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工业、建筑、经济等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存在。由于社会的产业调整,城市规划的特殊需要,技术发展导致的淘汰速度快等因素造成老工业建筑凋零。在社会倡导低碳的口号下,基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探讨老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十分迫切,因此,从工业遗产的再生设计方法出发,对探究工业遗产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朱莹  张向宁 《城市建筑》2013,(5):110-112
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以东北地区工业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将工业景观的发展过程理解为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阐释工业遗产群落是由点、线、面架构的立体多维演替结构,在进化的遗产观指导下,剖析出能催化遗产群落进化的三个机制——自组织更生、多层次拟合、低冲击循环,以期有助于遗产群落的活化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建筑遗址。这些工业建筑遗址不但具备研究价值,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一座城市的影响不亚于教堂、佛庙的作用。往日的烟囱、厂房、锅炉等因素都成了昔日工业文明的标志,也对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意义。论文通过对工业建筑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阐明进行相应保护与文化再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依敏  向言词 《城市建筑》2023,(11):151-154
工业遗产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工业时代的文化与技术遗存,并以其独特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形成城市中无法替代的特色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对锡矿山经济、文化、生态和美学价值四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锡矿山的地形条件、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建筑条件等现状空间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锡矿山的活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天赋 《城市建筑》2021,(19):113-115
从当下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再生设计的价值诉求出发,通过对叙事理论与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的概念认知和关联分析,阐释叙事理论应用于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再生设计的可行性.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视为具有叙事语言特征的话语体系,从构建叙事框架、提炼叙事要素、深化叙事体验3个方面,尝试得出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6.
主办:筑龙网《建筑技艺》杂志社时间:2011年8月22日下午地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城市留存了很多工业遗产。这些建筑质量优良、空间巨大的建筑象征着一代人的工业梦想,如今却被废弃和闲置。如何让这些工业遗产获得新生?8月22日下  相似文献   

7.
刘抚英  方崇光 《新建筑》2020,(1):138-142
首先梳理了国内外钢铁制造业发展演化概况,界定了钢铁制造类工业遗产的概念和范畴,并分析了国内外针对该类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研究的现状.其次,从单体设施、工业厂区、工业区、工业区域四个尺度层级,分别解析钢铁制造类工业遗产的构成,进而提出以形式语言空间灵活度技术特质三个维度作为钢铁制造类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决策判据...  相似文献   

8.
于佳 《北方建筑》2023,(3):42-46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合理的活化利用城市中的工业遗产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成都工业遗产为例,对其活化利用的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活化利用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解决城市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承载着工业文明进程中的特殊记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重价值。工业遗产景观是工业遗产的价值再现,承载着高度的遗产原真性与多重价值。隐性叙事是深入挖掘工业遗产原真性与激活其潜在价值的重要方式,基于隐性进程理论的解读与启发,剖析与梳理隐性进程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场所价值、主题意义、要素序列、隐性语义和维度价值5个层面提出隐性叙事的设计表达方法,将遗产的“真”进行深入挖掘与高度还原,生成丰富、深刻且具有历史文化原真性的工业遗产景观主题,塑造饱满、富有张力的工业遗产景观性格,激活工业遗产景观潜在的多重价值,实现工业遗产景观的高度再生。  相似文献   

11.
12.
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的原理、目标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尤其是\"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腾飞和辉煌的时代记忆.随着东北城市经济市场及社会制度的转变,工业企业开始转型并向城市郊区迁移,城区内大量工业遗存遭到破坏,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因此,文中选取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佳木斯造纸厂为例开展研究.佳木斯造纸厂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制浆造纸基地及佳木斯市最大企业,厂区内遗留了大量风貌特色鲜明的工业建筑群落且处于闲置状态.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从建立适应性价值评估体系入手,通过评估明确价值、计算赋能价值、设计重构价值、运营激活价值,探索精准评价明晰更新策略、人机协同促进智能建造新生态、适应寒地气候的地域性设计、以轻带重撬动高投资回报等适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推进实施特殊地域工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决策参考和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晁阳 《建筑与文化》2012,(12):14-21
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经验,这个文明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以巨大的规模与能量,在人类生活与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轨迹,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与潜能的发展。70年代起,工业文明逐渐走向了新的纪元与视野,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纷纷倒闭,高新产业逐渐取而代之,工业设施不断被遗弃和荒废,传统工厂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迫使人们思考这些工厂及工业设施的出路。闲置工业用地背后隐藏多重问题,对任何一个地区发展而言,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若没有优质而强大的产业,当地居民将缺乏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剖析用户体验维度,针对不同工业遗产资源特点进行继承与活化策略研究。基于贝恩特·施密特提出的用户体验的5个维度,以工业遗产价值特征为基础,挖掘其用户体验维度内涵。建构以一种体验方式为主导,辅以其他体验方式的5种工业遗产继承与活化策略。工业遗产资源不同于其他传统遗产资源,应根据其特点进行继承与活化。  相似文献   

16.
以莫干山路50号为例,对艺术仓库的创建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改造更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了论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昌沿江地区实施性规划开展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子项研究。以现状调研为基础,确定了武昌沿江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与利用的总体思路,以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为指引,通过功能置换、景观重塑,及以传承工业记忆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板块建设,以实现地区整体复兴。重点介绍了四美塘特色文化板块的景观意向设计与若干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实践,并引发对当前工业遗产再生实践和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胡燕 《工业建筑》2019,(5):27-3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钢铁类工业遗产改造的经验,提出完全保护、部分保留、完全更新模式等几种改造方法;提取典型工业元素,如高炉、煤气储罐、料仓等,探寻具体的活化利用方式;进而为我国钢铁类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镇江大运河历史文化窗口的西津渡街区,现存有多处工业建筑遗产,其科学活化利用成为镇江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课题。工业建筑遗产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创、商业、旅游等社会价值。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运河镇江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基本现状,提出其具体的活化利用经验,同时强调城市发展应当注重传承、节约、科学对待历史工业建筑遗产等城建理念,为该类型工业建筑遗产活化提供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