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重量法,通过自行开发的沥青烟气测定系统,根据沥青烟的产生机理及烟尘成分得到几种抑烟材料,将抑烟材料掺入热拌沥青中,使其在高温施工环境下让沥青中的PAHs(多环芳烃)尽可能少的挥发,且不影响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吸修复温度、时间、土壤粒径等对污染土壤中超标多环芳烃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并对各粒径土壤热解吸数据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热解吸效果越好;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热解吸速率越快。上述结果对热解吸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3.
石油的泄漏事故在油田勘探、开采和石油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石油污染。石油污染物中除了石油烃外,还含有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污染物,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有焚烧、热解吸、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热化学清洗等方法。由于石油烃类属于疏水有机物,黏附于土壤颗粒上,很难进行分离和降解,而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疏水有机物的解吸和溶解,是一种有效、经济、有潜力的方法,并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和土壤吸附对表面活性剂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吸修复温度、时间、土壤粒径等对污染土壤中超标多环芳烃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并对各粒径土壤热解吸数据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热解吸效果越好;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热解吸速率越快。对热解吸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5.
摸清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是实现其妥善处理的重要前提。对某油田的含油污泥处理站进行采样检测,系统分析了典型含油污泥石油烃、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性,并与国家标准GB 36600—2018和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104—2022进行对标分析,同时与相似气田开发产物油基岩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石油烃含量(23.1%~38.8%)远大于标准限值,需重点脱除;清淤清罐污泥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落地原油和含聚污泥;部分多环芳烃含量略超过标准限值,落地原油的多环芳烃含量大于其余两种含油污泥;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均远大于油基岩屑,除Ba外两种物质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含油污泥多环芳烃含量远远大于油基岩屑。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石油中一种名为菲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会导致鱼类心脏中毒。由于城市空气污染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菲,这种有毒物质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菲是一种多环芳烃,这类化合物存在于石油等化石燃料中,随着燃烧而进入大气、水体及土壤环境。过去,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可能会致癌,但对相关的具体生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新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某焦化企业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剂时,硫酸亚铁或次氯酸钠助剂的使用对修复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阐述了硫酸亚铁及次氯酸钠在过硫酸钠氧化体系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微量硫酸亚铁对过硫酸钠氧化土壤中多环芳烃起到催化作用,可显著提高多环芳烃去除效率;次氯酸钠可与过硫酸钠协同使用,达到共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进一步拓宽油基岩屑脱油残渣资源化利用途径,采用脱油残渣、矿粉、碎石等为原料,进行脱油残渣制备沥青路面可行性研究。方法 采用JTG/T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GB/T 30810-2014《水泥胶砂中可浸出重金属的测定方法》和EA NEN 7375-2004《模制或整体式块状材料的浸出特性标准》方法,考查了剩余固相替代矿粉制备的沥青面层试块的产品质量,分析了沥青面层重金属有效释放量和释放特性。结果 当剩余固相掺加量不高于4.8%(质量分数)时,制备出的沥青路面面层试块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JTG/T F40-2004要求。沥青面层试块浸出液中11种重金属(砷、钡、钴、铜、铬、锰、钼、镍、铅、钒、锌)释放率均低于1%。沥青面层试块中各重金属释放机理具有差异,其中砷、铬的释放机理主要为溶解作用,钡、钴、锰、镍、铅的释放机理主要为表面冲刷,剩余重金属受到扩散作用控制,且各重金属释放速率呈现钡<钴<锌<锰<镍<铬<砷<铅<铜的规律。结论 油基岩屑脱油残渣可替代矿粉,用于制备沥青面层试块,制备的沥青面层试块重金属迁移污染地...  相似文献   

9.
渣油资源高效轻质化转化为轻、中质馏分原料,化工轻油,甚至直接产化学品,是提高渣油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渣油及沥青质组分的轻质化转化,实质是要大幅降低渣油的馏程范围使其从重变轻,以及降低沥青质沉淀析出倾向使体系相容性提高。研究发现,降芳环反应无论是对降低原料分子的沸点还是对减少原料分子的聚集倾向都具有显著正向效果。基于此,对沥青质组分的多环芳烃体系开展分子表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减压渣油沥青质分子以孤岛型结构为主,含有多个噻吩环且噻吩环主要处在分子结构内部位置,而噻吩环位于结构外围位置及湾型的含硫沥青质分子相对较少。基于分子表征结果探讨比较不同结构类型沥青质分子的降芳环反应路径,提出具有桥键或内部杂环的沥青质分子(群岛型Ⅰ、群岛型Ⅱ、群岛型Ⅲ和孤岛型Ⅰ)通过断桥键及加氢脱内部杂环反应可大幅度降低芳环数,从而显著降低沸点和聚集活性,实现轻质化目标,并且需要的氢耗较低。  相似文献   

10.
减压渣油与催化裂化油浆混合脱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减压渣油(减渣)催化裂化油浆混合原料为进料的混合脱沥青过程对混合原料中油浆脱除多环芳烃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脱沥青过程脱除油浆中多环芳烃是要行的,可以达到在分离减渣中沥青的同时,也分离油浆中多环芳烃的目的。当混合脱沥青过程的总脱沥青油收率在46.3%-64.0%时,油浆自身的脱沥青油收率在57%-85%,而减渣自身的脱沥青油收率在385-61%;混合沥青过程中,从油浆得到的脱沥青油与油浆单独  相似文献   

11.
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沥青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沥青混合料上,而对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研究并不多见,甚至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为此,对国内外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厂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沥青路面的维护、翻修产生大量的沥青刨除料。对沥青刨除料再生利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降低筑路成本。目前,沥青刨除料的再生利用技术主要有三种:现场冷拌再生、现场热拌再生、工厂热拌再生。通常采用工厂热拌再生技术对沥青刨除料进行再生利用。因此,对工厂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生产工艺、品质管控、沥青混合料质量稳定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桥面铺装技术及沥青铺装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跨径桥梁的面层铺装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道路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桥面铺装对沥青粘结材料的性能要求也高于一般的高等级公路。概述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环氧沥青混凝土三种常见的桥面铺装技术的发展概况, 以及适合不同铺装技术的硬质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环氧沥青三种粘结材料的性能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郝培文 《石油沥青》1996,10(3):1-5,17
介绍了旨在改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该法特沥青路面可能发生的破坏反映在混合料指标体系中,结果直观、全面、可靠,对指导高等级公路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奕  戴鉴 《石油沥青》2001,15(2):1-7
迅速增长的客观需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力地促进了国产道路沥青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由于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预计这种市场格局不会持续下去,但竞争的主导产品将由重交沥青逐步过渡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改性沥青与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6.
中高档防水材料用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佑海 《石油沥青》1996,10(3):6-11
介绍了用中间基减渣和石蜡基减渣研制中、高档防水材料用沥青的试验过程。在研制中档防水材料用沥青时,对单一原料与复配原料、非催化氧化与催化氧化产品进行了对比。并指出:采用复配原料及催化氧化工艺,可制得优质中档防水材料用沥青。在研制高档防水材料用沥青时,先将基础沥青进行催化氧化改性,然后再加入高聚物SBS改性。试验表明,这种工艺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在防水卷材达到同等耐热度和柔度指标时,能降低SBS加入量百分之二十以上。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的剥离是沥青路面几种常见破坏现象之一。通常认为沥青混合料水稳性主要依靠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程度,它同沥青集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对沥青集料粘附作用的影响,这对改善沥青路面水稳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ibers(mineral,cellulose, or carbon fiber) and their stabilizing and reinforcing effects on asphalt mortar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iber’s microstructure on asphalt mortar’s performance. Laboratory tests of mesh-basket draindown and oven heating were designed and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fibers’ asphalt absorption and thermostability. A cone penetration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flow resistance of fiber-modified asphalt mortar. Results showed that fiber can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in asphalt,and this network can be retained at high temperature. This network of fibers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a thick coating of mastic without asphalt draining down. Cellulose fiber possessed a greater effect on asphalt absorption and stabilization than did the other fibers(mineral and carbon fiber).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ir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rut resista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b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ut and flow resistance of asphalt mortar. However, the bending beam rheomete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iber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reep stiffness and creep rate of asphalt mortar.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标 《石油沥青》1997,11(4):19-23
从沥青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条件出发,研究了沥青混凝土的工程力学性能,如拉压性能、应变速率对抗压性能的影响、尺寸效应、含泥量对水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效应和裂缝自愈能力。试验成果可供沥青混凝土工程的应力应变分析及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油沥青中含有大量酸性及碱性化合物,为了研究沥青中官能团不同的组分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利用离子交换色谱(IEC)将沥青按官能团分离成酸碱性不同的组分,并将IEC分离出的各个组分再以不同的比例回添到母体沥青中,考察沥青中各个组分对沥青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和酸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增大,碱性组分和两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