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调查实用方法以快速测定城市中心区绿地生态效应场状况,包括确定生态效应表征指数,确定中心区绿地的中心点、观测点和参照点,观测并记录温度、湿度、噪声数据,计算生态效应四个步骤,适用于城市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  相似文献   

2.
街道绿地景观是城市聚居者感知城市形象环境最直接的途径 ,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规划设计却往往受到忽视。随着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飞速发展 ,城市景观出现了新的面貌和特征 ,这对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道路绿化调整规划设计的研究为例 ,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谷一桢 《规划师》2008,24(7):75-78
城市老居住区缺乏停车空间,停车占用通道、步道、绿地等公共空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选取停车问题突出的玉廊园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与合并,建设绿化停车场,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提升了绿化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整个用地划分为三个住宅组团和一个公建组团,以小区集中绿地为中心,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大组团”和组团绿化为中心的“小组团”,空间层次分明又相互融通。 将机动车向地下发展,留出大面积的组团绿化空间。为平衡土方量,将组团绿地地面抬高,形成一个半层高的绿化平台,以此来组织界定组团空间。  相似文献   

5.
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对低碳城市发展的作用;研究利用绿地下的地下空间,让与绿地争地的城市设施与功能向绿地下部空间转移,进行地下空间与城市绿地的复合开发,以实现超绿化效益和超地下空间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景观设计》2006,(F02):15-16
设计简介 本案位于宝安城市中心区,毗邻宝安体育中心,辐射人群为面向未来中心区的上班族,建筑规划为小高层商住两用楼,拥有绿化内核及架空绿化层。  相似文献   

7.
达维科沃位于莫斯科西郊昆策夫区内,占地156.6公顷,居民24000人,建筑面积216000平米,居住面积密度3833平米/公顷。住宅团围绕区内中心绿地布置,沿明斯克公路一侧采用14层板式住宅和19层塔式住宅相间布置,并与公路形成斜角。这里是首都入口,这样布置可使街景较为壮观,行车中也可感到建筑空间的变化。商店和服务设施设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面向公路。住宅团内部布置5层板式住宅。居住区内沿水库公园一侧有三条绿化走廊把公园和居住区中心绿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8.
梅亮 《城市规划》2005,29(2):83-84
1 规划探索1.1 树立规划的系统理念,从整体出发解决问题1.1.1 从规划结构布局角度规划从城市整体出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将整个城市中心区作为规划对象,整合各种公共开放空间资源,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对待此类项目的做法,将城市的各类公共开放空间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尽量实现空间上的均衡性,以全面提升镇江中心城的城市形象。1.1.2 从规划功能分类角度将各种公共开放空间分成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公园绿地、室内开放空间四大类,并结合镇江的实际情况将广场空间和公园绿地空间的建设作为项目开展之初的重点,其余类型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英国多个城市中心区的空间演变及现状,发现其充分体现了步行优先的指导思想。第一,城市中心区内过去的主要车行道路如今多已演化成为步行道。第二,城市中心区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模较大的地面步行体系。第三,城市中心区形成了基于步行尺度的人车分流交通结构。第四,在道路细节设计中优先考虑步行。第五,在建筑设计中优先考虑中心区整体步行体系。第六,建设丰富详细的步行信息基础设施。相比之下,在我国,步行优先的理念尚未得到重视,以步行优先为理念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也显不足。城市建设重点向存量优化的转型是我国城市中心区实践步行优先建设理念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衢州东港工业园区公共服务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拟定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功能的组织方式,通过对防护绿地生态化和休闲化的改造,化解中心区的环境困境,结合地形条件构筑了人性化空间,并塑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园区中心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州建设》2006,(2):5-5
拥挤的城市借土如金,人们抱怨已经没有土地建更多的公园,可城市需要绿地来改善空气质量,于是建筑师和植物学家们想出一个好办法,立体绿化——绿化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向空间要绿地。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再开发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中心区及其再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城市中心再开发工作存在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环境品质下降、人性化空间缺乏和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如何加强社会力量在中心区更新中的参与、加强中心区的集约利用、推进中心区的人性化空间营造,以及提高中心区更新规划决策科学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华田子 《园林》2015,(1):54-56
<正>在屋顶绿化技术日趋成熟完善的今天,屋顶花园已经成为建筑绿化中屡见不鲜的存在。在城市的中心城区,绿化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公园等公共基础绿地已趋于饱和,几乎没有新的空间能够增加公共绿地。而立体绿化技术的出现,则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创造出惊人的绿化增量。墙面屋顶绿化的价值不仅在于绿化的基本功能的体现,更在于创造出更多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建于浦东世博轴之上的Rosa空中花园,与浦江相伴而行,与城市中心遥遥相望,更与具备完善现代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三种确定城市中心区绿地中心点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几何重心法以及本课题组创新的高绿量区域重心法和GIS中心法。然后以南京湖南路中心区的山西路市民广场为例,将三种确定方法进行比选试验,通过现场观测生态效应,确定后两种方法更能符合绿地中心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健 《园林》2022,(6):61-67
绿化“四化”生态空间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起点,对绿地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城市商务区是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生态空间,对于推进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梳理分析绿化“四化”建设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问题,从生态性、标识性、保护性和开放性等4个方面全面理解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景观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实践经验,以增加绿化总量、提升彩化水平、保有自然资源、完善绿地功能等目标为切入点,提出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4点设计策略,并总结上述策略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建设中的典型应用成效,以期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沈帆 《建筑创作》1999,(1):46-49
深圳文化中心是深圳市未来的城市中心区一福田中心区的重点建筑工程之一。本方案的设计宗旨是要把深圳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深圳中心区这个大的“城市市场”中的“文化场”,由深圳中心图书馆和深圳音乐厅构成的对立统一体,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开放空间,在这里,市民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避免与邻近的市政厅体型相重复,方案采用了点式构图,使音乐厅及图书馆的四面均有较好的景观,并减少中心绿地的封闭感。基地被六号路力割成两部分。跨越六号路上的桥形广场,把两者联系起来,同时这个桥形广场还是观看图书馆和音乐厅…  相似文献   

17.
周坚华 《中国园林》1998,14(5):61-63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存绿化量值群的研究”第四分报告,阐述了城市绿化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覆盖的面积和绿地面积,而且取决于绿化和构绿地类型所组成的绿色植物占有的空间体积,即绿化三维量,本文对典型城市上海,合肥绿地的不同功能区,不同绿化结构在不同季节绿化三维量的变化及其有关环境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在城区内部或周边保留了以生态绿地为主的城市大型生态区,但生态区内原有的乡镇建设控制以及生态区边缘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方式往往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难点.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从空间感知与视线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景观评价影响与空间几何关系转化,针对城市大型生态区内的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提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控制方法,并落实地块的各类控制指标,实现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之间的无缝衔接,为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大多数南方丘陵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中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空间形态特色的丧失等问题,提出建设绿色城市中心的设想,从规划原则、规划方法、规划效益三个层面分析绿色城市中心区和传统城市中心区的区别。并以湖南省安仁县行政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例,遵循"规划结合自然"的原则,从规划思路、自然生态环境、空间框架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创造绿色城市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朱黎青 《中国园林》2009,25(12):80-83
目前我国的步行街景观设计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以邓迪市步行街为例,分析英国步行街的典型特征:不仅有赖于其良好布局,而且因其所在的街区属于城市的商业中心区,也需要城市交通体系的明确支持.步行街的景观设计重点在于其功能及功能带的设置,主要节点绿地或者广场,是其设计的另外重要一环.步行街绿化空间有限,对绿化价值的重视要与游人需要和商业价值相互协调平衡.希望对今后的步行街景观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