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实际生产运行管理的需求,研究了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吸附池的膨胀率变化规律、炭床水头损失,以及炭床的颗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50目新炭在上升流速分别为10m/h、12m/h和15m/h条件下,膨胀率分别为31%、43%和64%,运行3个月后的活性炭膨胀率低于新炭,下降8到15个百分点;水温对膨胀率的影响很大,水温越高炭层膨胀率越低,上升流速分别为12m/h、13.6m/h和15.85m/h条件下,2.5m厚炭层的水头损失分别为0.50m、0.60m和0.65m;上向流吸附池新炭选择时,不可忽视强度和均匀性系数指标的重要性,初期投产时,灰分、漂浮率、均匀系数等指标有明显降低,且炭床分层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一般前置于砂滤池,相比以除浊为目的的下向流生物活性炭池,主要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等。该工艺炭床处于流化状态,水头损失小,用地节省,反冲洗周期长,微生物安全性高,对有机物、氨氮和消毒副产物前驱体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是实现优质市政自来水供给的关键水处理技术。研究了近年来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在国内给水厂的应用,跟踪了多座成熟水厂的运行和设计经验,并对该工艺的发展趋势开展了探讨与展望,为全面实现高品质供水做好技术储备和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3.
缪刚  鲍娟  陈云霄  林涛  陈卫 《水资源保护》2017,33(6):109-113
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间歇性运行时炭层中生物量的保持方法以及不同保存方式对该工艺重新运行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停止运行后对生物活性炭柱采用浸泡保存时,活性炭层中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炭层中的生物量发生了下降。同时周期性的换水能够延缓活性炭柱在浸泡保存时生物量的下降速度。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重新运行期间,周期换水减少生物量的下降虽然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能够使得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短时间内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接近活性炭工艺在保存之前对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常规工艺对地下原水处理效果欠佳等问题,进行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及其组合工艺中试研究,考察工艺对地下水中的铁、锰、氨氮、浊度、肉眼可见物的处理效果,并确定最佳工艺及参数。结果表明:砂滤和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出水水质为Fe2+0.05mg/L,Mn2+0.03mg/L,氨氮0.1mg/L,浊度0.2NTU,色度5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能,为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当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6mg/L、接触时间为35min、BAC吸附时间为30min时,系统对色度、氨氮、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5%、36%、64%,出水浊度<0.5NTU。试验证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及水厂成本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荣  汪利军 《给水排水》2006,32(10):12-19
处理规模10万m3/d的杭州南星水厂是钱塘江水源水厂首座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进行深度处理的水厂.通过对O3-BAC处理效果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生产性研究,确定适宜的余臭氧浓度为0.15~0.25 mg/L,BAC滤池水力负荷可大于设计值10 m3/(m2·h),运行周期设定为10 d左右,加臭氧有助于提高O3-BAC对CODMn的去除效果,同时推断在秋冬季水温较低(7~16℃)的情况下,BAC滤池的生物挂膜时间为运行后101~105 d.原水CODMn<4.59 mg/L时,采用常规处理即可将出水CODMn控制在2 mg/L以下.实施臭氧预处理和O3-BAC深度处理后,水厂总运行成本增加0.199元/m3.  相似文献   

7.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首先对工艺设计中的活性炭滤料选择、活性炭滤层结构设计、活性炭滤池选择、臭氧系统选择、臭氧接触池优化设计和复合预氧化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对运行中存在的微生物安全性、大型微生物控制、活性炭滤池初滤水管理及pH控制、预臭氧和主臭氧工艺的运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建议今后应重点注意微生物安全性、臭氧副产物控制和工艺运行控制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自来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中的活性炭池结构形式、炭粒选型、活性炭滤池相关设计参数、反冲洗方式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除微污染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现场中试研究,本文对饮用水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技 术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经过常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饮用水微污染问题.在臭氧投量3mg/L,生物活性炭吸附过滤时间20min的条件下,可使出水COD_(Mn)<2.5mg/L(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并通过色质联机检验证实,深度净化全部消除了水中有害污染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我国地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的现状 ,通过人工配水 ,考察了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与普通生物活性炭两种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生物活性炭比普通生物活性炭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 ,其脱色、除浊能力亦优于普通生物活性炭 ,证明了臭氧化、生物氧化、活性炭吸附的三者协同作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AOC和有机物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水厂深度处理各段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太湖原水A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DOC和UV254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35.76%和57.58%;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小城镇污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天媛  徐伟 《给水排水》2004,30(10):25-27
结合南方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介绍和总结了水解酸化-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及其运行情况.试运行期间,COD,SS,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2%,92.6%,84.1%和63.8%.该技术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采用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同时对水的致突变性和消毒副产物前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臭氧化工艺会导致AOC有所升高 ,但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将有利于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 ,并明显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臭氧化对三卤甲烷前质和卤乙酸前质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生物活性炭对卤乙酸前质表现出较好去除效果 ,但对三卤甲烷前质的去除效果有限。总之 ,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两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点 ,并相互促进和补充 ,是一种高效的除污染技术 ,能够充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新型厌氧装置——污泥床滤层反应器的工况特性。用葡萄糖作碳源,试验确定了该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的下限和有机容积负荷B_L的上限。表明HRT小至3.4小时(B_L=35.8gCOD/L·d)时COD转换率仍达80%以上,相应产气量为10.2L/(L·d)(STP),上部滤层保留生物能力强,可不设三相分离器。  相似文献   

15.
周家渡水厂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的运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云 《给水排水》2006,32(5):19-22
周家渡水厂自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以来已经运行4年。其中活性炭滤池运行经历了吸附、生物活性炭(BAC)和换炭3个阶段。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可以提高出厂水CODMn、氨氮、锰的合格率,改善色度、紫外吸光度、臭和味及致突变性等多项水质指标。活性炭更换周期为3年半,更换量以2/3为宜。组合工艺适用于原水为Ⅲ类的地表水,经测算其增加的生产变动成本为0.24元/m3。  相似文献   

16.
考察以太湖为原水的生物活性炭出水水质的长期变化.研究表明,出水的BDOC最低时,可作为生物活性炭进入生物膜阶段的水质表征.在生物膜阶段,吸附和生物降解共同发挥去除有机物的作用,BDOC和NBDOC的去除一直呈下降趋势.生物活性炭运行5~6年后,仅依靠生物膜降解有机物,吸附作用完全消失,此时去除30%的进水BDOC以及1...  相似文献   

17.
以一套生物砂滤试验装置的PLC控制系统为例,论述了PLC控制系统在生物砂滤池污水处理中的设计思路、功能特点及控制系统的结构(软、硬件的组成).该系统主要由加药控制、曝气控制及反冲洗控制3个子系统组成,并由PC和PLC有机地耦合在一起,以实现自控、监控和数据处理的功能,可以提高该工艺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及提高出水的稳定性,降低了运行能耗并节省人力.该控制系统可用于小型试验也可用于工业现场进行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18.
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生物砂滤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浦江原水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的生物砂滤柱性能进行研究。在不同氨氮浓度的工况下,探讨了生物砂滤柱对氨氮、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分析了生物砂滤柱的生物活性,同时总结了主要设备的设计运行参数。通过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在进水中平均氨氮浓度为1.73 mg/L,停留时间6.8 min下,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1.6%,同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9%和7.5%。  相似文献   

19.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作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所起的作用,在中试系统上考察了生物活性炭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原水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UV254、BDOC和AOC的去除率比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高出21%、37.28%、10%和26.4%.在生物活性炭前设置臭氧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而且可以在较低投氯量的条件下使细菌的致死率达到近100%.因此,为更好地发挥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应在生物活性炭前增设臭氧工艺.  相似文献   

20.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工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投入运行已逾五年。通过对二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长达五年的跟踪分析,阐述了臭氧接触、生物活性炭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耗氧量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处理负荷、原水耗氧量、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耗氧量去除率的影响,并且从活性炭物理指标的下降程度说明了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中后期以生物作用为主。总体而言,多因素综合影响着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