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9):21-21,2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从6月份的9个月来高点水平急剧下降。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液化气32.94万吨。比6月份的62.81万吨减少48%.与2005年7月份相比则下降30%。华南和华东地区进口量全都下降。海南新建炼油厂投产在即,那里的液化气进口作业已经停摆。国内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继续增加,但液化气产量有所降低。在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已开始季节性上涨.这将制约中国今后几个月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2.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7):14-14,16
5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显著增加.并达到60万吨稍强,是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最高的。国内炼油厂产量落后于需求增长是近月来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主要背景,而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从冬季的历史高峰回落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前5个月的累计进口量仍旧低于一年前。由于进口液化气关键消费地区广东省面临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和新投产炼油厂新增液化气供应量的冲击,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正在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3.
1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急剧上升。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月份液化气进口量达到64.43万吨,比12月份增加19万吨,是自2004年9月份以来最高的。1月份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降低刺激了中国的购买需求。不过,1月份的高增长并不表示进口市场已经走出去年以来的暗淡阴影。在国内炼油厂液化气增产加快和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的背景下,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2):11-11,1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在三季度走入低谷后,10月份继续在低水平徘徊。尽管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5个月来首次降到500美元以下,国内新增原油加工能力投产后炼油厂供应量增多,仍制约了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国内产量增加和天然气市场的扩张正在侵蚀进口液化气的市场份额。即使进口量在11月和12月份两个月明显上升,今年看来也将出现继2005年进口量6年来首次降低后的再度下降,而且可能降到550万吨以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正在逐渐边缘化。高价格、炼厂气增产和替代燃料的发展使庞大的民用燃气消费市场越来越远离进口液化气,尽管进口气储运基础设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扩大,进口气市场规模却在3年的时间里萎缩到10年前的水平。去年头一个月接近65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和几乎翻番的增长并没有阻止全年进口量急剧下降的趋势。今年1月份,大约25万吨的进口量和同比6成的缩减却是进口气市场规模继续倒退的预兆。  相似文献   

6.
炼油厂供应增多和天然气的市场渗透导致今年以来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陷入低落状态。5月份的液化气进口量只有31.70万吨,而过去4个月的进口量每月都只有30万吨左右,远低于2006年49万吨的月平均水平。与液化气市场相比,天然气市场却是一片繁荣。前5个月,自去年5月底开始运营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达到84.20万吨。  相似文献   

7.
2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从1月份的28个月最高水平急剧下降。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月份液化气进口量降到34.40万吨,比1月份降低大约30万吨。2月份中国农历新年长假使得市场销量减少,呈现供过于求局面。不过,1月份进口量高涨使前两个月的累计进口量达到98.82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32.7%。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进口量都大幅增加。但国内炼油厂液化气产量比一年前降低了4%。  相似文献   

8.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7,(10):20-21
炼油厂供应量因装置检修而减少,这给进口液化气市场带来机会。在连续5个月下降后,液化气进口量在8月份上升。国际市场油价创记录高涨和国内液化气供应偏紧给进口大库推涨价格提供了良机,华南和华东一些地方进口气价格甚至涨到每吨6000元。然而,在国产气增产速度加快、替代燃料迅速发展和需求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进口液化气市场依然面临缩减的压力。今年迄今进口量减幅明显超过预期,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全年进口量很可能充其量只有400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连续4个月的低水平购买使得中国上半年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比一年前下降1/4。6月份进口量降到7年来低点,二季度累计进口量只有92.58万吨,成为自1998年以来季度进口量的最低水平。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国内液化气表观需求量几乎没有增长。天然气的消费量却在迅速上升,估计上半年增幅超过17%。对进口液化气市场的冲击不仅来自天然气,还来自炼油厂。国产气增产在挤压进口气市场份额,而炼油能力的进一步扩大意味着这种趋势将会持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在高价格和天然气以及和国产液化气的冲击下加速萎缩。继2006年下降13%后,去年进口量又缩减24%,减少到405万吨。在不断创记录高涨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受政府监管和消费用户消化能力限制的国内价格挤压下,进口利润普遍低下甚至亏损。2008年的进口市场前景依然黯淡。对进口液化气市场来说,国内更多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形成进一步挑战,天然气等液化气替代燃料的市场扩张也将继续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国际市场创记录的价格高涨已将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到岸价推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量则在成本高筑和国内市场限价的两面夹击下急剧减少。今年1月份在液化气进口量降低到8个月来低点的同时.进口平均到岸价首次涨破每吨600美元。开年的高价格和进口量下降给中国市场的暗示是.在去年进口量萎缩之后.2006年的进口市场也不会轻松。预期仍旧高企的国际市场价格.很有可能导致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再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出现大转折,1-8月份全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减少到274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广东省进口量下降到199万吨,同比下降23%。预计2007年全国进口量下降25%,将出现历年来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国内新增的炼油能力将使今年液化气产量增长加快。根据中石化有关预测,产量增幅将达到6%,全年产量将达到1700万吨。华南地区上半年增产液化气15%,其中广东茂名、广州、东兴、广西北海和海南炼油厂合计增产达30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6):35-35,37
华东地区进口量上升使4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增加.但前4个月累计进口量仍远低于2005年同期。3-4月份的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是过去7-8个月来最低的.这帮助中国进口市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不景气局面中复苏。然而,今年在世界能源供应紧张致使液化气价格继续居高的预期以及国内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开始登陆广东的形势下,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前景十分黯淡。  相似文献   

14.
原油净进口量两位数的增长抵消了包括成品油、液化气和其它油品等全部石油产品进口量的下降,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在上半年增长了7.1%,达到9292.96万吨。原油进口量继续显著增加,而出口大幅减少,其背景是国内炼油厂在原油处理能力扩大后加工量进一步提高。油品产量增加也促进了成品油和其它石油产品的出口。上半年石油净进口量的增长趋势将在下半年延续。估计全年净进口量将达到1.8亿吨,国内市场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首次达到5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0):17-17,19
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连续两个月下降,8月份降低到不足32万吨,是过去1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在国内,高价格限制下游的消费需求。国内产量因炼油广检修而减少,而国际市场价格高走却使得中国的进口需求踌躇。油价已从7、8月份的创记录高峰显著跌落,但冬天的旺季需求很可能再度推涨油价。在今年余下的月份,液化气市场前景看涨,而天然气消费的快速上升趋势,也将会使进口液化气市场难见增长的起色。  相似文献   

16.
尽管国内市场需求走出2月份因农历新年长假引起的低迷,销售开始转旺,但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却坠入谷底。液化气进口量在1月份达到28个月最高水平后连续第2个月下降,并降到将近7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3月份液化气进口量降到29.44万吨,是自2000年4月份以来进口量首次降到30万吨以下。不过,1月份的大量进口仍使得一季度的进口量达到128.27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11.9%。  相似文献   

17.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3):17-17,19
中国1月份的原油进口量增加到超过1300万吨.创下单月进口量的历史最高记录。如果与1996年1月份的不到130万吨相比,十年间的原油进口量规模增加了十倍。中国自1980年代末开始将进口原油作为国内资源的补充以来,大约每5年上一个新台阶。1996年原油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2000年突破7000万吨.到2004年则达到1.23亿吨,去年进一步增加到1.27亿吨。2005年平均每月的原油进口量高达1059万吨.而十年前是142万吨。  相似文献   

18.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2):17-17,19
去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在高油价冲击下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降。国内市场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导致对进口燃料油和柴油需求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急剧降低以及液化气和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的减少抵消了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使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降低。尽管去年国内炼油厂处于明显亏损的状况,原油进口量依然上升。在新的一年里.需求增加和成品油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国内对进口石油的需求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1):13-13,18
虽然9月份进口量从过去两个月来的低点水平同升,但三季度液化气进口量仍创下5年来最低记录。高价格和天然气市场的积极扩张正在削弱液化石油气(LPG)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炼油厂产量的增加在挤压进口液化气的市场份额,而新炼油厂的投产将使华南地区国产液化气供应量进一步上升。今后几个月,当市场进入需求旺季时,油价可能在目前每桶大约60美元的高水平继续坚挺,液化气价格可能也看涨,进口液化气市场却难以摆脱走下坡的曲线。  相似文献   

20.
张德义 《催化裂化》1998,17(6):1-6,30
90年代以来,世界液化气消费量急剧增加,1996年亚洲合计进口量为2498万t,我国目前液化气消费量已近1000万t,其中约40%依赖进口。同时,生产液化气的装置加工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增产液化气的潜力也很大。所以,必须抓紧抢占液化气市场,在液化气消费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营销网络,推广使用液化气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