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海媛 《商品与质量》2012,(Z3):116-11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各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文明史更是谱写了无比光辉灿烂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千百年来则又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那么,就法律的层面来说,传统的法律文化又孕育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呢?并且在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性格对当前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既成的民族性格能否通过有意识、有方向的培养而有所改善,使其有利于中国的法治进程呢?本文以中华民族的性格及其形成因素开篇,重点探寻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并将其与当前的法治进程相结合,浅析民族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继而希望能够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改革,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国民性格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基于“礼制”的中国传统建筑,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建筑的逻辑性使城市空间获得了相应的空间逻辑,从而与建筑配合形成城市空间的等级秩序性,建筑造型的逻辑性格则使城市空间具有严密的识读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关中地区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建筑模式,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些住宅建筑模式是对本土传统住宅的现代解释,并通过围合庭院的联排住宅创造出共享的开放空间.将传统和可持续设计原则相结合的建筑模式减少了土地消耗;减少了资源消耗;创造了社区开放空间;把对外来材料的需求减至最低;增加节能和热舒适性;所有这一切都将改善人...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记忆叙事的建构与形塑,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是基于精神信仰与图腾崇拜之上的“仪式性”身体活动。仪式性身体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信仰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文化意识与制度规范上的一种族群记忆;同时又在这种文化传承中塑造了族群性格,构成了族群身份认同的内核,为族群得以稳定、延续,提供了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房“泾秀苑”小区总体规划设计中“院”的单元和序列的表达实践,以及单体建筑设计中错落围合的细部处理,探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院”的发展以及“庭院”对中国人在当代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单梳理建筑空间跨越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当代建筑空间对“直观形象与动态发展、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生态意识与科学技术”等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围合式住宅的历史意义与发展,中国围合建筑的风采与文脉,进而提出了“多层围合式住宅小团的失策点”也即“弃围合”的原因,由此引出适应社会开放、对话、交流的新格局、新秩序,以及协同学概念对于建设居住区人聚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其本质是人,是人性,是人性化空间的围合分隔,以老子学说“有无相生”论述了建筑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在这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中,终以其“无用者为用矣”.提出了人造空间的围隔必须应用科学发展观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弃围合 求协同——论居住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围合式住宅的历史意义与发展,中国围合建筑的风采与文脉,进而提出了“多层围合式住宅小团的失策点”也即“弃围合”的原因,由此引出适应社会开放,对话,交流的新格局,新秩序,以及协同学概念对于建设居住区人聚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日本建筑界中始终贯穿着日本趣味的创作意识,其形成因素是日本几代建筑师不断努力探索的结果,更是受日本民族认知与民族精神的直接影响.从日本民族的时空认知出发,分析现代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提出的短暂建筑理论、"生成"式建筑空间和"间"空间、"奥"空间的创作思维,并与日本民族时空认知的暂时性、模糊性和阴翳性结合进行推理分析,提出现代日本建筑的日本趣味是由于其岛国民族特有的时空认知意识形成的必然结果,这种意识是民族根性使然.它是一个多变的非线性系统,由造型模仿过渡到意识形态的制约,现代建筑虽具有多元性,但日本民族的认知意识始终影响其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承载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成为提升民族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我国以文化为核心体现的国家"软实力",表现出了与国家"硬实力"明显的不相称,文化和传统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和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硬化"软实力",以文化复兴主导经济复兴,实现中华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从科学技术、经济和中国国情等方面分析我国建筑学习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从文化艺术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化的必要性,提出对待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化问题的意见以及我国建筑民族化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意境、文化和哲学3个角度对现代设计所具有的传统特质进行分析,以古典的园林艺术作为发掘传统脉络的切入点,指出传统园林艺术是哲学、诗文、书画、建筑这些中国传统艺术的凝聚体,传统园林作为整个民族精神品质的象征应该被好好继承发扬.并且阐明了只有在精神层面上不断挖掘,以现代人的意念加以创新,才是对文化最有效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和”的精髓为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材料。“中国威胁论”是霸权政治的逻辑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与无视。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布局结构和诗化意境两方面分析了大观园的美学价值,论证了大观园这座虚拟"园"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市民社会”概念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具有经济基础意义的市民社会,而是归入了上层建筑范畴。葛兰西在对“市民社会”作独特理解的基础上,阐释了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关于“阵地战”的设想以及“有机知识分子”思想。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和全球治理思想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勤政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道德号召、观念指导、行为规范和外部环境的治理等方面指出了致勤之道。不可否认,传统勤政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勤政保民本身不是目的,只是维护皇权的手段。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探讨传统勤政思想,对于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加强廉政建设,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学角度解析近代旗袍的发展演变,分析其各个时期的特点,阐述了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交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给服装带来的巨大影响.表明了旗袍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同时还指出了旗袍有着丰厚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是服装设计师们宝贵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