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我国尤其是广西农民工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广西四种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以缓解广西农业经营资金问题,推进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由于目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再加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各方面能力不足,亟需各级政府部门从宏微观层面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引导机制,有效防范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广西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传播与推广投入,积极探索横向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快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交易效率,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正>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了潮流。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提出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确定进一步支持返乡创业的措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领域迎来极大地发展机遇,对于离乡打工的农民工而言,若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返乡创业,那一定会大有可为。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特地选取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探究,从制度需求的角度研究吉林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问题,以便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189-19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越发受到关注。本文将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针对现下返乡农民创业的内在缺陷和外在风险,分析如何构建以政策、金融、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返乡农民公共服务体系和返乡农民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之一。要真正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千余名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认知认同、预期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意向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认知认同、预期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认知程度、认同程度越高,返乡农民工创业意向越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改善预期越高、创业扶持政策预期越高,返乡农民工创业意向越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正>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返乡创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支持返乡创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和化解"三留守"等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持续兴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热潮。笔者通过对南充市、巴中市、泸州市等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典型做法,积极探索全省面上可推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2)
黄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这一民生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并在扶持和服务上下足功夫,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助推增收"的良好态势。通过对黄平县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为今后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如何?他们养老需求能否得到基本满足?社会保障体系如何积极回应包括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农村中老年人口的迫切需要?"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困境研究——基于成都近郊的田野调查"项目组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2)
新时代下,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日益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返乡农民工面临就业面狭窄、职业技能落后、文化水平偏低、创业意识淡薄等困境。为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质量,亟需完善法律援助、政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农民工在家乡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缺乏适当的就业机会,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对外开放和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较高的劳动报酬、先进的管理理念、足量的信息资源等都吸引着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新景象。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已经在外掌握了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但是由于农村本身就业环境差、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仍遇到许多阻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工伤致残农民工受工伤、残障和户籍制度叠加效应的影响,在城镇实现再就业或生存变得困难重重,最终选择"弃城返乡"。从短期来看,返乡决策是工伤致残农民工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最优经济抉择也是维持其生存发展的无奈策略,事实上,农村单一、薄弱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不能给返乡的工伤致残农民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长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看,"弃城返乡"更是阻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了农村贫困风险、制约了工伤康复和再就业需求。增进工伤保险制度的长效设计、整合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资源以及基础适度、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相关社会服务是促进工伤致残农民工"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