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高含水期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评价特高含水期水淹层的技术难点是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本文从自然电位的机理出发,通过对自然电位进行过滤电位的校正及侵入、井眼、层厚校正,提高了用其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精度,进而可以较准确地计算水淹层的剩余油饱扣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T油田实际地质特点,对比分析了几个常用饱和度模型,优选了印度尼西亚模型作为该地区目前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研究了混合液电阻率的确定方法,提出分岩性确定岩电参数。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目前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应用效果较好,解释成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岔河集油田水淹层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水淹后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变化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利用自然电位和可变水法2个计算水淹层混合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给出了利用这2种方法的应用实例.藉此求取的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精度有效满足了岔河集油田的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临盘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水有淡水、污水、盐水以及淡污混注等类型繁多且复杂的特征,利用先进的岩样水淹实验技术,研究了临盘油田水淹机理,建立了理论意义更加明确、精度较高、适合淡水水淹、污水水淹、盐水水淹以及淡污混注水淹、模型单一化的临盘油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经实际处理数十口井的测井资料,水淹层解释结果与实际生产测谈资料吻合较好,特别是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精度较高,几乎不受测井解释人员水平影响,很好地达到了应用测井资料高精度评价水淹层的目的,地质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阿尔善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饱和度求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阿尔善油田为砂砾岩中孔低渗油田,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薄、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废低.加之油层与弱、中、强各级水淹层共存.高压层与低压层交错分布,致使水淹层的识别与水淹等级的划分较为困难.定量解释难度更大。在分析水液前后储层物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压力等储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将水液层划分为6种类型,即低压弱水淹、低压中水淹、低压强水淹和高压弱水淹、高压中水淹、高压强水淹,井分别给出了识别方法和典型实例,适合于地质分析和开发生产。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为6.09(%),可有效地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层导电机理和水淹过程中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导电模型计算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首先将地层等效为体积模型,根据并联电导率模型得到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注入水、泥质含量等的计算关系,然后结合改进的西门度公式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该计算方法在M油田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注水情况较复杂(先注淡水,后改注污水),当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因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从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出发,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使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给出了油层水淹过程中地层水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内在变化关系,建立了含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图版(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用本方法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的精度较高,用密闭取心岩心分析饱和度资料进行验证,其误差为2.74个饱度单位。使确定水淹剩余油饱和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埕岛油田各区块目前已相继进入中-高含水期,水淹类型属于盐水水淹。随着水淹程度增强,地层电阻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具有多解性,电阻率减小量与水淹程度的关系一直难以界定,给盐水水淹层的定性解释和定量评价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埕岛油田22F井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重构水淹层指示参数定性判识水淹层的方法,并通过模拟水驱油实验来验证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在盐水驱油油藏动态变化中的适用性。在实际测井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求解混合液电阻率、含水饱和度以及产水率等水淹层关键参数,其定量解释结果与重构水淹层指示曲线及生产测试结论相吻合,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文东油田是处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传统的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以及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效果不佳。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特征导致水淹层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模型图,应用此改进方法确定出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进而可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阿尔善油田为砂砾岩中孔低渗油田 ,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薄、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低 ,加之油层与弱、中、强各级水淹层共存 ,高压层与低压层交错分布 ,致使水淹层的识别与水淹等级的划分较为困难 ,定量解释难度更大。在分析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压力等储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 ,将水淹层划分为 6种类型 ,即低压弱水淹、低压中水淹、低压强水淹和高压弱水淹、高压中水淹、高压强水淹 ,并分别给出了识别方法和典型实例 ,适合于地质分析和开发生产。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平均绝对误差为 6 .0 9(% ) ,可有效地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薄差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与中、高孔渗透率储层或厚油层存在明显差异,水淹层解释精度一直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从薄差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入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有效特征参数。通过地层压力参数分析,明确了薄差层常出现地层压力异常增大现象及对水淹状态的平面区域控制作用,以压力特征参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处理,从而提高了解释符合率。选择较为适当的Fisher判别方法建立水淹层判别模型,使薄差层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0%,较现用方法提高了10%。研究成果对老油田开发及解释技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稠油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较少的问题,采用饱和度损失校正的方法对水基泥浆取心井残余油饱和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补充了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取心井冷冻取样资料建立了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计算出了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中纯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了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储量规范的要求,满足了稠油油藏储量参数计算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古岩溶型底水油藏,投产17年来,标定采收率仅为15%,而老区自然递减率已超30%。分析此类油藏剩余油,明确提高采收率途径,是目前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目前地质认识条件下,自主研制了系列可视化缝洞组合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动静结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形成的力学机制、主要赋存方式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缝洞型油藏当溶孔直径大于4mm时可忽略毛管力的作用,大于此界限的孔、缝中重力分异将起主要作用;明确了主要剩余油的赋存方式是洞顶剩余油、高导流通道屏蔽剩余油、充填多孔介质中残余油及连通不好的盲端油;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为塔河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导电机理的砂泥岩储层饱和度计算模型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和分析地层的含油饱和度是准确评价地层情况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建立方程计算泥质砂岩储层中的饱和度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阳离子交换模型和有效HB电阻率介质模型,介绍了它们的研究原理,并按原理对模型的计算方程进行了推导,再按照各模型的计算方程分别计算出了实际资料中的含水饱和度,并与岩心分析得出的含水饱和度Sw进行对比,来讨论和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杏树岗油田经过50多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三次采油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由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厚油层顶部开发效率低,剩余油富集,层内矛盾突出,常规方法挖潜难度较大。为改善层内动用状况,探索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方法,开展了水平井强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通过优化水平轨迹、水平段长度、入靶点方向、射孔方式及完井方式设计,应用室内评价结合其他区块三元体系配方,优化注入参数设计,提高方案匹配率,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有效缓解了层内矛盾,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采收率提高30%以上。该研究明确了水平井强碱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规律,客观评价了水平井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为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新思路,为三次采油开发调整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两种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明  章海宁 《石油学报》2002,23(5):73-77,82
水驱开发油田的饱和度测井是在高含水期开发油田寻找剩余油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在室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法分析,根据注入水及储层性质对测井特征的响应,重点解决了地层水电阻率、泥质的影响问题.采用激发极化与自然电位组合的测井方法和氯能谱测井方法进行了饱和度测井评价,并在水驱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和流体,通过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饱和度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②桥口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要比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低得多;③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更低的油气界面张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实验所用岩心的长度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油藏注入水利用状况评价方法不能适应油藏阶段注采比不断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渗曲线的油藏注入水利用状况评价方法。首先,根据油藏归一化相渗曲线,确定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描述方程。其次,根据油藏不同阶段实际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用由归一化相渗曲线确定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描述方程,计算对应的理论含水率,再结合油藏不同阶段实际注采比,进而计算油藏不同阶段的理论阶段存水率和理论阶段水驱指数偏离量。然后,根据油藏不同阶段实际注采比和实际含水率,计算油藏不同阶段的实际阶段存水率和实际阶段水驱指数偏离量,绘制实际(理论)阶段存水率和实际(理论)阶段水驱指数偏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后,通过对比理论曲线和实际曲线,评价油藏的注入水利用状况。采用该方法对老君庙L油藏西区注入水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70年以前,注入水利用状况较差;1970年以后,注入水利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