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瞄准装置是轻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瞄准装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武器性能的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光电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轻武器瞄准装置逐渐得到改善。近几年来,轻武器瞄准装置的研究相当活跃,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白光瞄准镜的使用日趋广泛发展概况白光瞄准镜是一种光学瞄具,改变了机械瞄具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使用简便、瞄准迅速、精度较高。有放大倍率的白光瞄准镜更有助于射手发现和识别目标。但由于白光瞄准镜的价格比机械 相似文献
2.
挪威西姆拉德IS2000激光瞄准具 西姆拉德(Simrad)IS2000激光瞄准具是一种用于直射武器的射控系统,特别适用于像卡尔·古斯塔夫84mm火箭筒这样的便携式直射武器。 该装置内装计算机和对人眼安全的二极管激光测距仪,有为多种弹药弹道预编的程序,可提供即时的目标距离和瞄准数据。运动目标或静止目标的距离均显示在显示板上,已修 相似文献
3.
先进的精确瞄准装置 与三点一线的机械瞄具相比,白光瞄准镜能够较好地消除瞄准误差,瞄准的方便性也有较大提高,望远式瞄准镜还可增强射手发现目标的能力,因此可以更好地发挥轻武器的威力。但是,对于某些轻武器,特别是弹道比较弯曲的武器,白光瞄准镜仍然存在不足。 望远式白光瞄准镜中,通常是用不同的分划来瞄准不同距离上的目标的。而目标的距离一般要靠射手目测,不可能很准确,有的资料介绍目测误差大约 相似文献
4.
第一代微光瞄准镜新的途径 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主动红外瞄准镜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夜视瞄准器材,它破天荒地使士兵能够看清并瞄准黑暗中的目标。主动红外瞄准镜有亮度高、场景反差大、成像清晰等优点,但是它也存在隐蔽性差、消耗电能多、体积质量大等缺点。这些缺点对于步兵轻武器来说,是不容忽视甚至是致命的。主动红外瞄准镜的最大缺陷还在于,使用它耗电多,且红外探照灯照明易暴露自己。那么,能不能不要红外探照灯进行夜间观察瞄准呢? 相似文献
5.
夜视眼镜 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研制成功,为微光夜视仪的小型比开辟了道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用近贴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研制出头盔式夜视仪。这种夜视仪结构紧凑,借助于用带子编成的头套,可以像眼镜似的戴在眼睛前面使用。由于体积和质量的限制,夜视眼镜的亮度增益比微光瞄准镜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微光瞄准镜 微光夜视仪利用自然界的微弱夜天光以“被动”方式工作,不必使用人工光源照明,从根本上克服了主动红外瞄准镜暴露自己的缺点。像增强器工作电压虽高,但电流极小,消耗电能不多,用几节干电池就能工作几十小时,大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和质量,改善了使用勤务性。与主动红外瞄准镜相比,微光瞄准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典型产品 奥地利LRS激光测距瞄准镜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带激光测距仪的白光瞄准镜。由奥地利斯瓦洛夫斯基光学公司制造。它既没有分划自动装定机构,也没有测量目标运动角速度的功能。该瞄准镜只需1s就可测出目标的距离。目标距离以3位红色数字的方式显示在视场中,射手根据显示的距离用镜外的手轮调整瞄准分划装定射程,然后用分划瞄准射击。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和第四代微光瞄准镜 第三代像增强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在研制新的高性能光电阴极方面取得突破,80年代初研制出采用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光电阴极的第三代像增强器。90年代初,采用第三代像增强器的AN/PVS-7地面部队夜视眼镜和AN/AVS-6飞行员夜视眼镜开始装备美军。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也开始陆续装备第三代微光夜视器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大都同时装备第二代和第三代微光观瞄器材。 相似文献
9.
法国UGO昼夜眼镜 UGO组合式眼镜适用于各种观察和驾驶,成本较低。由汤姆森TTD光电子公司生产,已装备法国陆军使用。 此眼镜有下列性能: (1)用传统的8×24(放大倍率8倍、物镜直径24mm)双目望远镜进行白天观察。该望远镜固定在特殊的面罩上,使用者的双手可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概略测速 为了命中活动目标,还需要装定提前量。提前量的大小取决于弹头的速度和目标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要准确测定目标的运动状态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跟踪测量目标的方位,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确定。轻武器使用的轻便式射控系统,有的没有测速机构(如挪威的西姆拉德LP100激光瞄准具),提前量由射手凭经验自行确定;有的采用简易方法概略测量目标运动的角速度,由计算机根据弹道数据计算出提前量。比较精密的 相似文献
11.
优点与缺点 主动红外瞄准镜破天荒地第一次使射手能够瞄准黑暗中的目标。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夜幕的仪器,在战争中曾经发挥神奇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微光夜视瞄准镜和热成像瞄准镜,与这些先进的夜视瞄准镜相比,主动红外瞄准镜仍然有它的长处。例如主动红外瞄准镜可以在全黑的条件下工作,而微光瞄准镜就做不到这一点;主动红外瞄准镜的结构较简单,成本低,成像清晰。但是它存在着致命缺点,以至到20世纪80年代,就逐渐退出各国军队的装备序列,装备使用的时间不到半 相似文献
12.
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将不可见的热辐射图像转变为人眼可以看见的可见光图像,在新的领域开拓了人的视觉能力,在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成功地研制出便携式手持热成像观察仪之后,美国即开始研制用于步枪等轻武器的热成像瞄准镜。70年代末研制出可用于M16步枪的热成像瞄准镜样机。至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夜视技术的发展重点转向热成像技术,新研制的热成像瞄准镜性能大大提高,而成本则逐渐下降。热成像瞄准镜成为步兵装备的热门产品。 相似文献
13.
热像仪的发展趋势 研制不需冷却的探测器 使用需致冷的热探测器,会消耗电能、增加质量和成本,同时也会使后勤供应复杂化,而采用不需冷却的热辐射探测器,可以消除这些缺点。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规划局主持多项科研计划,推动不需冷却的传感器的研究工作。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出名为近程热成像瞄准镜的不需冷却的样机,用于M16步枪作试验。它采用不需冷却的焦平面阵列,探测单元由钛酸钡锶制成,这种材料随着温度的微小变化,其介电性能会急剧变化。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同期也研制出了不需冷却的近程热成像瞄准镜样机。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第一种夜视瞄准镜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转,因此有日和夜的交替。人类习惯于昼间行动,本身没有多少夜视能力。每当夜幕降临,在人类的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黯然失色,变得模糊不清,致使人类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16.
热成像瞄准镜与微光瞄准镜的比较与采用像增强技术的微光夜视仪相比,热成像观察瞄准装置是后起之秀。其主要优点有: (1)热成像仪依靠目标本身发出的热辐射工作,不依赖于月光、星光、夜天光照明景物,因此既可以在“全黑”的条件下起作用,又可以在白天使用,观察效果不受环境光照影响。而微光器材的观察效果受环境光照条件影响较大,白 相似文献
17.
轻武器如虎添翼——遥控武器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控式器站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多种平台上的相对独立的模块化、通用化式器系统。一般由全电驱动的无人炮塔和操控单元两大部分组成,炮塔之上集成有观瞄系统(如光学瞄具、CCD摄像机、热像仪、激光测距机等)、驱动系统、稳定系统和式器;操控单元则包括火控计算机、显示器、操作手柄和作战软件等。其主要配备各类机枪、榴弹发射器等轻式器,部分可以配备小口径火炮或单兵导弹。顾名思义,遥控武器站不需要人去直接操控武器,而是基于视频图像和电驱动实现遥控操作。遥控操作可使射手位于武器平台的任何位置,而武器平台的保护装甲可以避免射手和敌人面对面对抗,提高射手战场生存能力,并免受有毒火药气体和噪声的危害。此外,遥控武器站均配备高精度的昼夜观瞄器材或火控系统,提高了传统轻武器的作战距离和射击精度,并使武器具有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部分武器站配备的稳定系统更是提供了武器行进间精确瞄准和打击目标的能力。遥控武器站一般都装备于机动平台上,一改轻武器传统的“人扛马驮”模式,不但减轻了作战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大幅增加武器携弹量,提高轻武器持续作战能力。正是因为遥控式器站具备如此多的作战优势,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开发并装备,美军和以色列国防军则已将遥控站投入实战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 改革与开放 轻武器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八十年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各条战线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轻武器事业也不例外。经过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整顿提高,轻武器的发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八十年代轻武器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的轻武器发展焕发了勃勃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军委有关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2 红外激光指示器 红外激光指示器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束,射手必须用夜视器材才能看到光斑,因此通常与夜视眼镜配合使用。其典型产品有: 2.1 美国AN/PAQ-4红外激光指示器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列装美军的红外激光指示器,用于装备防暴部队、侦察兵,丛林及复杂地形作战部队和警察。 该装置坚固耐用、质量小、电池供电,可安装到所有步兵武器上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