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二十多年来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的物化探方法试验在国外(继而在国内)陆续展开。例如高精度重力测量、微磁测量、氧化还原电位法、电磁微分归一化法,瞬变场法,激发极 法、岩性探测法、地温测量、△C测量、烃类测量、紫外荧光测量、氦气测量、测汞法、测碘法及放射笥测量等。发展到目前,苏联和美国已经试验了十多种物化探方法,用来评价构造、寻找油气。中国通过在国内各油田的地区的实践,逐渐形成一套地质效果较好的综合物化探直接寻找油气的新技术。因此,在新一轮油气勘探中,综合物化探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系统在束鹿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关含油气系统的地质新概念,介绍了美法等国近期应用的并已成为一种油气调查与勘探研究方法的含油气系统理论。应用含油气系统对束鹿凹陷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沙河街组三段油气藏时空展布作了分析,并对关地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指出了寻找油气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油气,近25年来地质人员一直都在研究沉积地层的温度变化规律。尽管地下地质情况非常复杂,研究起来十分困难,但是,通过不断的研究,还是加深了对地温异常变化的认识,增加了地温异常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社教  翟辉 《勘探家》2000,5(3):23-29
油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经受的温度,因此,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规模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盆地的地温场。本文论述了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确立了地温场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场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且规模较大,低温场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相对不利,此时的上支成为影响烃源岩热演化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油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经受的温度,因此,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规模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盆地的地温场。本文论述了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确立了地温场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场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且规模较大;低温场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相对不利,此时的上覆岩层成为影响烃源岩热演化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东南某部的地温场计算及油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确计算的居里深度,地震解释剖面,地层岩石的物性变化和地表温度资料作为约束,通过有限元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对盆地璀温度场进行计算,研究和油气预测,可为盆地中,浅层及局部油气预测提供经济,快速的地温场研究方法,松辽盆地东南部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油气盆地热史恢复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胡圣标  张容燕 《勘探家》1998,3(4):52-54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泫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油气场环对应分布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东营凹陷油气环带状分布与古生物场、古地温场、古应力场及古水势场的性质、强度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场环对应理论”可很好地解释并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内在规律。古生物场决定沉积有机质的性质与丰度;古地温场提供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能量;古水势场及古应力场为烃类运移提供动力和储集空间。因此,“四场”的环状分布控制着油气的环状分布,围绕“四场高势区”的圈闭带寻找油气富集区可作为油气勘探的一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满树 《石油物探》1998,37(1):122-128
在综合物化探勘探油气藏中,电法的应用得到了重视。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应用激电法寻找油气藏的概况,概述了川西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介绍了激电法在川西油气田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测区激电法勘探效果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了激电法寻找油气藏的局限性,以及为了进一步提高激电找油气的效果,在激电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温-压系统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温和地压实测数据出发,应用地温一地压系统原理分析了莫里青断陷的地温场、地压场及温一压系统的特征,并结合构造分布格局分析了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莫里青地区地温梯度总体较高,地温异常在平面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地温场的分布对生油门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2400m为界,深部发育弱异常高压,油气垂向运移力较弱,发育弱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受温压系统和构造格局的影响,油气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下部弱高压型温压系统的中上部,横向上则主要集中在相对低能的温压分区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相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体制变化,使得海相油气成藏具复杂性。地温场演变决定了海相烃源岩成烃具多期性;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多期成藏与调整、改造与破坏;晚期强烈构造变形,使得现今海相油气藏成藏期晚。海相古隆起、有利储集带以及古断裂带利于海相油气富集,是勘探的主要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成藏动力系统是油气在多种动力学机制作用下从源岩到圈闭所经过的路线。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基于钻井、地震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在描述流体动力场(包括地温场、压力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的特征。根据东海西湖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烃源岩特征以及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运用成藏动力系统划分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分为4个成藏动力系统。研究结果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油气勘探效益是油田勘探效益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偏重勘探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对勘探过程及效益的研究。根据油气勘探生产活动的特点,建立油气勘探生产活动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油气勘探效益进行分析,按实际值和按不抵补的指标值分别计算综合指数评价值,以便对油气勘探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古地温是影响沉积盆地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古地温、古热流变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将今论古”法和地质温度计法.根据实测地温资料测试结果对本区今地温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和TTI法研究了本区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并分析地热演化及影响古地温的可能因素,所获得的认识对谭庄-沈丘凹陷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气地质勘探及开发中气相色谱分析仪器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相色谱分析仪器已经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较为广泛应用,成为油气及岩石有机物成分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井场上油气显示评价,地面油气化探和油田开发实验及研究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16.
油田勘探开发的程序采用"滚动"方式进行,而对储层特征的研究则逐步精细化,滚动勘探开发的效果取决于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而在预探发现工业油流后,构成油气藏多元素之一的储层特征研究则是保证油气藏持续稳产的基础。不同的"滚动"阶段应根据储层的复杂性和认识程度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研究的特点,从正演模型出发,对地震参数与储层特征的对应关系及地震描述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剖析,总结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储层特征地震描述技术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井中重力测井仪是从美国引进的高精度测井仪。它具有探测范围广、可穿过套管壁测量、受井眼条件干扰小等优点。它在油气勘探领域主要用于精确评价探井中的地层密度和孔隙度 ,遥测横向密度变化以寻找缝洞发育带和含气构造 ,尤其是在寻找离开井眼的溶洞、礁体及大的孔隙、裂缝带等储集体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河北物探局受总公司委托来渝试验重力测井仪 ,试图在碳酸岩盐地层的溶洞、裂缝和礁体等的探测上见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苏北金湖凹陷生油岩热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地层压实校正法恢复金湖凹陷不同区块的地层埋藏史、生油岩埋藏史。根据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的关系,恢复了凹陷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计算出生油岩在各地史时期的TTI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正确的油气藏勘探理论、技术和程序,快速找到油气藏,实现科学效益勘探,从盆地石油地质勘察入手,对油气藏勘探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详细解析了油气藏勘探的行业和企业标准,重新定义了圈闭评价和油气藏评价,提出了勘探评价井和油藏评价井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油气藏勘探的盆地勘探、圈闭预探、圈闭评价3阶段划分方案,并指出了各勘探阶段的技术方法和基本任务。新划分方案油气藏勘探程序清晰准确,更便于指导油气勘探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勘探效益法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成熟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备受关注。根据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储量发现规律,应用勘探效益法预测了该区剩余石油可探明储量,结果表明,金湖凹陷剩余石油可探明储量约为(3 320~3 670)×104 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认为勘探效益法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其合理地回避了油气成因机理问题,计算过程简便且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