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月梅 《食品与生活》2008,(1):28-28,29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孔凡真 《烹调知识》2011,(10):25-25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5):4-45
素食馆相对于庞大的餐饮业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北京市三万多家餐饮企业中,素食馆只有二十多家,上海也有二十家左右。但素食馆的经营思路与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和荤菜馆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今天“顾客就是上帝”的呼声中,素食馆却依然保持自己的信仰和经营理念,如很多素食馆坚持无烟、无酒、无蛋、无肉等四无主义。  相似文献   

4.
《美食》2010,(9):41-41
低碳生活日渐深入人心,成为最主流的风潮,饮食上最低碳的方式,莫过于素食。素食并不意味着单调乏味,也有精彩纷呈的面貌和丰富的味觉体验。在这个时节,体验一场低碳盛宴,无疑将给你的身心带来一次美妙的味觉之旅。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吃腻了大鱼大肉、生猛海鲜之后.终于让素食登上了流行餐台。随便上网逛逛.关于素食的信息成千上万.素食理念、素食生活方式、素食书籍、素食协会等等,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来看.素食给人的身心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也正是因此,素食人数一天天激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烹饪》2014,(5):137-137
推动素菜馆向前发展的不是素菜馆老板、厨师,是来消费的客人。——慈实素食 素食厨师 素食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素食者却仍属小众人群。近些年,随着素食运动的发展及素食主义的传播,尤其是不少明星引领的素食风尚,素食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餐饮的一股新潮流,素食餐厅也日渐兴起。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素食餐厅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这和餐厅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厨师的烹饪技能脱不开干系。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到素食餐厅就餐的顾客对素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素食餐厅的发展,比如部分人对仿荤素食的追捧。  相似文献   

7.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素食人群。 佛教徒为了信仰,选择素食; 年轻姑娘为了倩丽苗条,喜爱素食; 一些老年人或高血压、糖尿病人,为了防止高糖、高血脂,不得不素食。 还有一些喜欢口味清淡的人,也常年素食。 要素食,也要健康,这无疑是素食  相似文献   

9.
当日历翻到11月1日,这让我们想起这一天是全世界素食崇尚者的节日——素食节。同时,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素食的课题了。因为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人在崇尚素食这种特殊的饮食营养方式。素食者根据自己的信念,不吃那些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活物”,而特别崇尚于蔬菜和水果,当然还有属于植物性食物的各种谷物。他们认为自己的习惯与嗜好很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8-19
在我的想象当中.素食无非是青菜豆腐之类.素食餐厅的菜价自然也不会贵到哪去。但乍一打听.才知道去素食餐厅吃素食属于中高档消费,而且很讲究品位.一般的工薪阶层顶多是去尝尝鲜。冒冒然采访了京城的几家素食餐厅之后.笔者又多了几分新感受:每家素食餐厅都有鲜明的特色,每家又都在“阳春白雪”的文化与经营中寻找着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的声誉亦为之鹊起。素食,已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种新景观。在国外,尤是如此。国外素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许多世界级名人都是崇尚素食的。据史料记载,柏拉图。毕过哥拉斯、苏格拉底、莎士比亚、达尔文。达·芬奇、泰戈尔、萧伯纳、托尔斯泰等,都曾对素食有着精辟的见解,或者曾经是个素食者。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我认为素食者产生性情上的改革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当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素食仅仅是个人行为,这在十分讲究体现个性的国度,并没有什么特别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心 《中国食品》2005,(8):6-17
最近笔者听说静思素食的老板周伟又接下了原来的千荷乡素食,开新店了,甚感欣喜,喜过之后,又忧心忡忡。喜的是.素食馆的生命力竞如此强大.一个从120平米起家的静思素食竟然以低价策略赢得了消费者,在开业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又开了一家600平米的分店,这不仅给素食餐企的老板们带来了信心,也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素食健康。然而.笔者看惯了餐馆与素食馆的起落沉浮,也为周伟捏着一把汗,  相似文献   

13.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43(4):39-39
在市场上购买的素食食品肯定不含动物成分吗?今年3月19日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素食界已打算编制素食认证标准,食品含量不合格的素食将不能被标为素食食品。  相似文献   

14.
枫叶 《中国食品》2009,(9):68-69
素食,自古被称为上佳的健康养生之品,受到众多养生人群的追捧。素食作为中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是以时鲜为主、技艺精湛、品种繁多、风味别致。素食不仅美味可口,其倡导的“素食养生”文化也获得了厂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素食保健     
任湘 《烹调知识》2011,(5):17-17
古人对素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清代袁枚写了《随园食单》,在“素食单”和“小菜单”中列有80余种蔬素菜品的制作方法,日:“菜有草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袁枚是提倡荤素结合的人,但似乎还是主张多用素食。清末还有一位佛教徒叫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一书,记述了当时流行的170余种素食的制作方法。他是一位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反对杀生,反对食荤,他认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而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无不都以淡泊明其心志。  相似文献   

16.
凌风 《中国食品》2005,(11):6-17
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素食者,年近四十的中年妇女,消瘦的身体充满着平和。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学佛快十年.月收入在两千元上下,丈夫也一起吃素。问及食素的体会.她郑重地说:现在素食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每天在家里保持净素之外.她每个星期都要去素食馆尝尝有没有新的素菜。她的出家师傅曾告诉她.开素食馆是弘法利生的好事.一定要去关照那些真心推广素食的素食馆.  相似文献   

17.
林阳 《中国食品》2005,(10):6-27
静思素食六百平米的西直门分店开业了,这的确是素食界的喜事。北京的素食馆一直处于自我维持阶段,很难像郭林家常菜、永和大王等形成大批分店和连锁店。在京城素食的“老四家”(功德林、绿色天食、净心莲、荷塘月色)中,没有一家开过分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素食大环境的制约。2003年之前,北京的素食环境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周龙章 《美食》2006,(4):51-52
我国历来以素食为主,可从许多古籍中得到证实。如《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归纳,这个结构的3/4是植物性的。汉晋以降,由于道教的建立和佛教的引入,素食进一步得到发展,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素食作,如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林洪的《山家清供》等。汉代淮南王发明豆腐、粉丝、粉皮,始见于北魏《齐民要术》、南朝梁武帝创制面筋,后世传为佳话。千百年来民间的生存性膳食更是以素食为基础,所谓“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等,当时人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以素食养生的深度。对于荤食虽不排斥,但很讲究适度。如汉代枚乘的《七发》指出:“甘脆肥脓,命日腐肠之药”。市肆供应的享受型美食,虽以荤食为多,但常与素料同烹;筵席上必有冷热素菜调剂,用素馅制作点心。餐饮市场有一定数量的素食店,还有许多寺院素食向社会开放供应。民间生存性膳食也偏重素食,中国素食传统化的积淀是十分深厚的。  相似文献   

19.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0):6-37
笔者在京城跑了大半年.总算将京城的绝大部分素食馆尽收眼底。从“老四家”(功德林、绿色天食、荷塘月色、净心莲)到“中生代”(百合素食)十几家新贵.笔者每采访一家都会有新鲜感:一是每家开素食馆的因缘不同,有因为笃信佛教多年而开素食馆的,在京城素食馆中占大多数.如净心莲的冠林师傅、荷塘月色的夏泽红、静思素食的周伟、慈海素心的向颖、  相似文献   

20.
徐里 《川菜》2013,(7):44-47
若论起素食,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都是比较清淡的饮食,不了解素食的人,可能很难想到印度。其实,世界上素食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在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国民是不吃肉的,所以印度可谓是素食主义的“领军大国”。印度人吃素大多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而一代代繁衍下来,自然也成就了他们长久的饮食习惯。但是印度人的素食并不是严格斋戒,因为他们喜食咖喱和洋葱,也就是并不戒“五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