材料中,CPE富集相与EBP富集相是共同存在的.然而,CPE/ZKF杂化材料只有一个损耗峰,而且峰的高度随着ZKF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DSC研究表明,CPE/ZKF杂化材料中的ZKF以无定形态存在.研究结果说明小分子EBP和ZKF在基体材料中的存在形态对构成的杂化材料的阻尼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粘弹谱和力学性能的测试证实氯化聚乙烯(CPE)与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但可以作为PVC/聚乙烯(PE)的增容剂。对共混物的形态研究发现,在PVC/CPE中加入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有利于CPE连续网状结构的形成。通过双辊混炼机和Brabender流变仪研究了CPE和PE对PVC的抗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LDPE能延缓PVC的塑化。在PVC/CPE(100/10)中加入少量PE可使抗冲击强度大大提高。PVC/CPE/LDPE(100/12/2.5)在20℃的抗冲击强度比PVC/CPE(100/12)高30千焦/米~2以上。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研究了共混物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混炼时间、混炼温度和混料顺序对共混物抗冲击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巧  张巧莲  吴明虎  刘伟 《材料导报》2012,(Z1):297-299
FKM-BR9151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能,是一种适用于油田密封应用的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炭黑填料对特种氟橡胶BR9151胶料的硫化特性、硫化胶力学性能以及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炭黑性质的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表明,当选用N990炭黑为50份时,BR9151硫化胶具有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以及耐热老化性能最优,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液铸膜法制备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厚膜,利用XRD、SEM、DSC、FTIR分析等多种结构测量技术对CPE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本文研究的是在(PEO)6:NaPO3基导电聚合物电解质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10 wt% BaTiO3填料,从而分析性能的变化.(PEO)6:NaPO3在加入填料后玻璃化转...  相似文献   

19.
氯化聚乙烯(简称 CPE,下同)是聚乙烯氯化改性后的一种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便,性能可调性大,用途广泛,日益引起各国重视。一、工艺CPE 研制始于1938年。起初,英国 ICI 公司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进行生产。1960年西德赫斯特公司(Hoechst)改  相似文献   

20.
用无转子硫化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溶胀实验研究了硫化温度及共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用量对四丙氟橡胶(TFE-P)的硫化特性、拉伸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IC对TFE-P有增塑作用,可以延长混炼胶的流动时间;交联速率随一段硫化温度和TAI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TAIC-P为5份之后变化很小;TFE-P硫化过程存在断链反应并导致交联密度减小;交联密度随一段硫化温度升高而降低;增加TAIC可提高交联密度,在TAIC-P为7.5份之后变化很小。一段硫化温度和TAIC用量对最终的交联密度具有调控作用,并影响最终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和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