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不同的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地区以及地基土质等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的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的特征,并且探究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场地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其优缺点、适用性。进一步就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深度选择的基本思路进行论述,从而结合工程实践的调研结果总结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得出了不同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的基本思路归类。  相似文献   

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 与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详细探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整片处理、局部处理及多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等问题,并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胡彦春  和燕 《四川建筑》2008,28(1):78-80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对工程的安全十分重要.文中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方案确定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与发展情况,可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以往岩土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影响因素,讨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以具体的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岩土工程建设中,能够较好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耿炤宇  侯东 《山西建筑》2003,29(8):48-49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从湿陷性黄土的分布、湿陷性黄土的鉴定、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根据湿陷等级、结构物的要求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渠道地基湿陷性处理是必要的。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某输水干渠六标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明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所有方法,通过详细勘察确定湿陷的类型及湿陷等级,在太原地区分布着大片湿陷性黄土,所以经常会用到湿陷性黄土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某一工程实例将经常用的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确定最佳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挤密作用、桩体作用。根据地基检测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曹玉萍 《特种结构》2004,21(2):4-4,7
湿陷性黄土受水后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从而会危害上部结构的安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形式很多 ,不同场地、不同的结构形式对这样的地基处理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针对大型贮水构筑物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 浸水试坑22.5~25.0 m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 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 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 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2.
刘仁旺 《山西建筑》2010,36(18):93-94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对基础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对处理黄土湿陷对基础影响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3.
隋贵发  李凤霞 《山西建筑》2004,30(13):60-61
介绍了山西湿陷性黄土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土的处理方法,并为有效处理湿陷性黄土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见解,指出采用挤密桩处理地基,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马学文 《山西建筑》2012,(30):178-179
针对黄土路基、黄土高填方路基、路堑高边坡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每种路基的设计要点及压实质量控制措施,并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以保证黄土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碎石桩加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依托某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系列试验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检测了加固后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承载能力及沉降变形,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碎石桩加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桩身的密实度在松软土层较低,在坚硬土层较密实,且相同深度的桩身密实度随桩间距的减小而提升;碎石桩对深度1~3 m内的桩间土有较好的挤密效果,对深度3 m以下土层则无显著影响;碎石桩能有效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消除地基土湿陷性,经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提升56.25 %~152.78 %,压缩模量可提升62.90 %~152.78 %,而地基土的干密度和孔隙比与处理前的平均参考值相比则变化较小;桩间距对地基土体的处理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减小桩间距可降低地基土层的后期沉降量;试验区合理的碎石桩置换率为7 %。研究结果可为碎石桩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方案及预期目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黄土地基与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阿强 《山西建筑》2005,31(2):56-57
简述了黄土的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措施,指出只有掌握了黄土的特征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黄土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7.
万海礼 《山西建筑》2011,37(14):51-52
针对当前西北地区的震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具体的逻辑分析,分析了震陷性的危害,再根据当前所常用的一些处理方法,对震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具体的、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具体设计方法,对震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地基桩的负摩擦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桩侧负摩擦力进行分析研究。叙述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与桩基负摩擦力的关系,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否考虑桩基负摩擦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不同受水方式,提出计算“中性点”的近似方法。并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试验资料,认为在工程中应重视桩基出现第二次负摩擦力峰值问题。为了防止桩基因黄土地基湿陷而产生负摩擦力,介绍了克服桩基负摩擦力的措施。最后提出五点建议,供研究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负摩擦力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江辉 《山西建筑》2006,32(15):101-102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及湿陷类型、等级的判定方法,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处理中的有关注意问题,指出这些处理方法将被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