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德秀  马勃  杨霄  刘子晨  张聪 《给水排水》2021,47(6):97-103
以西北地区某已建办公住宅小区为例,分析改造需求和难点,结合海绵改造目标,采用"绿色、灰色"协同的方式,通过LID设施、管网改造、蓄水模块设计,实现了小区降雨径流削峰、调蓄、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功能.通过对改造前后未落地雨水、停车场径流、小区外排口出水水质进行实地监测,评价改造后污染控制效果.结果 显示:雨水径流水质相比改造前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各污染物的年污染负荷削减率为52.2 %~82.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6.2%,均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袁叶子  王晟 《给水排水》2022,(10):116-125
自来水替代率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评价建筑雨水利用效果的两个主要考核指标,在设计实践中常通过月均值水量平衡计算得到。提出了一种逐日水量平衡算法,基于含有30年的气象数据的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月均值法和日值法分别计算得到的自来水替代率相差了40.5个百分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相差了17.4个百分点,原因在于月均值法不考虑降雨和需水在月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以日间水量调度为目标的建筑雨水利用来说,宜采用逐日水量平衡进行具体分析。边界条件(即降雨量和需水量)影响建筑雨水利用效果。以用地组合代表不同的绿化和地面浇洒需水情景,在降雨量少的地方,同一用地组合得到的自来水替代率更低,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更高;在同一气候条件下,11种用地组合中有3种可达两个指标的考核基本要求,但都达不到满分要求,若要达到需增加其他雨水回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目标要实现源头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计算方法已较为统一,但外排雨水径流峰值计算未能形成统一思路。以项目层面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说明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外排峰值流量计算过程中降雨历时推荐取值,论述了利用暴雨强度公式和暴雨雨型计算外排雨水峰值流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案例论证了通过采取源头减排、优化竖向设计和溢流排放等综合措施后,可有效地削减外排峰值流量和延缓峰值,为建筑与小区外排峰值流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达文  杨建涛  王森  刘晋  王斌 《人民珠江》2023,(12):80-86+100
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地块内雨水径流就地消纳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雨水径流外排量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体现,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是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探索内容。以广州科教城片区为例,结合片区下垫面、排水管网等资料,利用容积法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指标分解,同时采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的合理性进行模拟验证,结果显示各地块在按照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开发建设后,片区排水管网均满足10年一遇设计重现期,在10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部分区域虽出现积水,但无内涝发生。研究表明,分解确定的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用于指导片区开发建设,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降低雨水外排,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5.
雨水是绿色建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章节对雨水控制利用提出了引导性的要求,但在总体上尚缺乏对雨水控制利用的系统性考虑。即将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在雨水控制利用方面,通过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对雨水控制利用提出总体规划要求,评价指标结合成熟稳定的技术措施予以明确、量化,将有助于提高绿色建筑雨水控制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系统为雨水收集利用、防洪、地面径流雨水的排放、下沉雨水泵站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设计。采取多种措施对雨水利用设计标准范围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将地面径流雨水和超标准雨水进行排放。根据下沉区域周边建筑的防洪标准,提出了针对该项目的防洪及雨水排放的设计标准。结合蓄洪、雨水的排放及利用,设计了贯穿南北下沉区域的蓄洪排水涵,并针对下沉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防洪保证措施,实现了能够满足设计标准的防洪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7.
径流年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控制的核心指标,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沈阳市中心城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研究对象,从建设需求、建设要求、建设的可行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现状沈阳市域及中心城区的水文特征,参考国家要求及其他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选取范围,并对沈阳市现状及规划用地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最终确定适用于沈阳市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汇水面积F通常用水平投影面积Fw代替,但因建筑遮挡效应,真实汇水面积F与水平投影面积Fw存在偏差。通过引用气象学中“雨滴群”的概念,提出一种汇水面积的修正方法,旨在定量分析建筑遮挡对雨水径流产生的影响。还以SWMM 5.1为载体,对某高密度区域的雨水径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修正方法有效提高了雨水径流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修正前后,排放口径流峰值及均值差异明显,峰值的差异比均值大,而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区域径流总量则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节点,海绵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昌市新建区心怡广场"海绵化"改造为例,用容积法计算出径流控制总量,合理划分了3个汇水分区,并在每个汇水分区布置了不同的海绵设计技术。通过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调蓄池可有效控制广场的径流总量,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而在雨水花园和调蓄池设置溢流管,可满足暴雨重现期5年以上,多余的雨水径流可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中,最终实现"小雨循环利用,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绿色低碳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庆市某绿色低碳生态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方案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对不同来源、不同水质特点的雨水实行分散式收集和处理,经处理后的雨水可作为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的补充水。经过水量平衡核算,项目雨水利用率可达48.6%,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设计要求。通过对此工程实际中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方法介绍,以期为其他雨水利用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LEED雨水管理标准及其在上海世博中心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LEED雨水管理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上海地区绿色建筑雨水管理概念设计达标的次降雨径流控制量.基于上海地区降雨特性参数,提出了适用于具体BMPs设计计算的概率分析法,运用该方法计算确定了达到LEED径流水量、水质控制标准的上海世博中心雨水利用及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的具体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明确提出,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要求采用再生水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绿色建筑项目的雨水利用就成为必然。针对广西地区(大部分属富水地区)绿色建筑的雨水利用用途、雨水处理工艺、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中,建筑与道路等人工构筑物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和水文特征,使地表径流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内涝及利用雨水资源,海绵城市以雨洪管理为目标,采用绿色基础设施,从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水资源管理向雨水收集与再利用过程转变。因初期雨水杂物较多、水质差,城市道路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悬浮固体(SS)、耗氧污染物(如COD、BOD)、富营养物质(如TP、TN)和重金属等,在收集利用时将初期雨水排走,初期弃流进入河道影响河道水质或进入污水管网将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与成本。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需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中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要求,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多的初期弃流。  相似文献   

14.
雨水综合利用是低碳生态城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解决城市河流行洪压力和径流污染等问题.调研分析了国内绿色建筑雨水管理现状及低碳生态城区建设中已采取的雨水管理措施.以场地综合径流系数作为衡量低碳生态城区雨水管理的控制指标,分析了各类雨水利用措施对场地综合径流系数的影响.根据多年平均降雨量进行全国区域划分,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的低碳生态城区雨水利用措施及对应的场地综合径流系数范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新机场水敏感区域水环境系统的研究,实现新机场防洪内涝控制、雨水资源利用与科学管理、降低径流总量及污染等目标,构建"海绵机场"雨水系统。通过分析新机场建设区域面临的水敏感问题及相关限制因素,重点论述海绵机场建设过程中雨水蓄排系统、径流总量与污染控制系统、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数字化雨水管理系统的构建,从机场各功能分区、各系统相互衔接的角度着重阐述海绵机场雨水系统设计思想与构建方法,进而提出海绵机场建设目标,为将新机场建设成为先进的国际航空枢纽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市某已建公共建筑为例,研究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雨洪控制效果。对SWMM5.1.8中新增的LID模块以及研究区域的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域在含有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植被草沟、透水性铺装和雨水桶5种组合LID设施的条件下,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60%;场降雨条件下,5种组合LID设施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最高可达43%。通过对单项LID设施雨洪控制效应的研究,得知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对雨水径流总量的削减贡献较大,其贡献率分别为36.1%和30.5%;绿色屋顶对峰值流量的削减贡献最大,为53.7%。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问题,通过运用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用以消减径流排水、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的理念,依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依据(政府相关文件和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编制背景介绍,探讨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中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方法、思路和解决方法。在满足雨水控制及利用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在大面积厂区内通过设置多个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方法解决因其雨水管网过长造成的单个收集池体量过大的问题;通过雨水调蓄池的设置确保了在同等降水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开发前后外排雨水径流总量不增加,提出了雨水调蓄池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要点。解释了设置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生活处理垃圾厂内雨水只做调蓄不做回用的原因;提出在厂内做雨水间接利用措施水专业与总图、园林专业相互协调关系和各专业侧重点,在有条件的项目中可通过将屋顶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提出基于过多安装弃流设备会降低雨水系统安全性的实际问题,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厂主厂房的屋面雨水系统不需安装过多雨水弃流设备。  相似文献   

18.
以径流源头控制的建筑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小区在海绵城市设计下的蓄洪能力计算方法。首先从径流系数的定义及指标意义分析,明确影响雨量及流量径流系数的因素、取值方法及两者之间取值的差异。然后,建立以年径流总量为目标的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计算流程,推导得到海绵城市场地流量径流系数计算模型。以天津地区建筑小区为例,研究在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前提下,雨洪调蓄设施对整个小区的错峰蓄洪能力,并分析影响管道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其可利用量进行评估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为给深圳市观澜河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基于深圳市1984—2018年的日降雨资料,采用基于下垫面分类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方法,计算了深圳市观澜河流域在不同典型年的雨水资源量、雨水资源利用理论潜力、现实潜力。结果表明:观澜河流域具有较大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其平水年雨水资源利用理论潜力可达3.74亿m3,在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情况下的雨水资源利用现实潜力可达2.42亿m3;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下垫面类型和城市建设条件均会对雨水资源可利用量产生较大影响,增大园林绿地、水体等下垫面面积和增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有助于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过对降雨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由设计降雨量确定雨水源头控制设施规模。合理规范地选择分析降雨统计参数是科学制定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和保障。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统计方法,分析极端降雨事件(极端小降雨事件和极端大暴雨事件)对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24h降雨场次控制率的统计结果带来的影响,对统计中极端降雨事件的取舍做出判断,同时采用箱形图识别极端大暴雨事件,从而确定其最佳扣除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