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7年8月,郑州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未来几年将着力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等五大生态系统建设,让城市更美丽、更宜居。近期拟实施2017~2019年3年行动计划;中远期2020~2030年,将系统性开展生态修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推进一批示范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城市已经开始闻风而动。如海口市提出2017年以"大脚革命"的思维理念引领推进海口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海口健康可持续发展;青海省确定了2017年将西宁市作为试点,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昆明市提出,2017年全面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把城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2016年11月,出版发行了由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的《三亚"双修"研究》。2016年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三亚市召开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白沙河生态蓄水修复工程项目,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居民饱受风沙之苦和干旱、洪涝之灾。工程按照生态理念建设城市水系,将水面与岸边生态系统相连接,将城区水系改造成"城市之肾",以增强水中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推动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生态蓄水项目的建设,可部分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增加河道的生态多样性,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形成水面和湿地景观,改善当地小气候,达到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心城区水系空间是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中的关键部位,是生态功能最集中、生态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城市水系空间生态修复可以对城市受损河湖生态系统进行重构,围绕城市和市民需求提升生态服务价值,恢复水生态系统生态过程.把北京市中心城区水系空间作为系统进行规划研究,针对不同河段的特性提出因地制宜的修复策略,引导城市、人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落实性.  相似文献   

6.
人为干扰造成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趋下降,退化城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目前健康城市湖泊的评价指标的认识尚不统一,给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和规划建设带来困难。在系统梳理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景观优美、岸线形态合理、生态服务功能完整、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等健康城市湖泊生态特征出发,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的评价参考标准,为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和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刘媛  李婧 《西北水电》2015,(1):12-15
城市化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限制性因素。在分析总结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原则和目标,从岸线形态修复、河床断面恢复、水质改善与净化、生物栖息地重建、河道景观构造等方面提出修复城市河流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资源环境禀赋不足的大清河流域将面临更加强烈的开发需求,保护形势紧迫严峻。根据大清河流域战略定位确定生态定位,结合空间要素的景观格局,将大清河流域划分为太行山水源涵养生态区、山前过渡带城市生态区、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区、文安洼森林湿地生态区与滨海交错带湿地生态区5个生态分区,并在不同的生态分区内识别生态源斑块,构建了"五区七源三轴"的大清河流域生态适度恢复的安全格局,为大清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生态系统已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不断退化以及超量引水等已严重损害了河流健康,尤其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空间的萎缩及系统的脆弱性,不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胁迫更加剧了河流生态的健康发展,缓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河流复合生态特性及系统受干扰的因素影响分析,探讨研究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河流建立了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模式,为维护河流健康及生态景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对河道斜堤重新设计,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聚集地;采用先治理后修复的原则,对水质以及底泥治理实现河道修复,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栖息环境;使用水生植物吸附作用以及生态群落净化作用,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完成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为保证设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模拟环境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水文化、景观、管理、安全以及水生态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堤坡设计、河道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治理方案;为完成城市河道治理和实现生态系统修复引入生态群落净化与水生植物吸附作用,通过仿真模拟河道环境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拟定的生态治理设计方案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环境,可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整体空间的发展尊重以自然河流、水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城市扩张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压力。通过分析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滩岛湿地的利用状况和生物现状,在还原河川湿地功能的基础上,探讨哈尔滨市区段滩岛的生态修复原则,研究其生态修复措施,并以大套子滩岛为例阐述滩岛的生态修复及利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水务》2022,(6):12-13
<正>清风飒爽,洪波泛舟。红叶层峦叠嶂,群山巍峨竞苍,候鸟急急南归,空谷嘤嘤回响…。这是时下永定河官厅水库的一幅秋色画卷。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生态屏障,更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受气候变化及流域上游工农业生产等因素影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因此,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官厅水库作为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工作,将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确保河道有水作为首要工作,从2017年向下游永定河生态小流量放水以来,官厅水库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工作,打造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助力永定河865 km河道全线贯通,水库蓄水量稳步增加,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4.
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是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济宁市创建森林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全市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济宁市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的同时,分析了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的意义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河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河道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水质修复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量分析滹沱河流域内植被、河流、湿地、城市各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情况,基于2006~2015年水文、气象、DEM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流域生态用水总量为6.7亿m~3,其中植被、河流、湿地、城市生态系统分别为1.49亿m~3,3.68亿m~3,1.45亿m~3,0.08亿m~3。同时,根据流域生态恢复的相关规划,对未来生态用水量做了简单预测。结果表明,2020和2030年生态用水总量分别比当前增加了23%和41%。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唐河源头(金峰殿~王庄堡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阐述了堤型选择、堤防设计具体做法,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原则、种植设计、植物防护措施等防洪兼顾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工程实施后将重建唐河干流河道滨河生态系统,项目体现了新的治河理念,可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樊皓  葛慧  雷少平  黄振平 《人民长江》2011,42(2):112-115
针对在生态补偿研究过程中,常出现受偿者或者受偿范围难以确定的问题,以丹江口水库库周为研究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筛选出主要生态系统受损对象,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确定各子生态系统的权重,并通过层次分析得到主要受损对象的具体受损情况。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中,补偿客体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同时引入层次分析法实现了对某一区域可能受损对象的客观、定量甄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近11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其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对测算结果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交叉敏感性系数定量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结果表明:(1)2000~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转为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约0.46亿元;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森林、耕地转为灌从、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约0.57亿元。(2)研究期内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灌丛和草地;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中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食物生产和维持养分循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3)研究期内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大小依次为:C_(森林)C_(灌丛)C_(草地)C_(水域)C_(耕地)C_(荒漠)C_(裸地)。(4)导致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交叉敏感性最高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森林和水域、草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交叉敏感性系数均大于1,大部分土地利用转换的生态意义并不明显,但水域和其他地类相互转换的生态意义略有上升。研究结论有望为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