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SketchUp软件电脑建模图式语言表达模式.剖析2000年后设计建造,具备完全不同的功能要求,环境要素与构思出发点,但均是使用"网罩"设计手法创作的3件优秀建筑作品,论述当代建筑师应用"网罩"设计手法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影响建筑形态丰富性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找寻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和类型是形态丰富性设计的关键。依据建筑形态与空间组织的关系,将建筑形态分为使用空间形态和联系空间形态两大类,分别对这两类形态的丰富性手法加以分析、归纳,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这些手法的实际运用方式。解析这些"美"的建筑形态,实质上,它是在尊重空间组织基础上的形态"变形"或"变异"。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7,(3)
合理、巧妙使用轴线是中国传统建筑及西方古典建筑常用的设计手法。以杨廷宝设计的校园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校园规划中轴线使用特征、轴线的形成及建筑单体的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对于新建校区,杨廷宝倾向采用"十"字轴掌控全局,续建校区则采用小组团布局方式;②利用对称的单体建筑、成对的建筑、对称的开放空间及成对的开放空间4种方式来构建轴线,并依据空间轴线方位选用不同的构成手法以尽可能使建筑具有良好朝向;③早期建筑中,大量采用"T"字形、"U"字形和"工"字形来构建单体建筑的对称性。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杨廷宝群体建筑设计手法及深入解读其设计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敏 《山西建筑》2009,35(4):73-74
介绍了运用结构的设计手法、运用结构与表皮多元共生的设计手法及运用建筑形态构成的设计手法等几种在建筑创作中的典型设计手法,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设计手法,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感。  相似文献   

5.
王立明  于莉 《华中建筑》2008,26(12):220-223
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艺术特征。该文使用图示语言分析开平碉楼屋顶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探讨开平碉楼建筑所蕴涵的中西交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卢彦 《四川建材》2012,38(3):40-42
本文通过对线与建筑表达的线结构思维的分析,对基于线结构思维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运用结构的设计手法、运用结构与建筑外立面多元共生的设计手法及运用建筑形态构成的设计手法”等基于线结构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建筑设计的环境下,建筑师们将建筑表皮设计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因素。图像化建筑表皮是在建筑表皮主体地位确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并在各种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出来。图像化建筑表皮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可以作为结构构件、材料语言、造型、媒介、抽象文化符号、艺术手法、技术构造、拼贴和碎片等多种手法在设计中应用。通过对理论溯源和若干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当今图像化建筑表皮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强烈识别性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从场所塑造和场所特性表达两方面来探讨山地建筑设计手法,体现山地建筑的场所精神。在场所塑造方面,山地建筑采用场地再现,体量消减的设计手法。在场所特性表达方面,山地建筑采用界面溶解,选择地方材料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分析传统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的"留白"入手,分别从空间限定的弱化、场所功能的复合化、以及路径设置的多重化等角度,来探讨"留白"作为一种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育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指体育类建筑与其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当地文脉及城市形态等因素的关联互动。该文通过对其地域性创作手法的多层次分析,以及地域性设计手法的探讨,为体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进而为地域性在设计中的实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建筑设计与蒙太奇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宣 《华中建筑》2003,21(2):59-61
蒙太奇不仅是电影术语,而且还是一种结构方法。试图探寻蒙太奇原理中对建筑设计有借鉴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葡萄牙历史环境修复更新项目实践经历,记录了中国团队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端点之一的里斯本市使用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解决西方语境下的设计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中葡双方设计思路和手法的交流与比较,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范式与手法应用于西方场景中的适应性。中方设计团队在建筑方面以气韵相合为法则,营造了顺应场地气息的整体环境;园林方面以传移模写为法则,构建了"可游可居"的空间结构,营造了基于园居生活的适地情境。实践说明了中国园林在伴随祖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代表,可以极强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为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从思考自然事件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裂缝"主题贯穿于整个纪念园和纪念馆的空间组织设计,营造出大地撕裂般的地景,将自然灾难事件艺术化地定格在大地之间,以此为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14.
刘超 《城市建筑》2014,(12):9-9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是今后建筑的主流。在现实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和景观融合规划设计,将是今后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本文旨在分析建筑物和环境以及景观的融合统一的构思。  相似文献   

15.
崔芃 《山西建筑》2007,33(15):21-23
通过一所县级高中新校区的设计,从学校建筑的发展趋势、设计的核心等几方面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概述了行政教研楼、图书馆科技实验楼等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Steven Holl的建筑设计思想的出发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于他的设计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理念的研究分析,归纳了他的建筑设计方法形成的原因,并且对于Steven Holl具体的设计手法作了一些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一个有关极少主义艺术与建筑的研讨会引入,通过多维度的对比研究,追溯极少主义建筑创作的缘起,深度发掘相关设计理念,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提炼极少主义建筑创作的特点以及它对我国建筑创作的启迪,最后指出在当前建筑创作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下,极少主义建筑创作是其中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意象性”思维环境下建筑作品创作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在东方文化圈特别是当今中国尤为突出。比照既往学者关于“意象”设计的观点,并对基于该思维方式的建筑设计现实进行分析,结合中外著名建筑设计案例,试图理清建筑意象之由来,分辨其与建筑象征、建筑仿生、建筑意境之间的区别。同时借用语言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三层次说法,探讨了建筑意象设计中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付悦 《华中建筑》2010,28(4):185-186
该文通过对建筑设计教学进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不足,并阐明用建筑策划引导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完善建筑设计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邵郁  邹广天  刘杰 《城市建筑》2008,(12):130-131
灵感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建筑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灵感思维的发生机制为理论基础,探讨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筑设计创新灵感的措施,致力于挖掘学生的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并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