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晓飞  王明刚 《化工进展》2012,31(9):2049-2052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2-(N,N-二亚甲基羧基)胺甲基-丙烯酰胺基二乙酸(MOPBG)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制备了一种针对油气田使用的新型共聚物阻垢剂。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测定了共聚物的结构和不同配比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能;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共聚物浓度对硫酸钡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配比为n(MOPBG)∶n(AMPS)=3∶(1.5~2)时,共聚物具有最佳的耐热性能。阻垢效果最优共聚物添加量分别为:共聚物[n(MOPBG)∶n(AMPS)=3∶1.5]为20 mg/L,阻垢率为 98.9%;共聚物[n(MOPBG)∶n(AMPS)=3∶2]为15 mg/L,阻垢率为 96.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讨了共聚物的阻垢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衣康酸(IA)、马来酸(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探讨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等合成条件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IA)∶n(MA)∶n(AMPS)=1∶1∶1,聚合温度80℃,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的5%,聚合时间2h;用红外分光光度仪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产物结构,并测定了产物的特性黏度和固含量。通过静态法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评价,在加剂量为50mg/L时阻碳酸钙率最佳可达93.6%,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引发剂用量4%;n(马来酸酐):n(丙烯酸):n(丙烯酸甲酯)=2∶2∶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得到的产品阻垢率为88.37%。并研究了水质条件及共聚物用量与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无磷共聚物阻垢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衣康酸(I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丙烯酸甲酯(MA)为反应单体,合成了无磷共聚物(IA/AM/SMAS/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无磷共聚物合成的最佳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取静态阻垢的方法评价了阻垢剂阻碳酸钙生成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n(衣康酸)/n(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磺酸钠)/n(丙烯酸甲酯)=4∶3∶2∶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10%(wt),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h。此条件下合成的阻垢剂的阻垢率可以达到88.6%。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生产中,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结垢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以及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而加入阻垢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因此,以马来酸(MA)、丙烯酸甲酯(MAC)、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阻垢剂。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下生成共聚物对碳酸钙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单体摩尔n(MA)∶n(AA)∶n(AMPS)∶n(MAC)=8∶5∶3∶4,在引发剂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7.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条件下,共聚物对碳酸钙阻垢效率达94.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乙酸乙烯酯(VAC)为单体聚合得到IA-SAS-VAC共聚物,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垢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n(IA)∶n(SAS)∶n(VAC)=2∶1∶4时,引发剂投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异丙醇投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2%时,在90℃的反应温度下控制反应时间为3 h,共聚物投加量为20 mg/L,此时对于碳酸钙阻垢率达到92.6%;当投加量为50 mg/L时,缓蚀率达到88.9%。对阻垢剂的阻垢机理进行了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来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阻垢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马来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探讨了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MA):n(AM):n(HEA)=1.5:0.6:0.4、引发剂与单体质量比为8%、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4 h.阻垢性能试验表明该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 400及共聚物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阻垢效果最好.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是一种高效的绿色阻垢剂.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酰胺(AM)和α-烯基磺酸钠(AOS)为功能单体,2-氯丙酰胺(CPA)为引发剂,采用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无规二元共聚物PAM-co-PAOS。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c(单体)=2.5 mol/L,n(单体)∶n(CPA)∶n(CuBr)∶n(Me6TREN)=769∶1.2∶1∶3.8;m(AOS)∶m(AM+AOS)=3.5%。对表面活性聚合物PAM-co-PAOS进行性能研究,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及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9.
丙交酯由乳酸二聚脱水再减压蒸馏而得。以丙交酯或一定配比的丙交酯-己内酯共混物为单体,采用乙酰丙酮钯催化丙交酯的聚合或丙交酯-己内酯的共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当m(催化剂)∶m(单体)=0.010∶1、聚合时间为15 h和聚合温度为140~℃时,丙交酯的聚合效果相对最佳;此时,聚合转化率(为98.4%)相对最大、聚乳酸的M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78×104)较适宜且分散度为2.45。当m(催化剂)∶m(单体)=0.010∶1、聚合时间为15 h、聚合温度为140℃和m(丙交酯)∶m(己内酯)=3∶2[即n(丙交酯)∶n(己内酯)=1.19∶1]时,丙交酯-己内酯的共聚合效果相对最佳;此时,转化率(为99.2%)相对最大、聚乳酸的Mη(为4.688×104)较适宜且分散度为2.19,并且共聚物中n(丙交酯)∶n(己内酯)=0.92∶1与共聚前的单体配比(1.19∶1)相近。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工业循环水中硅垢的形成,合成了以丙烯酸(AA)、N-叔丁基丙烯酰胺(TBAM)为单体的系列共聚物,考察了合成工艺对共聚物阻硅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投加量对共聚物阻硅垢性能的影响,并与市面在售阻垢剂Acumer-500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1 h,m(引发剂)∶m(单体)=7%,m(AA)∶m(TBAM)=60∶40,共聚物的阻垢效果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投加量为1 000 mg/L时,阻胶体硅垢效率达到33%,阻硅酸镁垢的效率达到30%,阻硅酸钙垢效率为28%;合成共聚物与Acumer-5000的阻垢效果相当,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阻硅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型硫酸钡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娟  谢志海  张旭  李莉  降晓艳 《化学工程》2011,39(2):76-78,90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采用水溶剂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阻垢剂;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阻硫酸钡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摩尔比n(MA): n(AA): n(AMPS): n(MAC)=7: 6: 2: 4,引发剂...  相似文献   

12.
MA-AM-AA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阻垢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明华  叶庆  黄杰 《精细化工》2005,22(7):533-535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研制出环保型三元共聚阻垢剂PMAA,并通过研究其阻垢性能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的质量配比m(AA)∶m(AM)∶m(MA)=2∶3∶0·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单体质量分数为15%时,得到的聚合物PMAA的用量为5mg/L时,用国标法测得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94·15%,对磷酸钙的阻垢率达80·93%。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水溶液共聚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国华  唐受印  戴友芝 《精细化工》2001,18(11):650-652
选择不同配比和用量的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基磺酸 (AMPS)、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基膦酸 (AMPP)、丙烯酸 (AA)、丙烯酰胺 (AM)、丙烯酸甲酯等 5种聚合单体和过硫酸盐 -Fe2 + 、过氧化氢 -Fe2 + 、过硫酸盐 -次磷酸盐、过氧化氢 -次磷酸盐等 4组引发体系与马来酸酐共聚合成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AMPS可作为此共聚体系第二单体 ,在所考察的第三单体、引发体系中 ,以AMPP、过氧化氢 次磷酸盐为最佳。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10 % [以次磷酸盐的质量计 ,m(过氧化氢 )∶m(次磷酸盐 ) =1.0∶1.2 ],m(MA)∶m(AMPS) =8∶6时合成的共聚物聚合率达 93.41% ,在加药质量浓度分别为 12mg/L和 18mg/L条件下 ,该共聚物对CaCO3 和Ca3(PO4 ) 2 垢的阻垢率分别为 6 6 .2 9%和 10 0 % ;在相同引发剂用量和加药质量浓度下 ,m(MA)∶m(AMPS)∶m(AMPP) =10∶4∶1时合成的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率为 92 80 % ,对CaCO3和Ca3(PO4 ) 2 垢的阻垢率分别为 97.6 1%和 95 .92 %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四元共聚物(MAPS)硅垢防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并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MA)∶n(AA)∶n(SMAS)∶n(PEG)=1∶1∶0.4∶0.03,引发剂投加量为8%,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在防垢剂加量为100 mg/L时,硅垢防垢率为76%;在防垢剂投加量为60 mg/L时,碳酸钙垢防垢率为91%。  相似文献   

15.
棉织物无甲醛防皱整理剂MA-IA-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首次以马来酸(MA)、衣康酸(IA)和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水相聚合工艺制备了MA/IA/AA共聚物,目标产物得到红外光谱检测证实。产物用作无甲醛纺织品防皱整理剂,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溴值和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MA)∶n(IA)∶n(AA)=1∶1∶1、温度85℃、引发剂滴加时间为2 5h、m(引发剂)/m(总单体)=0 09时,制备的聚合多元羧酸的溴值低于43mg/g,单体转化率达到94%,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71。用该聚合物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WRA)可达到286°,提高率为83 3%,与公认效果最好的丁烷四羧酸(BTCA)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289°几乎一样。整理后的棉织物经水洗50次后,WRA仍可保持在263°,比水洗前的286°仅仅下降8%。整理后棉织物白度为77 6%。  相似文献   

16.
新型阻垢剂IA-SSS-M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建  王萍  宋小三  寇明旭 《应用化工》2006,35(7):510-513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钠(SSS)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合成了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IA-SSS-MA)三元聚合物阻垢剂,考察了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量、滴加时间等对聚合物阻碳酸钙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为IA∶SSS∶MA=5∶1∶0.25(摩尔比),反应温度100℃,引发剂量占单体总量13%,滴加时间为5 h,阻碳酸钙垢效果最好,阻垢率达到98.11%。  相似文献   

17.
将顺酐(MA)与苯酚在室温下混合即得到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CTC),然后用此配合物与丙烯酸(AA)按摩尔比1:2进行聚合反应,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用量为0.3%较缓和的条件下,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MA/AA)阻垢剂,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阻垢剂对碳酸钙和磷酸钙均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阻垢剂浓度为50 mg/L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到100%,对磷酸钙的阻垢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变化,水的化学不相容性等原因,油井出现结垢问题是很普遍的问题,尤其是硫酸钡锶垢,难溶难除,严重影响油井产量和油田效益。本文根据油田硫酸盐垢的防治现状,以顺丁烯二酸酐(MA)、甲基丙烯酸(α-MAA)、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水为溶剂制得抑制剂。研究了合成条件对抑制剂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其对硫酸钡,硫酸锶垢的防垢性能。实验表明,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2∶1∶0.5,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为单体重12%,70℃下反应5 h合成的共聚物抑制剂加量在24 mg/L时的防垢率可以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改性聚乙二醇得到的聚乙二醇酯(PEGMA)、乙烯基磺酸钠(SVS)、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水相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目标共聚物PEGMA-SVS-AA。考察了聚合工艺对其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得到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n(PEGMA)∶n(SVS)∶n(AA)为1∶3∶5,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反应时间2.5 h,控制反应温度为8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PEGMA-SVS-AA在模拟工业生产循环冷却水条件下,其阻碳酸钙垢率达到89%。使用XRD和SEM对碳酸钙垢进行了表征,该水处理剂不仅改变了碳酸钙的形貌而且改变了碳酸钙的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