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我国城市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暴雨内涝问题,以韧性城市理论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灾害的能力为目标,在梳理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环境、设施、管理3个韧性维度构成的雨洪韧性评价模型,结合评价指标初选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心城区雨洪韧性评价体系,为城市中心城区雨洪韧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途径,最后,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识别雨洪韧性的空间分异结果,验证了雨洪韧性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并总结了天津中心城区雨洪韧性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镇江老城区严重的内涝形势,基于SWMM模拟分析现状排水管网及LID组合措施在不同的降雨重现期老城区的地表径流情况,评估LID设施对城市雨洪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LID设施可以推迟峰现时刻,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对缓解城市内涝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涛  赵爽  戎天聪  王苗 《室内设计》2023,38(1):109-117
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城 市内涝频发,由于各大城市中心城区开发强度 高,不透水面积比重大,地下管网复杂,正在面 临严峻的雨洪问题,需要充分挖掘内涝分布特 征和规律,以新的视角和思路寻找有利于缓 解内涝的途径。绿地作为透水面,可下渗和存 蓄雨水,并协助分担管网的排水压力,而中心 城区绿地面积有限,需通过优化其分布格局来 提高缓解内涝的能力。本文选取内涝问题相 对严重的八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积水点数据 分析内涝分布特征,通过聚合度(AI)、连接 度(CONNECT)等9个景观格局指数来反映 绿地分布格局,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 Fragstats移动窗口法,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究更 有利于缓解内涝的绿地格局。结果表明:城市积 水点呈聚集分布,且集中分布在主城区内;积水 多发生在道路沿线,并且未能排入两侧绿地内;绿地斑块密度和连接度指数的增加有助于其更 好地发挥调蓄雨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雪原  周燕  禹佳宁 《风景园林》2020,27(11):50-56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面临建设用地扩张下的空间置换、总量缩减、结构破碎等问题。以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蓄功能为切入点,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武汉市域内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及水文区位分析;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扩张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整合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发展引导约束条件与空间控制约束条件作为运算规则,计算转换概率来模拟城市的扩张;以此分析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不同类型绿色基础设施的格局演变与内涝风险。研究发现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武汉市水文关键区位敏感性高且易被侵占,建成区将面临雨洪调蓄功能降低所带来的内涝风险。城市扩张与用地的博弈难以避免,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发挥城市雨洪调蓄功能的天然载体,其结构完整性对于城市水文过程良性循环起本底作用。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敏感性高、易被侵占且具有关键水文功能的区域,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对于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及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洪水内涝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老旧市政排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情况,对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与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归纳了当前市政排水系统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广东省梅州市城区梅水南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排水体制及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改造工程的管理要点进行分析,包括管线布置、参数计算等,以期科学优化城市城区排水系统,确保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邕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及邕宁区河段的别称,水位一旦提升,沿江的南宁市城区势必受到内涝甚至淹没的威胁。因此,洪水淹没分析对南宁市城区的防洪排涝、内涝影响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给定洪水水位条件下,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城区淹没和内涝及排水管道倒灌出流的分析结果,为政府的排水防涝整改计划提供辅助决策。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出专题内涝数字地图,可以为南宁市城区防涝减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深圳市缺水问题,以宝安区为例开展了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及规划。根据地表径流水质差异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宝安城区划分为不同的雨洪利用功能区,分析了不同功能区雨洪利用方式及效果。结果表明,开展雨洪利用不仅能增加水资源,使该区需水量缺口减小35%,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轻城市内涝、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湖泊资源退化消失,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湖泊公园是湖泊水系和绿地系统对城市雨洪调蓄协同作用的重要载体。首先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武汉中心城区湖泊信息,结果显示2000—2015年湖泊面积减少了34km2,湖泊景观破碎度变大,形状指数变小;其次计算了湖泊的雨水调蓄潜力。通过城市降雨汇水路径与城市渍水点、城市绿地系统、城市雨洪管网的耦合分析,探究了影响湖泊雨洪调蓄潜力发挥的因素。最后探索了湖泊公园的布局调控策略。宏观层面建立湖泊水系与绿地系统共融的城市雨洪安全格局,中观层面完善湖泊公园与周边用地的雨水对接,微观层面实现湖泊景观与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以期缓解城市雨洪问题,并为湖泊资源的保护与景观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带来的雨洪灾害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之 一,评估城市未来的雨洪风险并开展有效的规划应对是目前城 市发展的重大需求。未来气候情景下上海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 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利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中12个全球模式气候数据耦合上海市10个气象站点历史数 据,选用Delta降尺度方法预测上海市SSP245、SSP585 情景下的2025—2055和2070—2100年重现期为5、10、 20、50、100年的降水。使用SCS-CN模型模拟得到了多情 景下上海市径流深度,结果表明21世纪末期比21世纪中期最 大径流深度最高增加100%。结合各区域排水能力,划分了上 海市多情景下的雨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排 涝标准较高,雨洪风险较低,而中心城区以外区域风险相对较 高。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域,从流域视角统筹城市雨洪设施建 设,合理布局,提出防洪、除涝、雨水排水相互协调的规划响 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泉州市峰尾古镇的雨洪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城镇空间营造中的"海绵城市"思维,并从古镇的风水格局、排洪系统、建筑排水、排水构造等方面分析古镇空间营造中体现的"海绵智慧",最后从峰尾古镇雨洪空间营造的思路中提出对当代城镇的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编制符合我国城市发展需要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以吉林省集安市的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为例,基于MIKE系列模型构建一、二维耦合的集安市雨洪仿真模型,经调试模型达到了较好的计算精度。应用数学模型开展了城区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分析、内涝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并通过排水系统竖向规划与分区排水能力试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集安市排水系统的竖向、管径、管渠耦合方式等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为研究区设计了效益最优的排水系统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现阶段普遍采用的雨洪管理措施,总结其利弊,在我国提出"海绵城市"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古代在管理水资源问题上采取的办法以及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提出更为合理全面的解决城市洪水内涝的方法,应该立足城市甚至更广阔的区域,统筹规划城市水系、绿地,结合各类雨洪管理设施保证城市水安全、降低污染、防治内涝。  相似文献   

13.
考虑危险性、敏感性、脆弱性三大风险因素,选取8个代表性指标构建内涝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江西省宜丰县为例,通过DigitalWater Simulation排水模型设计10、20、50、100年一遇降雨边界条件,模拟城区的内涝情景。将DigitalWater Simulation模型输出的淹没数据与其他指标数据在GIS中完成数据处理与模糊综合评价过程,最终作出内涝风险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模型在内涝情景模拟方面具备一定的精度,研究区在超过50年一遇降雨时,积水范围基本不再扩大。在5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相对于单纯的危险性评估结果,经过模糊综合评价后,高风险等级面积占比下调了32.44%,表明内涝风险是多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园林》2015,(7)
<正>近年来各地内涝灾害频发,"城市观海"奇观层出不穷,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分析内涝成因,除了管网标准偏低外,"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加"往往被认为是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镇江市的气象资料研究发现,近10年降雨强度并没有显著增加,持续推进的城市易涝点整治已经逐步改善了老旧城区的排水条件。但是随着城区扩张,又产生了新的内涝问题,实际上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中对于排水安全不够重视和落后的排水理念。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近年重庆主城区城市内涝问题着手,针对主城区现有内涝防治对策不足及地下空间开发情况,引出山地城市深层排水隧道缓解内涝的可行性,提出在重庆市老城旧城进行大深度地下开发之深层排水隧道规划的设想。深层排水隧道系统是浅层排水系统的补充和提升,能有效改善在源头控制不利、传统管网无法提标改造的城市密集地区的内涝问题。通过源头控制、过程调节及末端排放等三个阶段的综合平衡,实现主城区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雨洪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雨洪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于城市现有绿地的雨洪调蓄能力的评估缺乏量化研究。选取168处分别位于上海城市中心、近郊和远郊的不同功能及类型的城市绿地,通过调查群落特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渗透率、分析室内降雨截留试验数据和SWMM水文模型演算,得出影响上海城市绿地现状雨洪调蓄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降雨、径流、土壤、植被等因素的特征与绿地雨水调蓄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出适合上海城市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评价技术,为筛选适合上海城市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确定开发规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城市排水管网监测对于排水管网及城市雨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排水管网监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及时发现运行风险,提高对城市内涝或排水管网溢流的预警预报能力;另一方面是积累排水管网的长期动态运行状况数据,用于城市排水管网运行情况的评估与诊断。通过总结目前有关排水管网监测点优化布置的相关研究,结合给水管网优化选址的方法,将现有研究所用方法分为以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和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排水管网监测点优化布置的可行思路,包括使用模型模拟技术、强化自动识别技术、对监测方案进行定量化评估等。  相似文献   

19.
孙诗琴  侯景伟 《城市勘测》2021,(z1):141-148
银川市金凤区中部是银川市新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因此选定银川市金凤区中部为研究区,以银川DEM(5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排水管网数据、降雨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和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型,从不同重现期下的子汇水区径流模拟、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区域预测三方面对银川市内涝防治提供可行性建议,得到以下结论:子汇水区的总降雨量、地表蓄水量、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均随重现期增加而增加;当节点所处地势低洼、汇流面积较大、其上下游节点均存在溢流情况时,节点的溢流情况较严重;当管网布设附近子汇水区较密集、经过的子汇水区面积较大、位于排水系统下游时,管网排水能力欠佳;研究区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已存在内涝高风险区域,面积占比较小;随着降雨强度增加,高风险区域面积逐渐增大.以上结论为缓解银川市城市内涝灾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依据城市雨洪模型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华南某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igital Water Simulation软件对研究范围的设计雨洪过程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该城区排水管网系统模型,可为排水管网系统问题识别及系统服务性能的总体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