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2.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3.
单守庆 《中国烹饪》2011,(9):116-118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4.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5.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兑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6.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厌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7.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8.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9.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不管你是哪里的什么人,要生存,就必须吃饭。但因为地域、民族、国家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1.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12.
中中国人的餐桌上,每道菜都有个菜名。有雅名,有巧名,有趣名,有俗名也有怪名,还有译成外文令人尴尬的菜名。这就出现了“以名夸菜”或“以名坏菜”的不同情形。菜名作用不可小视,小菜名有大名堂,也展示着中华餐饮文化的发展脉络。2012年,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先生读解菜名里各种各样的名堂。  相似文献   

13.
巢夫 《烹调知识》2004,(10):8-9
烹饪文化——中国烹饪是艺术,是国宝,当然也是文化。中国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革故鼎新,以食料广博、烹技精湛、菜品繁多、色香味美、讲究营养而著称于世,是我国餐饮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单守庆  洪滢 《中国烹饪》2012,(2):116-117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道菜肴都有个菜名。有雅名,有巧名,有趣名,有俗名,也有怪名,还有译成外文令人尴尬的菜名。这就出现了“以名夸菜”或“以名坏菜”的不同情形。菜名作用大可小视,小菜名有大名堂,也展示着中华餐饮文化的发展脉络。2012年,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先生解读菜名里各种各样的名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道菜肴都有个菜名。有雅名,有巧名,有趣名,有俗名,也有怪名,还有译成外文令人尴尬的菜名。这就出出了“以名夸菜”或“以名坏菜”的不同情形。菜名作用不可小视,小菜名有大名堂,也展示着中华餐饮文化的发展脉络。2012年,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先生解读菜名晨各种各的名堂。  相似文献   

17.
《饮食科学》2006,(11):62-63
由中国烹饪大师,饭店与餐馆业国家一级评委张奔腾先生主持编写的《辽东红楼宴》一书,以《红楼梦》为依托,以辽东民俗及特产原料为基础,按筵席程序分为“奉献香茗”、“辽东小菜”、“贾府冷碟”、“宁荣大菜”、“辽东小炒”、“怡红细点”、“养生膳粥”等七章,共230款菜点。菜点图文并茂,古朴典雅,制作细腻,注重营养搭配和养生保健,彰显红楼文化特色。本期从《辽东红楼宴》中精选四款菜肴,做法新颖独特,打破常规,原料皆是老年人常食之品,适合注重养生的老年朋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问(13177***987):我看了<四川烹饪>第205期第24页"金汤五仁"这道菜,请问这金汤是怎么调出来的?还有第89页"马蹄香丸"中的红苕淀粉是什么粉.市场上有卖吗?  相似文献   

19.
单守庆 《中国烹饪》2010,(3):108-110
“锅碗瓢盆”,人云亦云。对这个习惯用语进行一番探究,则不是脱口而出那么简单,因为它关乎中国烹饪漫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烹调知识》2010,(12):26-39
现在大多数人经常去外面买现成的面条,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家做面条?有人可能快捷麻烦,有人可能怕自己做不好,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犹豫,因为自己做面条其实并不复杂,而且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