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二跑道工程中,上海地铁10号线、2号线盾构下穿越二地道飞行区。通过分析盾构下穿越过程对场道地基的扰动影响因素、对地面扰动的现场监测内容及方式,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普遍采用的道面变形控制相关规定,建立了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完善了飞行区场道施工工艺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4):92-94
西霞院工程是建立在软岩基础上的工程,软岩地基存在着基础承载力不足、抗滑稳定性差、防渗难度大等问题。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成后能否正常运行。通过对西霞院工程软岩地基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软岩地基处理方法、安全监测仪器布设方案及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分层沉降方法分析西霞院工程复合地基的沉降历程。结果表明,利用混凝土防渗墙和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而尾水平台防渗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霞院工程电站坝段地基原设计沉降变形量、施工期原形观测资料及地基变形反演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对电站坝段长期变形进行预测表明:各项监测指标均无异常,厂房结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结构是安全的;反演计算的沉降结果和实测结果均小于设计计算结果,满足设计确定的沉降控制标准,厂房结构在沉降变形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在大面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修建低层(四层以下)楼房,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采用了碎石桩处理,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载荷试验及沉降观测等成果分析,处理后的地基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位于极软弱海积平原上的深圳机场场道工程换填地基沉降分析和沉降控制的研究情况。文中首先介绍地基土的性质和民航部门对沉降的高要求,然后叙述了计算方法和条件,对计算成果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换填地基方案绝大多数部位的沉降都可满足要求,个别部位在施工中采取一些简易措施后亦可满足。  相似文献   

6.
以某大型堆山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地基土体的压缩模量随应力增长的关系,提出了基于Janbu公式改进的地基沉降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整个施工过程结束后的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经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后,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类似工程中,可以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地基在分级荷载工况中任意应力水平下的地基沉降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霞院电站软岩硬土地基的特点,设计通过对多种规范的分析,确定了对电站深基坑地基承载力修正及沉降计算采用的方法,针对软基提出了电站安全运行沉降控制标准;通过工程类比法,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观测资料显示,电站基础沉降变形满足设计要求,表明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郑武客专沿线广泛分布有深厚的粉质土,客运专线对工后沉降控制非常严格,根据沉降监测数据控制填土速率,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与稳定,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渣轨道的施工期,控制工后沉降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是路堤填筑的关键。对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沉降数据的预处理以及沉降观测异常数据判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尝试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讨论了各种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沉降资料可靠性和沉降预测方法两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粉质土地基沉降系统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预测过程。预测结果显示郑武粉质土地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不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郑武客专地基处理及施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沉降观测曲线的拟合和最终沉降量的确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高速公路的长期沉降观测资料及荷载稳定后的沉降曲线形式 ,总结了地基固结沉降规律 ,并在分析常规曲线拟合方法确定最终沉降量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双曲线零点平移拟合法来确定最终沉降量 ,经实例验证 ,其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地基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传递扩散规律及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机制,研制了一套可以在离心机运转条件下实现路堤地基差异沉降的精确控制装置,该装置由位移控制系统、固定支撑墩及差异沉降控制板等部分组成。通过设在外部的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升降机升降带动差异沉降控制板沉降模拟地基的差异沉降,多次控制沉降板沉降可实现地基差异沉降全过程的模拟。采用该装置进行了3组不同高度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试验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斜率与地基差异沉降幅值基本呈线性关系;在路基面不均匀变形斜率相同时,地基差异沉降的允许幅值随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所有软土路基设置700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在填筑期、预压稳定期、路面施工期、运用期进行观测;根据各观测期的沉降量级选择不同的观测频率,并相应采取4~3等水准精度测量;用已发生并实测到的沉降速率判断路堤沉降的稳定状况;以03~05cm/月沉降速率,在路床顶面、底基面、基底及面层等特征层,分别用动态控制法确定铺筑路面的时间,使全线路基一般路段和桥头路段均满足允许工后沉降量要求,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2.
沪宁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更切实际的沉降计算方法,优化软基处理,优化路基施工,用动态控制法确定铺筑路面的时间,科学安排施工,有效地减少工后沉降,使全线软基路段满足设计稳定要求,达到了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为全线一次建成和提前通车提供了保证,并取得节省工程费5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坳面板堆石坝坝体内部变形观测仪器布置 ,并对施工期及初蓄水期内部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大坝坝料岩性偏软 ,压缩性及流变性偏大 ,其在施工期及初蓄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不同阶段软土地基沉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绕城公路北湖农场段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监测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高速公路路堤施工期、路面施工期以及运行期不同阶段的沉降比例。总结超载预压、路堤高度、路堤填筑时间等因素对 3 阶段沉降比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通车运行期的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相对均衡,有无施加超载、路堤高度的大小以及路堤填筑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对公路运行期的沉降比例影响很小,这对于预测类似工程通车运行阶段的沉降以及公路的运行维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沉降观测法和灌水法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碾压工艺试验,提出利用沉降观测法结合灌水法来控制土石混合料碾压填筑施工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沉降观测法结合灌水法操作简单,结果真实可靠,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工后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堆载预压处理段路基沉降速率较大断面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为例,采用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及Sjerrum等时e—lgp曲线理论,对置换后地基土体的应力路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地基土处于超固结状态;通过现场实测沉降资料,置换前处理段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14mm~18mm,置换后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2nm~4mm,沉降速率收敛较快,处理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不仅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而且处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吹填土地基是滨海新区围海造陆的主要地基形式,由于在吹填土层的增加,改变了原来地基的应力状态,使原天然地基在吹填土有效重力作用下产生附加荷载,而吹填土为欠固结土,所以吹填土地基在真空预压插板过程中会产生固结沉降。故本文提出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产生的沉降是由插板期间发生的固结沉降和真空预压期间发生的固结沉降两部分组成。现场监测表明吹填土地基在真空预压插板期的沉降占总沉降的30%-50%,但在目前的设计计算中未能考虑。本文通过分析吹填土地基各土层的受力状态,提出插板期间各土层的沉降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从而完善了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沉降计算方法。本文同时深入研究了真空预压各施工时段固结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开源的背景下,为了分析及预测隧道施工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同时容纳较多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提高沉降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在总结归纳支持向量机的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应用到地表沉降预测中。结合虹梅南路隧道西线工程,选取土体参数、盾构参数和隧道埋深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特征,地表最终沉降量作为输出目标值,通过交叉验证选取LIB-SVM的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预测模型,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较吻合,误差基本在5%以内,证明了该方法在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实际预测中具有可行性,为隧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液压式沉降仪工作原理的分析,初步剖析了影响液压式沉降仪观测沉降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液压式沉降仪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便于堆石坝内部沉降的自动化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