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少明  徐柱天 《稀有金属》1997,21(2):81-88,104
研究了氩气雾化Al-8Fe-7Ce合金粉末的形貌,表面合金元素分布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粉末的表面形态,显微组织随粉末颗粒直径的减小存在差别。颗粒直么〈20μm的粉末表面光滑,存在两区组织,即微晶+胞状组织;颗粒直径〉40μm的粉末表面粗糙,具有明显的胞状组织和孔洞,粉末表面盆铁,显微组织为胞状组织,共晶组织和初晶组织。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作为一个企业,要实现其经济目标,不仅要有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与其企业管理,生产组织相适应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随着生产组织的优化组合的发展,对安全管理组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需要与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相配合,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更需要规范化。笔者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该类金属不能单纯通过热处理细化晶粒调整组织形态,因此适当的变形工艺成为组织控制的有效手段。Ti-1023合金的性能与组织形态、晶粒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变形得到了两种典型的近β合金组织,测试分析了两种组织对应的性能,讨论了两种工艺得到的组织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变形工艺只能得到个别性能突出的传统组织类型,如网兰组织、双态组织、等轴组织等,同时原始β晶粒大小不均匀,容易造成材料性能不均匀。必须采用现代研究手段,控制变形温度、变形量、变形火次,得到综合上述3种组织优点的某种过渡组织类型,保证Ti—1023合金发挥高强、高韧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新型近a型钛合金CT20不同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退火制度,合金中得到了3种典型的组织类型,即等轴组织、双态组织和片状组织;室温下该合金不同组织时拉伸性能相差不大,而在20K时合金拉伸性能对组织较为敏感。在20K温度下,合金强度上升而延伸率明显下降;等轴组织时延伸率最低,双态组织次之,片状组织最高;片状组织能保证合金在低温时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的企业组织能适应组织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配置能力和关系,时刻保持组织的高效率和对客户的优质服务。从信息技术出发,提出了模块化组织结构形式,分析了模块化组织结构的特点,阐述了构造模块化组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凤照  王传善 《钢铁》1997,32(10):52-56
对一种新型中高碳贝氏体钢的组织,转为动力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中高碳贝氏体钢空冷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组织细小均匀,大截面实物硬度测定和组织观察表明,截面上具有高硬度,并组织分布均匀,中高碳贝氏体钢具有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中,针状铁素体使钢的组织细化、韧性提高。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快会形成网状铁素体组织,在高温区冷却速度慢会形成块状铁素体组织。这两种组织使钢的力学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冲击韧性低。另外一类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强度高,冲击韧性好,但伸长率不足。通过回火处理,存在黑珠组织钢的冲击韧性能得到提高,超细化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伸长率也能得到改善,但后者屈服强度会比前者高100MPa左右。  相似文献   

9.
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是低碳合金钢热轧过程常见的组织缺陷,不仅恶化钢材横向塑性及韧性,而且严重影响后续加工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近年来,带状组织的控制一直是高品质钢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带状组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带状组织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带状组织控制思路及方向,为今后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分析发现,合金元素偏析是带状组织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铁素体形核、长大以及碳元素的扩散是带状组织形成的决定条件。元素富集区和贫化区的铁素体形核速率差是影响带状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提高热轧后冷却速率不仅可以降低不同区域铁素体形核速率差异,而且可以减少碳元素扩散距离,抑制带状组织的形成。此外,再结晶获得较大奥氏体晶粒尺寸,可以降低单位体积铁素体形核核心,阻碍铁素体生长平面形成,影响元素偏析带的连续性,进而破坏带状组织的形成。但是较快冷却速率下形成的魏氏体组织和较大奥氏体晶粒相变生成的粗大铁素体均不利于基体性能。固态相变过程中,利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可以调控晶内铁素体形成和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方向,改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实现带状组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模拟试验和金相检验,研究了热装炉温度对Q345B钢连铸坯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050℃热装时,热装炉组织和开轧组织的晶粒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室温装炉开轧组织}750~850℃热装时,开轧组织为混晶状态;750℃以下热装时,开轧组织的晶粒平均直径与室温装炉开轧组织相似}高温装炉时,随装炉温度降低,开轧组织的晶粒平均直径略为增大,两相区或低温装炉时,装炉温度对开轧组织晶粒平均直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相钢的性能,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在实验室研发了 1 5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的高伸长率冷轧双相钢,并且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40℃时可达到1 650 MPa.当温度继续升高时...  相似文献   

13.
以高褐铁矿配比的5种混合矿为对象,研究其烧结的基础性能.结果表明:高褐铁矿配比混合矿的同化温度较低,能够产生充足的液相,但液相流动能力较差,大量褐铁矿的存在对混合矿液相流动性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明显降低了混合矿的粘结相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高褐铁矿配比下提高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在把握烧结混匀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微型烧结试验和烧结杯试验,研究了高褐铁矿配比下烧结矿二元碱度、钙质熔剂种类等因素对烧结黏结相数量、强度和类型,以及烧结矿产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褐铁矿配比下,提高烧结矿二元碱度至2.0水平,并采取适当增加生石灰使用比例以及提高烧结抽风负压和烧结料层高度的配合措施能够改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褐铁矿配比条件下混合矿基础特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混合矿的最佳基础特性指标。利用微型烧结试验检测了2种模式的混合矿的基础性能,结果表明:在配矿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混合矿的同化温度随着Al2O3质量分数wAl2O3的升高而降低,液相流动性指数随着wSiO2的升高而升高,粘结相强度随着wSiO2的升高而降低。配矿结构不同时,混合矿的基础特性与化学成分无明显关系。另外,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矿相结构分析以及烧结杯试验确定高褐铁矿配比条件下混合矿最佳烧结基础特性指标的区间分别为:同化温度1 302~1 322℃,液相流动性指数3.65~3.85,粘结相强度970~990N。  相似文献   

16.
对Lix984H在高酸高铁溶液中的萃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工业验证。结果表明,增大溶液中的铜浓度、加大铜铁比例、降低溶液的酸度、适当增大相比和控制萃取率,有助于提高萃取过程的铜铁选择性,降低试剂单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炼钢过程中出现的低碳低磷钢冶炼困难以及转炉终点补吹回磷的现象,以转炉炼钢渣相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测量分析了渣相的微观组成与C_2S(2CaO·SiO_2)富磷相在渣中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转炉脱磷由"氧化脱磷"+"固磷"两个环节组成;渣中SiO_2通过影响C_2S量的多少对脱磷产生影响,渣中FeO质量分数高,会分解C_2S相进而导致钢水回磷;温度高导致固磷相分解,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转炉终渣固磷相熔点高于钢水温度,可实现低温出钢。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谐分析法所计算的全极图,结合X射线衍射所测洽极图为和极图法计算了轧制钛合金板材的相比例。极图法能校正织地钛合金定量相分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Micr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s examined for W - Ni - Sn composites made by liquid-phase sintering at 1200 °C for 1 h; the liquid phase was a eutectic containing 67.5 mass% Ni and 32.5 mass% Sn. There is a nonmonotone dependence of the tungsten grain size in the sintered composites on the volume proportion of liquid phase in the range 6.7–36.8%. The mean grain size in relation to volume proportion of liquid phase in liquid-phase sintering is calculated from rheological sintering theory. The form of the empirical function f(v) is quantitatively demonstrated, which determines the rate of tungsten grain growth on liquid-phase sintering and is dependent on the proportion of matrix in the composite and the size of the liquid phase lay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7–8(444), pp. 53–57, July–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20.
将工业铜渣和工业镁渣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复合改质,对改质后混合渣进行磁选,并通过XRD、SEM分析和热力学计算对改质前后混合渣中的物相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质能够使铜渣中弱磁性富铁相铁橄榄石向强磁性镁铁尖晶石转变,并可通过磁选进行分离。碱度的降低有利于混合渣中镁铁尖晶石形成,但不利于硅酸盐相生成。本文试验范围内碱度的最佳值为2.05,在该碱度下混合渣的磁选产率和回收率分别为65.32%和79.34%,且磁选后尾渣中硅酸盐相含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