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汴京外城西南城门顺天门外干道以北。这座园林的殿宇大多建造在池岸或池中。尽管金明池御苑早已损毁,但宋代名画 《金明池争标图》描绘该了园林的基本平面布局,南宋文献 《东京梦华录》中也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园林内部的主要建筑,并提到了殿宇的名称和大概尺寸。此外,20 世纪 80— 90 年代,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曾对金明池展开考古调查,初步探明了池的范围及池内部主要建筑遗址的位置。上述资料为金明池皇家园林的平面布局复原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位于东京汴梁的金明池是两宋时期重要的皇家园林,其早期的建造目的是训练水军,但是在其建成后,经过不断的发展营建,军事用途被逐渐弱化,进而逐渐转变为皇家宴游和向百姓开放彰显皇恩的场所。金明池繁华的景象成为了北宋帝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象征,也是南宋及后代文人回忆北宋王朝的精神载体。文章从历史发源、景观功能演变以及与现今对比等方面对金明池的空间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公共园林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寺观、郡圃等公共园林;开放官署园林,使吏民同乐,"民安而君后乐";开创性地将汴京御苑金明池、琼林苑等皇家同林对市民开放,并以律令的形式将一年一度的御苑开园确立下来,使之成为汴京市民共同的节日和古代中国城市文化史上最值得自豪的记忆;同时期私家园林的种种赏春、开园活动也反映了相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图像分析法,归纳仇英款《清明上河图》的城市背景和风俗,对金明池皇家园林、市井街市和郊野风光的图像呈现进行解析。通过与相关历史文献以及古画资料的对比研究,了解明代建筑形态以及室内陈设的特征及礼制要求。此画卷对研究明代苏州片区的人文风俗、地域景观、建筑风格、室内陈设特征具有高度资料性。  相似文献   

5.
开封金明池原为北宋皇家园林,每年三月对市民百姓开放,允许各色人物任意嬉游.这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金明池边粉桃绽放、绿柳如烟、蝶飞燕舞,景色秀丽如画. “金明池上雨声闻,几阵随风入夜分.萧瑟只疑三岛雾,模糊犹似一江云.荷花暗想披红锦,草色遥知染绿裙.晓起银塘鸥鹭喜,水波新涨碧芸芸.”这首诗所描绘的“金池夜雨”,空灵幽美,秀色迷人,当年曾是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遥想当年,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纷纷踏青而至,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在开池的一个多月里,金明池内熙熙攘攘,即使阴雨蒙蒙,也是游人不断.  相似文献   

6.
皇家园林概念是园林史研究中一个基础的分类概念.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历代帝王营造了大量服务其工作、生活的各式园林空间,这类园林被定义为皇家园林.然而,作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皇家园林概念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区域.通过分析皇家园林概念中关于皇家的内涵、权属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现存问题,进而展开评论当前皇家园林概念中属于模糊...  相似文献   

7.
宋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也是城市公共园林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宋代,大量的官署园林开始向百姓开放,使吏民同乐,"民安而君后乐"。北宋皇室也开创性地将金明池、琼林苑等御园定期对市民开放,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开园活动,其场面之宏大,景象之繁荣,使得开园活动成为了当时汴梁城独有的节日和后世文人回忆北宋王朝的重要精神载体。因此,宋代园林的空间环境也随着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文章以金明池为例,对宋代城市园林的功能演进和空间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对于时空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以文献和现存案例为基础,首先从园林中的宇宙模型、方位描述、对中国地理的模拟和想象等方面讨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空间观,然后从园林中包含的时间单位、时间方向、次序及快慢等方面讨论皇家园林中的时间观念,进而按对应、错综、联动等几种方式讨论了皇家园林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皇家园林时空观的来源,并认为其他类型的古代园林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皇家园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园林的含义及帝王皇家园林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演变,最后强调了明清园林的独到之处,以提高人们对不同时期中国皇家园林的认识,从而促进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唐以后,公共园林开始在地方城市兴起,但受史 料限制,对当时的兴起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缺乏深入 探讨。唐碑《球场山亭记》的出土为此提供了可能。依循由碑 及园、由园及人的研究路径,从《球场山亭记》的碑文切入, 同时结合宋代《三山志》的相关记述,采用“文本分析”和 “情景重构”的方法,还原唐代福州球场山亭的设计意匠和公 共属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长安园林文化、福州城市发展与刺史 裴次元的美政心态对这座球场山亭兴起的影响。最后阐释球场 山亭所预示的园林文化新走向。  相似文献   

12.
聂微  马玉洁 《山西建筑》2010,36(33):59-60
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困境入手,提出了“庭园立体化”的概念,并从空间、环境、城市交通的角度阐述了构建庭园立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通过将高层居住区底部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空间有效互动,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庭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网络和语言学的一些方法与理论,揭示了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的网络特征及其三要素:单元空间(结点)/边界/联结.正是这种网络结构中的相似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曲水园中“藏与寻”的不尽之美.如果没有这种网络系统,园子将会失去诗意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内在情感表达的依存.尽管这一几何模型不能解释园林中所有的复杂现象和深层意义,但是这一网络模型不仅提供了一种重新洞察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手段和巧妙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的策略,而且为如何处理自然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重构人居环境的相似性、多样性与复杂性提供一种灵活可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韩璐 《山西建筑》2010,36(24):353-354,366
详细介绍了大唐芙蓉园的规模、布局、风格、特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园林的兴起及发展历程,归纳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探讨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内在联系及自身特色,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共思想的兴起,经营性私园逐渐成为一种国 际流行的景观现象。旨在从世界景观发展历史出发,借由历史 比较的视角,探讨这一景观形式的国际共同性与差异性,推进 全球景观史和经营性私园研究。通过比较伦敦和上海的经营性 私园,指出该类园林普遍具有混杂性的景观特征、创新性的运 营模式和推动技术传播的社会功能。但是,公共思想的不同来 源却为其带来差异:由于伦敦的公共思想主要源于社会内部, 其经营性私园因之成为既有文化传统的附庸;而上海的公共思 想则主要来自被动引入,这也促使其经营性私园不断地与中国 传统社会文化发生碰撞,并在园主社会地位、妇女入园和运营 时间等方面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外雨水花园建设实践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雨水花园内涵的阐述,介绍了国外雨水花园的生存保障要求、生活发展需求和生态建设诉求,并结合国外雨水花园的实践案例,探讨了其对国内雨水花园功能认知、层级架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雨水花园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17,24(2):25-33
明末清初太仓的乐郊园为当时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但对此园的研究尚不深入,与此园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也与研究方法有关。本文通过几种材料的综合比对判断,在获得历史材料间的关系认识基础上,针对两篇园记分别作出示意平面复原、并综合3种材料绘制总体示意平面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乐郊园的布局构成、景物配置、营造过程等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园林作出认识上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从精神分析的三个层次,通过对花园5个层面的分析,解读了竹园的中国“芯”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灵魂的艺术再现。提出竹园的空间原型为谐趣园,认为竹园首次图示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特有的集锦式空间特点、曲线与折线相结合的构图形式,为中国当代园林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追求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