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防灾减灾政策的发展,指出当前阶段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等技术仍有欠缺,信息化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并缺少综合化、集成化与系统化的防灾减灾科技平台建设。为促进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防灾转变,提高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在系统研究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基础上,构建"单体建筑防灾设计—区域防灾分析—统一管控平台"三个层次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理论体系,完善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城市不同维度的灾害分析与处置决策支持,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防灾公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应对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安全管理,成为北京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面临的重大课题.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绍北京市防灾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防灾公园布局规划目标、规划原则、体系构成、平灾结合等加强北京市防灾公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17,(8)
随着大量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聚,城市成为各种灾害和风险的多发地,城市脆弱性不断加重,城市安全和城市韧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基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借鉴国际经验,从规划观念、技术思路和系统方法三个方面分析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防灾减灾规划与传统的防灾减灾规划的差异,并以深圳为例,探讨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防灾、减灾和救灾三个方面提出城市安全运行框架与应对策略,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球温度的上升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近些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以及城市灾害频繁发生,世界各国对城市防灾工程逐渐重视。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对于城市防灾工程逐渐重视。2008年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建城[2008]171号"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的通知,同时在《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五章第十三节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规划中提出了对长春市防灾公园的建设规划。文章将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现有防灾空间内部的防灾要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汶川地震与日本兵库县南部等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等灾害的考察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现代城市灾害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灾害新特点,如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广域性以及扩散性和连锁性等。结合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发展与应用状况的分析和建国以来城市设施机能状况和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城市减灾对策研究、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防灾工作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1)逐步建立以区域防灾梯级公园、小学防灾据点、社区防灾据点为主体的防灾网状新体系,将防灾规划系统化;2)实施防灾梯级公园建设新体系、建设多功能防灾避难场所,将防灾公园体系化;3)提高单体抗震能力、完善小学防灾据点与社区防灾据点功能;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宣传、提高公民防灾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度和速度迅速增加,城市安全倍受关注。在分析综合减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对城市防灾的作用,阐明了城市综合防灾和城市防灾规划应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由于灾害的多发性和地形的复杂性,其防灾体系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山地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中的公共开放空间这一角度,指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防灾减灾的意义,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探究其构成要素,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的设计策略,并希望山地城市的防灾规划体系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现今,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远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城乡统筹思想的指导下,本文重新审视并改变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传统被动地位,明确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辩证统一关系。以陕南山区丹凤县作为理论研究开展的实践载体,探索丹凤县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以重点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促进丹凤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系统越来越复杂,城市灾害频发且具有不确定性,被不同灾害"牵着鼻子走"的城市防灾、减灾研究工作也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如何转变思路,研究城市空间"主动"抵御灾害的能力是未来城市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通过对城市空间韧性概念及其对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提出了城市空间适灾概念,并论述了城市空间适灾的哲学基础、动力机制,以及其研究概念框架和基本研究内容,以期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7):13-15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势必导致各种城市灾害的发生,减灾防灾已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而城市防灾公园的建设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日本城市公园绿地在历次震灾中都发挥了避难疏散的重要作用,成为市民可利用的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空间。在回顾日本城市防灾公园发展的基础上,概述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提出的防灾公园的新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布局原则,并结合实例着重介绍近10年来日本兵库县及其他地区在进行防灾公园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作为我国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与防灾避难 应急避难场所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城市突发灾害,经规划与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以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与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当前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难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救助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9月,全国第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元大都公园建立。  相似文献   

12.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2014,(1):65-68,75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气象局、市人大法制办、北京减灾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城市防灾专家咨询会。议题围绕“北京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项目”、“中国气象局新型城镇化气象服务保障若干问题研究”两个课题展开。笔者在发言中,先后从立法视角分析了各类重大气象灾害如何依法解决,还对比了新型城镇化的气象服务保障与传统模式的诸问题,尤其研究了在城市与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秦波  焦永利 《规划师》2011,27(6):105-109
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传统自然灾害凸显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病毒演进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等新型灾害对城市的威胁进一步扩大,现有防灾减灾规划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师应透过公共政策的视角,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PPRR模型,在传染病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  相似文献   

14.
林姚宇  丁川  吴昌广  马婷  姜雪 《规划师》2013,29(7):105-109
随着我国城市突发灾害的逐渐增多,城市应急避难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内部尤其是城市高密度居住区,如何将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同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疏散行为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课题。居民是防灾避难规划的服务对象和行为主体,突发灾害条件下人的疏散避难行为选择与综合决策需求应该成为规划的依据和导向。研究从行为学视角出发,剖析了突发灾害条件下居民疏散避难决策行为的相关特性,构建了居民避难场所及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其分析结果有助于指导和完善住区防灾减灾规划与设计,以形成合理的避难空间布局及安全、可识别的应急疏散体系。  相似文献   

15.
魏琴  孙弘  李文星 《住区》2022,(6):68-75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国,灾害呈现不确定性与损害性特征,对于城市防灾的挑战愈加严峻。为充分应对灾害的发生,城市传统防灾必将走向韧性视角下的综合防灾,社区是城市防灾的基本单元也是主要的受灾体。本文从灾害频发暴露出的社区发展不足出发,系统性对韧性及防灾等概念进行解析,通过进一步梳理社区防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出当前社区防灾遇到的问题,并从韧性角度对贯穿社区综合防灾的防灾信息平台、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公众参与四个维度提出横向与纵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 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 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 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 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 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 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 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 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灾减灾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减灾法律的逐步完善,城市灾害救援体系的建设逐步被推向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前台。 城市灾害的内容甚广,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自然一人为灾害,诸如水灾、火灾、旱灾、地震、台风、爆炸、交通事故、化学品泄漏、动乱、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立题背景人类防灾减灾思想由来已久,但国内外在城市防灾备灾,应急避难空间规划方面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芝加哥在1871年火灾后就考虑建设具有抗火灾能力的公园系统,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此规划方法与思想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2001年,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中心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具备灾前预防及准备功能、灾时应变及抵御功能、灾后复原及整体改进功能。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与非传统的城市灾害事故日益频繁,重现周期日渐缩短,损失严重,教训深刻,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倍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灾害及其特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防灾规划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城市综合防灾水平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并从体制、机制、法制角度出发,科学地提出防灾、减灾、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