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4.
对王53断块低阻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牛庄油田王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咸水层。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7.
8.
9.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10.
11.
结合牛庄油田王 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 ,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 ,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 ,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具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双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已证实低阻油层的地质、测井、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分析了双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生细、岩石颗粒表面粗糙,泥质 含量大,泥质含量中绿泥石所占比例高;油层薄,油层内存在泥质夹层;含油高度小以及泥浆滤液的侵入等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低阻油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胜利油区发现了众多的低电阻率油藏,但由于低电阻率油层储层电阻率偏低。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而气测录井资料是直接由裸眼井取得的第一性的资料,且与储层导电性关系不大,但与储层含油性密切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储层的流体特性,对低电阻率油层识别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因此通过研究提出了以油气成藏规律为依托,以测井资料为依据,以气测录井资料为补充的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方法,在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八面河地区面14井区Es<'6><,4>砂组低阻油层发育,根据面14井区Es<'6><,4>砂组的沉积环境、储层的微观特征、粘土矿物的含量及成分、微观孔隙的导电机理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研究和探讨.综合分析了造成低阻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试油试采资料,利用地质统计法建立了低阻油层的识别图版;通过创立测井曲线的"三性"对比法识别...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分析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现状。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3类,内因包括油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油层中含有较多的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性、油层微孔隙发育、岩石骨架导电及岩石强亲水等;外因包含钻井液的侵入,油、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矛盾等;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其评价和识别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时应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并且与成因机制相匹配,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6.
17.
高尚堡深层油藏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在淡地层水环境下低电阻率油层与中、高电阻率油层间互发育,油水层识别难度大.受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主要发育薄互层型、复杂孔隙结构成因型、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型和因压实作用导致物性变差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在地质成因控制因素定性识别和预测低电阻率油层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主因素分析法确定常规测井信息中油水层识别的敏感性参数,建立交会图版以提高识别准确率的方法.主因素分析表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是高尚堡深层油藏油水层识别常规测井信息中的敏感性参数,建立△GR与视地层水电阻率Rwa的交会图版,低电阻率油气层主要分布在Rwa<2Ω·m及△GR>0.3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者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八面河油田在北区的扬二块、广北区的G8块和南区的M20井区等滚动开发及挖掘剩余油工作中,发现了许多低电阻率油层。为此,在开展低阻油层成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及老井挖潜,建立了八面河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图版,为八面河地区的勘探、开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