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志互动     
USD:可否请您谈一下美国《景观设计学》杂志文章的覆盖面? W:《景观设计学》是美国景现设计师协会的官方出版物。它主要针对景观设计师,每期发行量达20000余册。无论是住宅景观设计师还是公建景观设计师,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景观设计学》收录了所有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项的项目,其中包括俞孔坚教授最近在中国做的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麦迪逊之家     
几个月前荣获欧洲杰出女性大奖的室内设计师KeIly Hoppen是许多人最想邀约的一位打造居家生活空间的设计师.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星设计师,拥有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金发,虽然她承接的每一个项目费用都在30万美元以上,但慕名而来的各界名流总是络绎不绝.对许多人来说Kelly Hoppen的设计是一种所谓不露痕迹的设计,每一个对象就像是原本就该与这生活空间同时存在,没有额外或刻意加进来的. "简单呈现细腻,朴实打造华丽"是Kelly用她20多年的设计经验打造出来的设计风格,而那也是展现现代人居家风格的最高美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所使用和接触的各种环境,都离不开生活和工作,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离不开这两个主题,我们最终为"生活"而设计,为"工作"而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工作"实际上是间接地为"生活",这两个范畴实际上是很难截然分开.以"工作用"和"生活用"标准的主题下,"工作环境"更多地侧重在技术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带有更多的"工业社会"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国家电网馆的建筑设计师是包揽了水立方等6个奥运场馆的著名设计师赵小钧先生,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低碳"和"亲民"的设计理念,建筑的创新技术在国家电网馆得到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本刊记者在设计专题中,通过不同专题的设定展示了许多设计师的不同项目。在长期和一些设计师的合作约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方面的多元化展示,甚至透过不同时期的不同项目,和读者们共同见证了设计师和设计工作室的发展、成长。于是我们决定,在接下来的几期内容中,和我们曾经在设计专题中进行过作品展示的设计师进行一次设计对话。希望在项目设计之余,能够更加了解这些设计师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追溯他们更加全面的思想表达内容,从而试着剖析出他们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这些精彩设计的。本期我们邀请到了"风合睦晨空间设计"的两位设计师陈贻、张睦晨。他们的对话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风合睦晨的"灵性设计",两位在设计中更加深层的想法,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机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06,22(4):57-60
其实,规划师与建筑师是很普通的人。 其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设计师”。我们与其以高不可攀的视点设计空间,还不如以人的平常心和人的平常视点设计生活,我们构思的三维空间的表达与界定,应该贴近我们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7.
正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情感作为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属性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我们知道信息传递是通过约定俗成的信息代码来完成,而情感表现是通过天生的和自然的情感征兆来实现。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交流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地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古巴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位美国设计师在火车上吹嘘自己国家的特产。古巴人说:"用鼻子闻一下就知道在古巴,我们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雪茄,而且这种高品质的雪茄在我们国家十分常见,我毫不在意浪费它们",说着就把自己的雪茄丢到窗外。法国人说:"古巴的雪茄的确闻名世界,但我们法国却能做出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9.
正7月11日下午,2017年普利兹克奖获奖者、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卡莫·皮格姆首次来到长沙,与湖南设计界精英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考、沉淀与成就,并与湖南本土设计师进行交流。卡莫·皮格姆主题演讲"我们所有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包容的,保留每一个人想法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通过明暗层次和光影关系来更好地表达建筑,而不仅仅是把他们照亮。灯光设计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从简单功能的实现到能够跟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整合在一起,变成了建筑创作的内涵之一。我们把自己定义成‘独立灯光设计师',但我们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跟相关的设计师紧密保持联系与沟通。研究项目本身的定位和建筑的特点对最终灯光设计概念的确定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灯光设计在建筑夜景、室内照明和城市景观照明中具有不同的特质。从文化的自我否定到形成文化的自信,从文化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有了数千年的文化和哲学积累,我们不需要更多别的了,只是缺少信心和想法的转变。只要用平常心拿出我们日常的生活和思想,就是很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场所,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实体感受,还包括缥缈的光,灵动的音。芬兰设计师梵萨·洪格耐在2004年宁波室内设计师年会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运用光和音,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置身于一个追寻梦想的旅途。设计于他,并不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个探索、实验、学习、体会、创作的丰满的人生旅程。在芬兰,设计项目不像国内这般如火如荼,这留给梵萨时间去构思,每一个项目都从一个独特的楔口去展开设计,去构思一个故事,打动每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2.
"异形"建筑在后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建筑设计师的眼中,"异形"建筑已然成为现代建筑的领导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异形"建筑将继续成为建筑设计师的焦点.那么,"异形"建筑的整体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通过对世界各地成功的"异形"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功能、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及技术这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作为视觉艺术的影视与景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都是一个导演,场地是这部大片的场景,设计元素是导演的"道具",而如何去演绎场地上的"故事",则需要设计师用心去构思、推敲.那么,谁是这部景观大片的主角呢?那是将要出现在大片中的人.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的家     
建筑师只能创造空间,只有加上人的空间,才被赋予了意义,成为了"家";室内设计师能给人一个家,但只有呆在里边的人才能创造家的价值.这里头意味着:每一个组成份子,花心思去布置、摆饰……;这些合起采的种种,叫做"幸福".幸福,只有自己才能营造,不是没有参与共同生活者所能给与的.但设计师可以借由动线及环境规划促进人与人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幸福"的可能性.这也是研究环境心理学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解决各色多样的现实生活问题、生产问题。面临如此严肃的任务,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必然是很艰苦的。然而,我很不愉快地发现在建筑界、室内设计圈和景观设计领域,一些设计师如同在公交车上、飞机上、高铁上大声打电话和大口吃方便面的人,喧嚣甚至尖叫,恶气熏人。这些人生怕外人不知道自己有生意往来,买了个新手机或者自己是×××。这种人总是大话  相似文献   

16.
对话宋照青     
<正>日清设计以"溯本清源"为设计理念,采用"删繁就简"的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设计地标性的建筑作品,逐渐形成了日清设计特有的建筑文化。请问你对建筑设计的本土化有什么看法或独特见解?答:本土化这个含义不是特别确切。因为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本土什么不是本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时代发展过程中,本土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建筑师和每一个设计师对于本土的理解也是应该不一样的,对于本土文化的表现方式更不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艺》2013,(4):13
"生活就像魔方,有未知才有梦想;到达最终完美梦想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科技是塑造人类历史辉煌的魔术手",智者说。设计师从这一含意深奥的哲理中得到灵感,故主题曰"龙·映辉"。当思绪从古神话的篇章中走来,沿着昔日先贤在建筑历史上留下的足迹,每一个建筑传奇佳作就像一个个魔盒子,哪怕是不经意的偷窥也让人不能自已。无法平伏内心深处的驿动,设计师汪洋把心绪回归到本次展馆设计,一改以往传统的强调秩序的表达方式,以"魔方"独特的设计手法,气势  相似文献   

18.
西形东韵     
陈方晓 《现代装饰》2013,(7):128-131
正本案是一幢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四层设计师事务所办公楼。设计师企图通过恍若"宋词"般柔美的光影来造境,让公司每一名设计师都沐浴在形而上之东方意向空间中,耳濡目染。虽采用国际化的设计手法,却体现出深深植入设计师骨子里的东方精神,东西融合却神形有别。  相似文献   

19.
正七月,一个毕业的季节。最近从朋友圈和微博上都看到了一些国内设计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每次点击阅读,都会发现一些让人为之惊喜作品。也许和那些成熟的设计师相比,这些学生只能称之为"初生之犊",但"初生之犊"却也有着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拥有更为纯净的设计之心,他们不必为商业等复杂的因素考虑,他们的设计思维更为天马行空,不受限制。其实,每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有着自己的"学生"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慢慢地积累、沉淀、成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正>小时候,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十万个为什么",而长大了是不是就没有了呢?NO!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问题的,因此,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并没有消失掉,只是这些为什么变成了各种各样更深奥的问题了。那么,在十二星座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怎么样的奇特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