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盾构隧道穿越水底浅覆土施工技术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盾构开挖面平衡状态及隧道水底抗浮平衡条件着手,推导了土压平衡盾构开挖工作面水土压力与密封舱内压力动态平衡公式,得到了盾构穿越水底浅覆土保持土体及隧道稳定所需的最小覆土厚度。结合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提出超浅覆土情况下水底隧道盾构施工应采取的工程对策。并介绍了南京地铁试验段工程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相关结论可供水底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浅覆土进出洞盾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某地铁区间下穿河道工程为依托,对盾构穿越河道采用抗浮板+抗拔桩结构进行辅助抗浮,并分别就施工阶段结构抗浮、运营阶段结构抗浮进行验算,分析盾构穿越过程中抗浮板及纵梁的受力情况。同时分别阐述地铁区间浅覆土下穿河道的设计思路及在该条件下穿越时的管片抗上浮、管片防水处理、抗浮板防冲刷等特殊问题的处理措施。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本文所提出的技术措施对未来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盾构区间浅覆土下穿湖泊,抗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区间抗浮措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深圳地铁穿越湖泊案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区间超浅覆土穿越湖泊采用抗浮压板、抗浮锚杆、管幕3种抗浮方式。通过比较区间在穿越湖泊过程中的竖向位移,得出采用抗浮压板、抗浮锚杆、管幕均能有效限制区间位移,其中抗浮压板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抗浮方式。目前国内外区间抗浮暂未采用抗浮锚杆、管幕抗浮,本次研究也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两种抗浮方式的可行性,可为区间抗浮提供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隧道的建设,尤其重视对水底隧道的建设,要想加强其建设作业,就应该对盾构隧道穿越水底浅覆土施工技术进行利用。阐释了水底隧道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南京的某项工程为例,对河底隧道抗浮控制以及盾构穿越水底浅覆土施工技术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邓喜 《上海建设科技》2011,(4):16-18,43
该工程盾构超浅覆土、近距离上穿运营中地铁隧道的工况在国内外较少见,运营中隧道上浮变形控制成为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采取一系列抗浮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隧道上浮变形。  相似文献   

6.
以已建成的采用大直径(φ11.58 m)泥水盾构施工的上海市人民路隧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采用超大直径(φ14.93 m)泥水盾构施工的上海市周家嘴路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大直径及超大直径盾构在浅覆土施工中的监测数据及施工参数,通过对监测数据及施工参数的分析,总结了上海软土地区浅覆土段大直径盾构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地铁八通线南延施—环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中遇到的管片上浮问题,经管片位移监测,得出控制浅覆土段24 h内管片上浮量,是解决该区间隧道管片上浮问题的关键。通过进一步对管片受力情况、同步注浆、盾构姿态等上浮原因分析与排查,采取了控制盾构掘进出土量、调整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控制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大程度地控制了隧道管片在施工阶段的上浮,保证了周边环境安全,实现了质量控制目标。实践证明,所制定的盾构隧道管片抗浮措施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8.
杨富强  施笋  程恕  王坡 《工程质量》2013,(Z1):85-87
介绍了北京地铁M15号线南法信站~石门站区间隧道浅覆土盾构始发施工采取的措施。施工前根据地层条件采取旋喷桩加固和注浆预加固地层,在盾构施工中,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通过时地层的稳定,避免了出现地表的隆起和沉降。最终使得盾构安全通过浅覆土段始发施工,给以后同类工程施工带来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某地铁隧道穿越工程为例,研究讨论了土压平衡下穿房屋时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在浅覆土、基岩、R-250m盾构转弯半径、下穿多处浅基础老旧建筑等不利工况下,所采用的盾构掘进参数、渣土改良、二次注浆、克泥效注入等施工措施,从而实现在浅覆土、基岩、小转弯半径下的盾构安全和稳定的地下穿房屋施工。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抗浮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中经常碰到的上浮问题,首先讨论了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原因:水、注浆所用浆液、泥水盾构所用泥浆等所产生的浮力,以及建筑间隙的存在、施工过程对上覆土的扰动等,都可能是盾构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而对盾构隧道抗浮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上覆土荷载及管片自重荷载之和小于管片所受浮力的情况下,重点考虑了邻接管片对上浮管片的约束作用(管片环间的摩阻力以及管片纵向连接螺栓自身的抗剪切能力),以及剩余力对上覆土产生的压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上浮问题的产生与否不仅与管片自重、上覆土荷载以及受到的浮力大小有关,也与管片本身特性有关;隧道抗浮控制既可以从改善上覆土性能,增加上覆土厚度入手,也可以从改善管片自身受力性能入手,诸如增加纵向螺栓数量、加大螺栓直径、加大螺栓紧固力、设置剪力键等.  相似文献   

11.
广佛环线南北大涌沙堤隧道工程采用4台φ8500mm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进口1~#始发井、出口3~#始发井均采用2台盾构机向中间掘进,中间设2~#吊出井。盾构始发段地质条件复杂,3~#井盾构始发端左右线隧道结构最小净距3.7m,覆土厚度6.76m;同时加固区受地面建筑物及南北大涌水的影响,地层应力状态也很复杂。因此,对开挖面浅埋小净距段加固措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及上覆土的抗浮安全性分析,对指导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TA01-2标工程为背景,应用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技术(GPST),在负覆土、浅覆土工况下针对隧道管片和周围土层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面出入段隧道变形控制在0.4%以内,盾构超浅覆土区段掘进与浅覆土工况下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分析获得负覆土工况下稳定后的横断面地表变形曲线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盾构施工过程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使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M1线盾构下穿老海河为工程背景,介绍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富水软弱地层浅覆土河床施工技术。利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盾构穿越河床时对应地表变形规律,分析该环境下施工风险存在的部位及特点,最后总结出盾构穿越浅覆土河床的关键施工参数与施工技术及常见的风险应急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上覆土对盾构施工的影响十分突出。以常熟电厂取水隧道盾构施工为研究背景,针对长江下游水域小直径盾构隧道上方覆土较薄的情况,通过对江底浅覆土中盾构机推进时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出覆土的最小安全厚度,然后阐述了利用充填砂袋的方式分层对盾构机上方的土层进行增厚施工,最终使得盾构机顺利通过江低浅覆土区域。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浅埋盾构的覆土深度相对较浅,盾构开挖中土压的扩散对地面的沉降影响较为敏感,因此对于浅埋盾构的地面施工沉降控制极为重要。文中以天津地铁9号线盾构穿越蝶桥公寓为例,分析了浅埋盾构隧道斜穿既有楼房的主要风险和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依托成宜高铁锦绣隧道盾构法施工经验,介绍分析了在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浅覆土段城市主干道和地下管道过程中,如何根据地层的不同分布采用地质雷达法或和被动源面波法对浅埋段进行辅助探测,以及如何通过针对性地设置掘进参数、地面预注浆加固、监控量测等施工措施,保证盾构平稳顺利地完成下穿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的内容。旨在通过施工措施研究和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对后续采用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类似施工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隧道抗浮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在同步注浆浆液中上浮是其施工时必须关注的问题,而现行阶段还未对此有合适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文章以上海长江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1∶1衬砌水平整环错缝结构进行试验,对上浮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同步注浆7天后的强度可基本达到周边土体强度。采用衬砌整环试验方式对盾构隧道衬砌抗浮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能较好地模拟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试验确定了刚度折减系数取值和管片环间螺栓抵抗能力,利用弹性地基梁模型对大直径盾构隧道上浮问题进行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为此类大直径盾构隧道浅覆土段施工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学忠  陈强 《四川建筑》2008,28(1):198-199
针对盾构施工区间出入线遇到的小半径、大纵坡、浅覆土立交盾构隧道施工的综合难题,采用影响分析,制定了周全的施工方案,逐一或综合破解难题,顺利完成该段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9.
呼市地铁2号线百合路站-新店站盾构施工,地质为砂卵石地层,稳定性差,且覆土埋深6.0m左右,其间需下穿高架桥,对盾构施工技术要求极高。本文结合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浅覆土砂卵石地层中的盾构穿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上海长江隧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软土盾构隧道施工中,对于刚脱出盾尾的隧道经常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隧道直径越大、覆土越浅,上浮现象越为突出,表现为隧道错台大、螺栓被剪断乃至轴线偏位,影响到隧道的稳定和施工质量等,传统抗浮设计未能考虑处于时变特性单液浆中隧道的浮力动态因素,现行相关设计规范也没有对隧道抗浮设计和施工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首先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结果,确定了超大直径隧道动态上浮力,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隧道上浮稳定机理,并建立了盾构隧道上浮计算的理论模型,据此进行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验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