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固体音叉检测化盐桶盐层高度,改造了化盐工序自动上盐控制系统,实现皮带输送、盐层高度、上盐停止的系统性有效控制,提高了自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对化盐桶设计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氯碱为主要产品,辅以生产树脂、农药等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烧碱生产能力为10万t/a,其中金属阳极为7万t/a,石墨阳极为3万t/a,目前公司正在进行5万t/a离子膜烧碱工程建设,同时淘汰石墨阳极电槽,而盐水工序的原上盐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工程建设需要,需对原有上盐系统进  相似文献   

5.
南阳石油化工厂隔膜法烧碱Ⅱ号蒸发装置因采盐系统存在问题,致使蒸发器需频繁清洗,回收盐水中含碱量难以控制,成品碱中含盐超标且产量低。对采盐系统进行改进后,蒸发器生产能力提高了30%,电耗降低35kW·h/(t·NaOH),汽耗降低0.4t/(t·NaOH)。  相似文献   

6.
液体烧碱中的浮盐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氯化钠饱和后,另外在碱液中夹杂的细小颗粒状和浮在液面上的"泡"状氯化钠含量的总和。浮盐含量的测定,对于指导烧碱生产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液体氢氧化钠溶液中浮盐的测定方法。1问题的提出为解决液碱成品罐内沉积盐随时间增加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了解和掌握蒸发工序蒸出液碱中盐的沉降、析出情况。在冷碱罐底部除因温差析出的溶解盐外,还有沉降的浮盐。前者和液碱前后的温差有关,后者和液碱的流体状态及静止时间有关。为了进一步掌握液碱中盐的沉降、析出情况…  相似文献   

7.
8.
崔桂生 《小氮肥》2001,29(12):15-15
化工设备的排液虽说是不太重要的操作,但在连续的化工生产中,一时的疏忽会造成后工段带液,轻则减量生产,重则损坏设备,被迫切气停车,在设备上安装自动排液装置能减轻操作工负担,还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郑渊 《化工设计》1994,4(5):29-31,42
本文应用流态化理论,对以蒸发工序回收固体盐为原料盐的化盐桶传统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修正,推导出合理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以工程实例说明此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烧碱7.5万t,有21型金属阳极电解槽144台,16型金属阳极电解槽84台,氯气是主要副产品。在正常生产中,要求电解槽内的氯气压力保证在-50~0Pa。如果发生如下情况:(1)电力设备故障;(2)输送设备故障或后路氯气压力急剧上升;(3)各种因素造成的电解槽内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挤出机供胶装置在连续供料时易混入金属块损坏挤出机的问题,加装金属探测器,但效果不明显。本文介绍了金属探测器的误报警原因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厂特种水泥车间2台φ25m/3.5m×78m回 转窑采用半干法生产特种水泥.其生料入窑流程为均化库→输送机→提升机→小仓→双管喂料机→双轴搅拌机→成球盘→入窑煅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系统时常出现库底下料量不稳定,从而导致成球质量不好,入窑物料时大时小,进而影响物料煅烧,造成熟料标号时高时低,最终影响出厂水泥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4.
张万东 《水泥工程》2019,32(3):39-41
在目前带辊压机的水泥联合粉磨系统中,辊压机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着辊压机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RP170-120辊压机运行中的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型的螺旋啮合喂料装置进行分析,从机理上讨论了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优越性,同时就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了啮合量、螺杆转速、胶料种类等对挤出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明生 《氯碱工业》2012,48(10):40-42,45
介绍了一种气固流化床加料装置的自动控制原理、配套设备的选型及其在三氯氢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沈锡荣 《水泥》2012,(1):49
通过几种常见辊压机进料装置使用优劣比较,阐述了进料调节必要性、进料装置技术现状及新型进料装置的开发与应用;重点介绍新型辊压机双曲线进料装置,调节插板使用滑槽机构,受设定曲线限位往复及旋转复合移动,调节插板端部与辊面小间隙恒定,确保辊面周向少泄漏;侧挡板使用上部吊挂式、楔块顶紧机构,侧挡板里侧增设人字形耐磨件嵌入工作面,确保辊轴向端部小间隙少泄漏;主壳体触料内壁设可更换耐磨件,结构紧凑,调节方便,运行节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沈锡荣 《水泥》2020,(1):49-52
通过几种常见辊压机进料装置使用优劣比较,阐述了进料调节必要性、进料装置技术现状及新型进料装置的开发与应用;重点介绍新型辊压机双曲线进料装置,调节插板使用滑槽机构,受设定曲线限位往复及旋转复合移动,调节插板端部与辊面小间隙恒定,确保辊面周向少泄漏;侧挡板使用上部吊挂式、楔块顶紧机构,侧挡板里侧增设人字形耐磨件嵌入工作面,确保辊轴向端部小间隙少泄漏;主壳体触料内壁设可更换耐磨件,结构紧凑,调节方便,运行节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A spinning wheel powder feed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conveying mechanism to feed fine particle aggregates on a laboratory scale. An example of a use of this conveying mechanism is with a transport tube reactor, since the reactor only provides a few seconds residence time to react the powder. Methods to shear the powder mechanically, as opposed to using a high gas velocity, are developed as to not reduce the available residence time in the reactor. The objective is to feed a powder at the smallest particle aggregate size possible rather than a large particle aggregate size generated by an upstream feeding device, and to achieve such dispersion using minimized gas flow.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inning wheel alone is able to reduce the mean aggregate size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and when a minimal amount of gas is added to the system the PSD is reduced further. In addition, a fundamental model employing a discrete particle aggregate breakage equation combined with a Monte Carlo method has shown that the spinning wheel feeding system is able to consistently reduce particle aggregate s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