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欧洲极少主义建筑评述(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欧洲极少主义建筑师,并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为便,阐释今日极少主义建筑的观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极少主义和极少主义建筑的解读,探求极少主义建筑风格的根源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治国  梁雪 《新建筑》2001,(4):59-64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趋向简洁的传统。通过几个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探讨80-90年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总结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指出当代的这种极少主义倾向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简约倾向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极端理性的建筑创作思想及作品对于当前中国的建筑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巧蓉 《福建建筑》2007,(3):38-40,49
极少主义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设计思潮之一,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本文通过对极少主义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空间氛围、光与影的运用、建筑表皮材料和地方性文化的表现等方面阐述了极少主义的基本观念和建筑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关于极少主义建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国内现存对极少主义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并由对极少主义建筑的认识引发对建筑的本质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极少主义绘画与雕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费菁 《世界建筑》1998,(1):79-83
植根于现代主义沃土的战后艺术,是战前已有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化发展,而不是革命性的创造发明。在一贯强调个性的同时,艺术家们又总是想放弃这样的特权,将自己沉浸于科技之中,似乎在从事科学实验而不是艺术创作。这些特点在极少主席艺术特别是绘画和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通过对几位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本文简要回顾了极少主义的起源、演变、构成、制作工艺特点以及理论探讨,并简述极少主义在其它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几个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总结了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指出当代的这种极少主义倾向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简约倾向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极少主义和极少主义建筑的解读,探求极少主义建筑的共性和特征,以期获得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江  李玉堂 《华中建筑》2002,20(3):9-10
该文通过对各艺术领域中的极少主义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试图解释当今极少主义在建筑界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上海建筑形态变迁——从西方极少主义建筑思潮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以当代上海建筑形态为研究对象进行述评,从极少主义建筑思潮(TheArchitectureofMinimal-ism)的本质出发,从建筑形态语言角度总结当代上海建筑形态得失。近20年来,上海的建筑无论在技术和设计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上现代建筑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芬兰的新建筑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特征:木构建筑的新生、建筑流派的多元化发展等。文章通过介绍6个新建筑的介绍来进一步了解当代芬兰建筑。  相似文献   

12.
缪小龙 《华中建筑》2011,29(8):127-131
根据亲临澎湖实地的考察及参阅大量史料,论述与研究了澎湖岛的历史沿革;代表性传统聚落及民居佳作;主要宗教建筑天后宫、观音亭、石敢当;澎湖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及和闵南传统民居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虽然在时间和地域上相距甚远,但在建筑意匠、营造理念与技术措施上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以类比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二者在形式与功能取向、结构与技术、装配式的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的整体性等方面的相同与相似点,提出了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继而总结了可供中国当代建筑借鉴的基于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建筑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萧默 《建筑师》2007,(3):99-101
本文系作者在近著《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结语”的基础上略作修改而成,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重建精神家园,迎接中国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以网络信息为核心的数字传媒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当代传媒建筑的含义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以日本仙台媒体中心和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为例,揭示出当代传媒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即功能混合、同质空间、自由动线、超凡结构、可视表皮等,而这些具象的设计要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个性需求、公共民主以及多元体验等抽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志毅 《华中建筑》2010,28(10):14-16
该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所展示的当代建筑风格为切入点,并结合艺术风格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建筑风格演变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探寻出当代非线性建筑风格形成的缘由,最后,该文剖析了非线性建筑的美学成因和所蕴涵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汉军 《华中建筑》2003,21(1):22-24
在揭示传统文化尚中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中庸》理论思维的思想文化意义;试图通过传统建筑木框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建筑单体的形成与变化,传统建筑类型的分化与发展,传统建筑群体组合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中国建筑的现代重建与发展,揭示中国建筑以人为本的尚中观念和中国建筑道不远人、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