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涝风险图编制为例,从区域的洪水特性和建设情况出发,论述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涝风险图编制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并以武汉市汤逊湖水系南湖片区2016年6月30至7月6日区域内涝为例,阐述了城市内涝风险图在城市防洪减灾中的应用;提出了对城市竖向高程的统一管理、加强标准化降雨雨型及点面关系研究,以及加强有效动态管理机制的城市内涝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6月30日—7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发生累计降雨量达到322 mm的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探究城市内涝的解决对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的研究组深入实地,对武汉城市雨洪管理进行调研,与当地管理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经研究分析,研究组提出要解决武汉市内涝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武汉湖泊众多的优势,利用湖泊调  相似文献   

3.
湖泊众多是武汉市防内涝的有利自然条件,比新建排水泵站、蓄水池,增加地面入渗等工程措施更有优势。充分发挥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力,是武汉市防内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针对武汉市各水系普遍存在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湖泊在规划设计和调度运用中的现状问题,借鉴水库的规划设计及其调度运用情况,对完善湖泊规划设计及其调度运用进行探讨,分析预测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在的防内涝效益,提出统一湖泊规划设计特征技术参数术语,启动各水系湖泊排水优化调度研究,重新拟定湖泊特征水位、特征容积等技术参数,编制湖泊调度图等建议,为武汉市湖泊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州内涝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调研广州近年来发生的城市内涝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广州内涝形成原因。广州内涝多发生在地势低洼处,城市化加剧了内涝的发生,降雨强度大是广州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河涌缺乏全流域统一规划与管理,外江洪水、潮水顶托也是内涝多发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提出了广州内涝防治的对策措施,以河涌流域为单元,统一防洪排涝体系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建设内涝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加强内涝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并开展广州内涝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通过开展城镇排水系统标准体系研究,确定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三段式内涝防治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了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介绍了"规范"的编制背景和思路,明确了内涝防治系统的定义,并对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说明,有助于"规范"的推广应用,提升城镇内涝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汉市不同片区雨量观测站实测雨量值,分析汉口片区雨水管渠设计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城市防内涝设计暴雨量及其过程线的选择方法。通过分析雨水管渠设计标准与城市内涝防治设计标准的关系、城市排涝泵站设计流量与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关系、以及与农业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的区别,提出城市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涝灾害是近几年上海浦东比较突出的一种自然灾害,内涝灾害防治对策也是现阶段水利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浦东腹部地区内涝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对其内涝治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内涝防治顶层设计是指导内涝防治工作的上层建筑,是决定内涝防治工程是否满足城市发展变化背景下内涝防治需求的关键。提出由地面雨水排放系统、雨水管渠排放系统、内河雨水排放系统组成的新型城市雨水排放体系,作为内涝防治顶层设计。新体系可科学指导城市雨水排放路径的合理构建、不同专业与不同部门的协调衔接,有效满足城市发展变化下的内涝防治需求,是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内涝防治目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我国城市内涝防治国家条例立法突破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了国外城市雨洪管理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论述了我国城市内涝防治国家条例的法律制度安排,分析了城市内涝防治相关的设计规范调整和补充的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0.
超大城市人、财、物高度集聚,本底复杂,其内涝灾害的复杂性和危害性更为凸显。随着相关政策、文件、标准的出台,国家对超大城市的内涝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破解超大城市内涝防治难题,全面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水平,基于系统化思维,以深圳市为例,从致涝因子分析-内涝风险评估-防治体系谋划-管控机制制定等方面开展了超大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规划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基于珠海市白蕉临江生态农业科技城控规,分析了区域现状内涝灾害的成因,研究了内涝防治下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在保留现状内河涌的基础上,结合用地规划和竖向规划布置规划绿地及7座调蓄湖,构建规划大、小排水系统,制定近期保留旧村的防洪解决方案,提出完善蓝线设计管理及开展泄通道研究建设等内涝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圆  毛绪昱  陈曦  敖良根 《给水排水》2021,47(12):35-39
以重庆市中心城区近两年的内涝积水情况分析为切入点,介绍了山地城市在内涝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建议.结合重庆市地形特征和内涝防治的情况,从内涝防治体系、竖向规划布局、设计管控、运维管理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规划科学引领下加强内涝风险的评估,完善山地城市内涝防治的技术体系,尤其是雨水收水系统优化、管网设计标准的改进等技术体系,以及运维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洪涝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人类一直在努力谋求避免和减轻洪涝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由此诞生了"兴水利、除水害"的许多辉煌实例和灿烂文明。近年来,由于极端强降雨增多,内涝灾害频发,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倍受观注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拟从疏理和展示中国历史上内涝防治的成功经验和发达国家内涝防治的有效措施入手,思考和探讨构建现代内涝防治体系的思路,并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收集典型历史内涝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内涝成因,判定风险等级。通过系统分析源头海绵、雨水管渠、调蓄水体、河道及排涝泵站等设施有效应对降雨的能力,找出内涝防治系统存在的短板;采用局部积水点防治能力、整体内涝防治能力两种方法,结合水帐计算,分析各行政区整体内涝防治能力,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内涝防治系统进行评估,得出各排涝区和积水点内涝防治能力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亮  汤钟  俞露  孙静  李亚 《给水排水》2021,47(6):43-49
随着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各城市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内涝防治规划的理念转变和方法创新为开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工作定位和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MIKE FLOOD耦合模型,研究某城市规划新建道路工程项目现状条件和规划条件下的内涝情况,给出了相应条件下内涝分析模拟范围内积水严重区域,以及包括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淹没面积和最大积水量等内涝特征统计数据,可供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网设计校核和内涝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基于MIKE21模型的道路工程地表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情景模拟了北京市某新建道路工程道路积水风险,揭示因规划落实时序引起的内涝风险变化及临时排水方案条件下内涝情况,模拟了下凹段道路内涝防治标准下高水区积水对低水区影响、道路雨水排除方案的合理性及内涝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区域规划排除条件落实时序对建设项目内涝风险存在较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雨水排除措施可有效降低下凹路段内涝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城市洪涝灾害及道路工程等线性工程内涝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滨海山地多河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海潮影响等特征,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分析了其内涝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风险识别、源头减排、雨洪分流、管网提标、洪涝共治、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总体策略。利用模型技术分别构建现状详细工况、规划设计工况和宏观超标工况的排水防涝模型,并开展各层级模拟分析,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内河水系达标治理、完善截洪沟系统、布局雨水行泄通道和调蓄设施、内涝防治方案模型校核、超标暴雨应急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内涝防治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极端降雨阈值法,分析了近年来长沙市城区极端降水频次呈增大趋势。基于“2017·7·2”长沙极端暴雨内涝事件统计结果,分析内涝的主要区域及成因。结果显示城区内涝的主要区域是地势低洼的道路和居民小区,且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管理问题及外河排水条件影响是内涝的主要成因。通过典型区域剖析了内涝应对措施及在2020年极端暴雨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排水设施建设标准提高不是内涝管理的唯一出路。从保持城市弹性角度,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内涝防治的4大主要对策,为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市政雨水管网是排除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频繁出现内涝,有的城市雨水系统提标改造之后同样出现内涝现象。总体看来各地内涝成因有所不同,同一区域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相同,但有的雨水系统所在地方经常内涝,而有的地方却一直未出现过内涝,主要原因是排水出水口不能迅速地排出雨水,一旦降雨量超过管网的排水量,雨水就在地面漫流,或从检查井溢流。笔者以武汉市月湖桥汉阳岸接线工程雨水系统为例,探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