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俊楠  崔珩 《华中建筑》2021,39(4):76-80
该文以时空关联视角对松潘古城空间演进过程开展研究.基于所处区位川西民族走廊的历史成因与城镇特征分析,探究了松潘古城的区域环境与文化特征.以松潘古城建制开始至民国时期为研究的时空范围,根据城镇职能、格局形态、经济社会发展等研究要素梳理出古城历经聚落场镇、军镇卫所、商贸城镇三个发展周期,深入剖析了古城发展演进的内在机制,对...  相似文献   

2.
张欢  赵志庆 《中国园林》2022,38(10):68-73
从全要素对象识别和全时空方法拓展两方面剖析国土资源治理下的历史景观保护新趋势,并以牡丹江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城镇历史阶段剥离入手,对文化群落及历史景观识别分类;随后解析景观要素形态规模、簇群模式、相互作用的空间性分布与类型、形态、功能的时间性层积特征,挖掘历史景观与城镇空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动态发展问题;最后建立了涵盖“对象识别-方法选取-实施保障”的全周期协同保护框架,确立了以生态修复、人居改善、价值传承为目标的底线型、互动型、靶向型景观保护、利用和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对中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的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景观表征与文化内涵作用关系的分析,提出以文化为线索组织城镇景观要素的保护思路,并从城镇格局、族群地段、街巷场所、典型地标等不同景观层面分别论述了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活态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得发  李巍 《小城镇建设》2011,(8):32-34,94
在一定程度上,城镇职能结构是城镇土地利用类型的集中反映。城镇土地利用结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的延续而变化,城镇土地利用的时空演替反映了城镇用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空间格局和建设时序,最终以城镇职能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来,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城镇的主要职能与用地构成相互关联,并为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服务。该研究有助于对合理有效地配置城镇的各类用地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促进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邵埌宇  武丹  尹伟  马强 《华中建筑》2024,(1):133-138
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约束,使得城镇空间选择与区域体系发展都相对局促,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录区域重要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切片与时空物证,隐含着城镇及其关联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功能特性的关键信息。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域范围,以其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以明清时期为主、古建筑类型居多、集中分布于滇黔古道沿线的一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运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法,探究安顺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分异和格局演化,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变迁和方向性强弱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中隐含的地域文明进程、城市空间演进规律、重大历史事件与城市环境文化建设的时代共生和历史呼应现象,为合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协调、利用其文保价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分别作为"叙事文本"篇、段、句、词的城镇格局、簇群、街巷、地标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景观文本"关联、组织的"语法结构"及其演进各阶段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层积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并提出顺应城镇景观"层积叙事"规律的"有机保护"策略,将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内化入其自身发展更新的演进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水网体系和水路交通在国内外城镇发展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州水路文化遗产包括自然水系、港口码头、海关、商行、江海防等,既是2000 多年城镇发展时空演变见证,还承载了有形和无形的城市记忆。水路交通是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但由于“水”的特殊性,并不能像其它陆地文化遗产容易被发现和保护传承。基于时空整合的视角,分别从广州市域尺度和历史城区尺度对广州“城- 水”演进、价值特色及要素等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认为:广州水路文化遗产是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构建遗产阐释的整体性保护体系;通过水路文化遗产要素的有机串联,建构关联性保护机制;注重强化特色流域的主题,因地制宜提升水路文化遗产的在地性保护;通过“连点成线+ 点线成网”模式,逐步实现水路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动态可持续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历史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古学、城乡规划学等,对江淮东部先秦及秦汉时期聚落、城邑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及形态进行初步探讨;将考古遗址、早期城镇分布、岸线变迁、水系演变、道路交通等要素按时空定位,较理性全面的呈现聚落形态的演进过程,总结宏观聚落形态演变的特点,找出典型的聚落和城邑,并对其形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脉是城镇灵魂所在,承载城镇的历史印记,在城镇绿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以河西走廊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河西走廊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广泛,时间跨度大,各历史时期都表现出相似的空间集聚分布特性,显现为以酒泉为中心的多核心向以武威为中心的单核心空间格局。通过文脉时空演化机理的研究为历史城镇发展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徐州新沂运河古镇窑湾为例,通过将"城镇空间—运河水系"相关联,分析大运河古镇的空间演进特征,并挖掘空间演进背后的城河作用机制。采用实地勘测、史书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收集自秦代以来窑湾地区的运河水系、城镇聚落形态、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叠合对比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历史要素的衍生与演进轨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城—河"关系演进背后的3层动力驱动机制,其中基础层保障机制的健康运作;驱动层直接作用于城河的变迁,推动城河空间的共同演进;结果层则呈现出运河古镇的发展与运河同命运、共兴衰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进化中的标本"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命题本身隐喻着两对矛盾."进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而"标本"却是静止的、凝固的,此为第一对矛盾.对于历史城镇的保护而言,与"进化"相对应的是居民不断变迁的日常生活,而与"标本"相联系的是力求进行真实性保护的物质空间.在生活状态的变化中,保持一个凝固状态的物质躯壳,此为第二对矛盾.矛盾之二其实是矛盾之一在历史城镇保护问题上的具体化.这两对矛盾都涉及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历史城镇的真实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城镇形体环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它蕴含着复杂多样的含意。在它的演进中,一部分旧的形体会被赋上新的意义,而新的形体也总是不同程度地滞留一些旧的意义,这样就保持了延续进化的动态。考察一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城市,都可以发现它们所包容的多样化的历史进化而来的城市形态和建筑,这些形体环境时时都在向人们传播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古代山地城市的建置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地域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演进规律。文章分析了山地城市建置的原因,归纳山地城市建置从"初期扩张""跨越置城"到"深入开发"的历史阶段,并总结了山地城市空间演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区位交通、区域环境、特色资源、政策等几个角度,对锡尼镇城镇发展模式因素进行区域视角下的综合分析。并根据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归纳,试探锡尼镇城镇发展模式的历史阶段与其在各阶段内体现的主要发展特征。从而预测城镇的发展时序,并通过不同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及主导产业的研究,确定锡尼镇的城镇发展模式,最终确定城镇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6.
深圳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二、深圳房地产周期与全国房地产周期、宏观周期的比较分析   1、深圳房地产周期与全国房地产周期比较分析目前对于全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研究较少 ,即使在现有研究成果中 ,有关全国房地产周期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 ,在房地产周期的基准日期、周期形态和波动展开过程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意见。在这些研究中 ,何国钊、曹振良、李晟等三人的研究较具代表性。他们通过选用商品价格、城镇新建住宅面积、城镇住宅竣工面积、实有房屋建筑面积、实有住宅面积、城镇住宅投资、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房产买卖成交面积等8项指标 ,通过各个指标的环…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理论为城镇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通过文献梳理、地方志查阅、居民访谈与口述史收集等研究方法,分析治所、圩埠、邮驿、关塞4类驿道型城镇景观空间格局演进及差异,发现:①治所城镇商洛由城内镂空型向突破城墙轴向扩展的面状演进,圩埠城镇丹凤由散点状居民点向条带状演进,邮驿城镇棣花由城内块状向J形演进,关塞城镇武关由城内横T形向指状演进;②驿道型城镇的演进方式分别为内含层积、覆盖层积、交叉层积和并列层积;③驿道周边自然资源条件及驿道地位功能决定驿道通行能力和向城镇分配功能的能力,从而对城镇自然、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引发城镇功能内容和总量的改变,最终引导城镇社会生态景观格局的演进。本文旨在为构建引导区域城镇格局健康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许广通  何依 《新建筑》2022,(2):100-105
城市历史景观是传统营城体系与区域地缘环境长期耦合形成的关联有机体,具有内外一体的结构特征与层积演化的时段特征,但在区域历史结构日渐瓦解与城市遗产碎片化管理等多重现实背景下,这种时空整体特征常成为保护工作的盲点。在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的理念框架下,以荆州古城为例,借鉴区域历史与地理等理论与方法,于一个有意义的关联域中,厘清古城历史景观形态连续演进的时段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系统特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关联式保护与建构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提供案例参照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二十年来,对于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通过政府的引导、学界的呼吁,乃至部分开发商的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已形成了共识。许多城镇着眼于对传统历史建筑所具有的包括历史记忆等多重价值的考虑,为了达到传承建筑及其环境历史特色的目的,结合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对不同类型、不同空间范围和内容,以及不同尺度的传统历史建筑(群),进行了保护和再利用的项目实践工作。这些已实施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之所以具有极大的魅力,无不是长期历史演进和文化积淀的结果。事实上,城镇建筑是城镇历史的化石。它记述着城镇的过去,标志着现在,预示着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