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开采量调查法、开采系数法、地下水运动模型法、均衡开采量法、开采试验法、开采强度法、类比法等,叙述了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从岩溶山区岩溶裂隙溶洞水、山间盆地及山间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山丘基岩裂隙水4个方面对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进行了探讨,为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思路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赋存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红色碎屑岩裂隙溶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赋存的基本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曾昭华 《水文水资源》1998,19(2):31-32,F003
本文论证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红色碎屑岩裂隙水,一般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水赋存的含水介质的岩性与厚度、埋藏条件,富水性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法,对扶余油田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潜水全部属于V类水,已经不适宜饮用,其中石油类、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等严重超标;大部分承压水水质也属V类水,只有极少部分属Ⅲ类水。根据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状况,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即以油田开采的工业污染为主,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出:矿床充水因素主要是层状岩类风化裂隙潜水和矿床上部的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的间接充水,综合抽水试验修正渗透系数,运用狭长平道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在陕北定靖中部地区采集的62组地下水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分别用单指标评价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平均,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质量评价结果,旨在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显示,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11.29%、9.68%、24.19%、51.61%,约75%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该区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质整体分布规律为:东北部沙漠—平原地区水质较好,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水质差;在局部,油气井开采较密集和芦河周围地区水质较差,说明原生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地下水质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的质量问题,研究以贵阳市汪家大井岩溶泉枯、丰两季水质数据为评价对象,选取亚硝酸根、硝酸根、硫酸根、氯离子、三价铁、总固体和总硬度等7个具有代表性判定岩溶地下水环境的水质评价指标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水质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结合灰色关联法(GRA)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汪家大井岩溶泉雨季水质属于Ⅰ类水,枯季水质属于Ⅳ类水。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GRA-AHP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反映聊城市地下水现状,本文以聊城市典型监测点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聊城市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质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各超标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数值偏大,并且缺失Ⅲ类水;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聊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盘锦地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的科学性,针对传统方法权重单一的局限,引入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对传统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可提高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的合理性,评价结果相比于传统方法更符合区域地下水水质实际情况,评估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地下水分布广泛,资源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全区共有四种类型的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82468.14万m3,可开采资源量72435.88万m3,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含水层富水性差异明显,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85,处于采补基...  相似文献   

11.
水利术语     
《山西水利》2013,(4):10+18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禁采区: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划定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项地下水评价指标,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由于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通过修正其聚类权的计算方法将原有方法加以改进,得出结论:区内绝大多数地区水质状况良好,影响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指标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等无机指标,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指出工农业发展及人类活动加剧是造成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情况,分别介绍了F值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以2013年北京市某地区地下水枯水期6例水样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F值法使用便捷,结果直观,应用广泛,但会造成一定的不连续性,缺失Ⅲ类水。内梅罗指数法运算简洁,但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并且没有准确的地下水质量类别划分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虽然计算过程复杂,但是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经过3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地下水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莱芜市地下岩溶水超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区,肥城一沂源单斜断陷水文地质亚区,莱芜盆地裂隙岩溶、孔隙弱—强富水地段。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层间岩溶裂隙水、裂隙岩溶水四大类。莱芜市近几年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莱芜市已开采的地下水中,孔隙水无超采,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亦不存在超采现象。  相似文献   

15.
几种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方法在徐州张集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GOD法、DRASTIC法S、INTACS法及SI法4种易污性评价方法用于徐州张集地区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应用GIS/ARCINFO输出张集地区的地下水易污性指标图。不同易污性评价方法对张集地区裂隙岩溶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得到了不同的结论,经分析,SI法更适用于张集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应用时,要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条件,并和评价地区污染监测情况结合,选择合适的易污性评价方法评价地下水的易污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用满洲里扎赉诺尔区2020年地下水质量监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选出超标严重的3种离子,运用ArcGIS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总体水质较差,综合评价在Ⅳ类水以上,化学耗氧量、锰元素、铁元素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17年12月采集的57件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法,分析了大武水源地的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成因,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a+,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2.8%;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Cl-,约占阴离子总量的91.9%;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Ca)型、HCO3·SO4·Cl-Ca·Mg(Ca)型、HCO3·Cl-Ca·Mg(Ca)型为主;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控制;地下水水质都在Ⅲ类水以上,Ⅲ类水占据总水样的47.4%,Ⅳ类和Ⅴ类水占据了52.6%。研究成果对了解大武水源地水环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晋祠泉域基本情况和泉域地下水动态监测情况,针对岩溶水和孔隙水的不同水文地质分区,对水位和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岩溶水和孔隙水水质进行评价,得出对不同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东部宁夏吴灵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借助sufer软件,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利用sufer软件生成吴灵灌区矢量网格地图,由最近邻点插值法确定研究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水质分类,并绘制吴灵灌区地下水水质类别图。结果表明:区域大范围分布有Ⅰ类水、Ⅱ类水、Ⅲ类水,在西南和东北部的农业、生活密集地区则分布有较大范围的Ⅳ类水,Ⅴ类水在研究区基本不可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证了地下水资源赋存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松散岩类孔隙不,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类裂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的赋存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今后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