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复合纳米TiO2/凹凸棒土为光催化剂,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了光催化剂制备的方法与制备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负载量、煅烧温度和光照时间的最佳条件,光催化降解处理氨氮废水,降解率达84%。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凹凸棒土复合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凹凸棒土(ATP)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ATP复合型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尺寸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ATP和锐钛矿型的纳米TiO2组成,其中TiO2 纳米粒子尺寸在20~30 nm之间,比相同工艺条件下的无负载的TiO2纳米粒子尺寸小;在该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TiO2颗粒间不发生团聚,并且与ATP间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3.
熔融复合法制备聚乳酸/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凹凸棒土(AT)进行有机改性后,采用熔融复合法制备了AT的质量分数为1wt%、3wt%、5w%的聚乳酸/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PLA/OAT-x),对复合材料进行红外、SEM、DSC等表征.SEM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实现了均匀稳定分散,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综合热性能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PLA/OAT-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比纯PLA分别增加78.8%和119.3%.同时.复合材料的溶液降解性能也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有机改性凹凸棒土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凹凸棒土/TiO_2复合材料。扫描电镜、XRD显示,该材料孔径均一,TiO_2很好的负载到凹凸棒土表面。在7 W紫外灯照射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95%,催化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为0.666mg·L~(-1)·h~(-1),半衰期t_(1/2)为1.04 h。  相似文献   

5.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硝酸钇和二乙醇胺为改性剂原料,凹凸棒土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凹凸棒土负载的Y-N-TiO_2/凹凸棒土光催化剂,通过IR和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光催化剂降解诺氟沙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N掺入了TiO_2晶格,其中部分TiO_2进入了催化剂载体凹凸棒土的层间并通过化学键与其成功复合。500℃焙烧的催化剂中锐钛矿型TiO_2比例相对较高,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2g/L,溶液pH值为6,在可见光或太阳光下反应2h后,该催化剂对25mg/L的诺氟沙星降解率分别达89.6%和91.3%。此外,该催化剂易于回收,再生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掺杂金属离子纳米TiO2/高岭石复合光催化材料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岭石为载体,用Sol-gel法并掺杂金属离子制备钛溶胶,并以薄膜形式固定在高岭石表面上,经洗涤、过滤、干燥、煅烧得到纳米TiO2/高岭石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RD、IR、SEM、TEM、Raman等检测手段,分析研究TiO2薄膜和矿物表面的结合形态、界面的某些特性及反应的可能机理,为研究负载固定化技术,提高纳米TiO3/矿物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高岭石表面TiO2是以锐钛矿形态存在.搀杂8%Zn2+的样品中发现部分Zn2+和Ti4+化合生成ZnTiO3,应当控制Zn2+含量小于8%.SEM、TEM形貌分析表明在高岭石表面均匀覆盖着1~10nm的TiO2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凹凸棒土(AT)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有机化凹凸棒土(OAT),并对其进行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于凹凸棒土棒晶的外表面上.采用熔融复合法制备了AT质量分数为1%~5%的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ECN/OAT-x),并对复合材料进行SEM、DMA和TGA等表征.S...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机陶瓷膜提纯凹凸棒石黏土,将提纯后的凹凸棒土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当凹土投加量为3.0 g,染料pH值为10,振荡速率为150 r/min,吸附时间为90 min时,膜分离技术提纯后的凹土对印染废水COD值降低率约为85%,脱色率约为95%,优于抽滤方法提纯凹土。  相似文献   

9.
凹凸棒土/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土/丁腈橡胶(NBR/A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耐油性能和热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凸棒土(简写为AT)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大部分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通过这些性能的比较可以看出AT具有很好的补强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实AT能够均匀分散在丁腈橡胶基体中。  相似文献   

10.
以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Ag/AgBr/TiO2/凹凸棒石抗菌剂,并对其进行了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和TEM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石晶体纤维表面均匀分布着AgBr和TiO2纳米粒子,AgBr及其表面的Ag0与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导致该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  相似文献   

11.
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对凹凸棒石黏土的热处理及纯化改性方法,利用改性凹土对含氟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热改性条件及纯化凹土在不同pH值、凹土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下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改性凹土和纯化凹土对含氟量高达100mg/L的废水都有较好的处理能力,氟离子去除率可达93.68%以上,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许可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凹凸棒石、硅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凹凸棒石/硅酸铝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硅酸铝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白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m(硅酸铝)∶m(凹凸棒石)=1.5,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所制得凹凸棒石/硅酸铝纳米复合材料与凹凸棒石相比,白度由31.3%增加到85%。通过FTIR,XRD,TEM,BET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凹凸棒石表面形成了连续的硅酸铝包覆层,硅酸铝与凹凸棒石以化学键结合并且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于凹凸棒石表面,所制得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BJH孔容、BJH平均孔径都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液相法以醋酸铜和自制的TiO2/累托石光催化材料为原料,以葡萄糖为还原剂,在乙醇/聚乙二醇/H2O三相溶液体系中首次合成了累托石-TiO2-Cu2O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UV-Vis)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既能实现TiO2、Cu2O的固载和复合,同时能显著增强半导体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4.
TiO_2/ATP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凹凸棒土为栽体.TiCl4.为钛源,采用低温溶解-再沉淀法制备TiO2/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用量为1.0g/L,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0.01g/L、pH=3时,反应4h后甲基橙的降解串可达93.75%;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二氧化钛/海泡石光催化材料,并得到二氧化钛/海泡石的配比、反应时间、熔融灼烧温度等最佳制备条件。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证实TiO2呈高度分散状态,并已渗入海泡石表面及孔内。在模拟染料废水处理中,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效率,对染料士林大红的降解率达87%。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将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溶液,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凹凸棒(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效果,探索了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CTSATP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 g/L,p H值为6时,吸附3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达90%以上。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苯酚在CTS-ATP上的吸附焓变ΔH为95.13 J/mol,自由能变ΔG小于0,熵变ΔS大于0,表明CTS-ATP对苯酚的吸附是一自发的熵增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PEG(分子量2000)为模板,用溶胶-凝胶法经500 ℃热处理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用SEM和UV-Vis测试手段对制得的TiO2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多孔TiO2薄膜的孔隙分布较均匀,孔径约为1 μm;样品吸收峰在330 nm左右,吸收带边在410 n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