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门建筑作为国家空间的对外窗口,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国门"这一概念渊源与建筑实体历史变化的剖析,在探寻我国国门建筑设计历史脉络的同时,基于当代文化、经济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目前我国国门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与思路导向;并结合图们市新国门建筑设计的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国门建筑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地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回应过程,对未来我国国门建筑的设计思路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达峰 《建筑》2001,(1):38
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呈现出多元探索的态势、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揭开了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整个中国就像个大工地,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建筑。这是特定空间中产生的当代建筑文化现象,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令所有研究者都无法回避。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如此,空间在历史与现实的叠加中变得更为复杂,不同时空状态下各种建筑思潮互相碰撞,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最真实的纪录。在建筑主流以外,还有一批青年建筑师在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他们的实验性作品,构成了边缘与主流的对话,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代建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介绍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国宾馆方案的设计思考过程,尝试以现代建筑语言阐述对传统的理解,在历史城市与遗址公园之间、大遗址与新建筑之间的制约关系中寻找设计线索:从历史古城和传统建筑中解读空间文化原型;从高端体验式酒店的空间诉求和文化诉求中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它既表现自身的空间形态和建造技术,也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建筑的内涵不是静态的,而是经历时间磨砺的动态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建筑改造设计中,运用整体观和发展观处理新与旧的概念.优秀的建筑改造不仅要满足当代生产、生活的需求,反映时代的特征;也要尊重建筑与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传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5.
日本建筑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灰”色气质的风格。这种“灰”色气质渗透到各个领域,大到城市设计,小到住宅院落,甚至蔓延到工业产品。在现代的新潮建筑中,也无法忽略日本建筑师手中“灰”色的建筑内涵。从丹下健三、安藤忠雄到塜本由晴、贝岛桃代再到到乾久美子、藤本壮介,新一代的建筑师们将“灰”加入了他们的建筑设计中,显示出日本独特的建筑内在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西安老钢厂设计产业园内的主题酒店建筑设计为例,探讨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将历史文化融于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在实地调研、文化挖掘、特定人群行为分析及其对应的空间模式研究基础上,运用整体规划、路线设计、历史场景再现、文化活动场所营造、标志性构筑物再利用等策略,力求营造"工业●代的怀旧与城市复兴"的空间氛围,使历史文化成为一种设计资源,契合当代的使用需求,使旧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7.
李园 《山西建筑》2022,(15):19-22
基于区域视角对西安历史文化空间的价值内涵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不同时期西安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历程的比对思辨,认为西安城市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应当继承和借鉴传统城市营建的区域历史人居思想。针对当下西安城市历史保护过程中,缺乏大尺度的整体保护、“碎片化”和“孤岛化”,以及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效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建构区域文化空间格局,织补历史文化空间单元,建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基督教文化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豪中  陈新 《新建筑》2004,(6):45-48
对基督教在西安的传入、传播及基督教各团体在西安的建设活动进行了论述与总结,分析了西安地区基督教文化建筑的特征,阐述了此类建筑对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集中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凝聚了文明的力量和文化,城市文化培育了人类的精神思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的人们构想并创造了十分丰富的城市文化,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理想城市和城市形态,多元文化的聚集与交融是城市的特质。世界的多样性在城市的多样性中得以集中展示,城市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寻求和谐发展,寻求历史文化与空间的连续性。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他们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独特的创造力。城市文化表现为制度、空间、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建筑、社会生活、物质文明、行为模式、宗教信仰、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类型化研究,有效识别历史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对策,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本文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为例,提出了西安历史建筑分类标准体系,并根据历史建筑分类,探讨了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空间的融合机制及保护监督机制。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建立时空演进的动态思维,对于历史建筑的分类和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保护历史的同时,要坚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和创新力,建构可持续的城市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西安的近代建筑虽然没有取得像古代那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像其他沿海开埠城市那么典型,但它反映了内陆城市近代建筑的特点,见证了西安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西安近代西式建筑是西安近代建筑走向"西化"的缩影.本文以对西安近代建筑的普查为基础,对西安近代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近代西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外来宗教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类型的特征和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西安近代西式建筑的特点与沿海开埠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如何正确看待西安等内陆城市的近代建筑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内陆城市,西安近代建筑的发展比沿海开埠城市缓慢,表现也不够充分,因此关于西安近代建筑的研究一直非常稀少.本文作者在对相关的史志、文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现存实例的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几个典型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西安公馆建筑在空间布局、造型形式、材料做法和设备装修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全面揭示了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对西安近代城市居住建筑,乃至`西安近代建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安鼓楼回坊是伊斯兰文化、回族重商特性和中国古代城市坊里空间制度有机结合的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本文通过对西安回坊族群渊源的考查,重点就回坊雏形空间的萌发条件和雏形空间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探析,揭示了西安鼓楼回坊的形成与西安城市变迁及西安回族族群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廓清了历史图景中西安鼓楼回坊的空间源起,并进一步印证西安鼓楼回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曾多次因中俄间贸易等原因而兴起,也曾因战争等原因而衰败;其建筑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文章从黑河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出发,研究历史文化对黑河市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几个典型的历史文化建筑入手,分析黑河市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这才是人本主义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的灵魂.建筑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天人合一所表现出的建筑的文化气质是建筑之魂,只有当这种灵魂渗透于建筑作品的"艺术气氛"与"时代气息"之中时,建筑作品才能表现出他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才能彰显出建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徐洁 《时代建筑》2022,(5):140-145
文章通过“宝安1990”项目,回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深圳40多年发生的城市巨变,分析其沉淀在城市空间中建筑独特的社会图景和文化现象,通过速生城市深圳的新陈代谢,反映出这些年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生活方式的演化。研究文化建筑“宝安1990”的再生,可以由此折射城市文化空间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五方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选择了一条"中性"线路,汲取当代设计精华,又避免了其繁琐因素,打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风格形式,借助位居石家庄城市文化中轴线的城市特征,强调色调上与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相一致,保持沿街的统一与变化;而建筑形态在延续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空间结构的同时,吸收衍生的文化力量,构建出新的办公秩序空间。凭借纵横街道控制沿街形态,借用分形几何学的手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既有建筑与空间元素所承载的历史特征与文化特性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些既有要素能够帮助促生城市多样性。文章结合实例,对空间耦合、界面交互、功能复合、路径并置等当代文化建筑更新再利用中的多种复合空间设计手法进行探讨与研究,认为复合空间的植入涉及城市环境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能够为城市多样性建构的研究理论提供相应的补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沉 《建筑创作》2004,(3):103-105
张锦秋是我国当代著名女建筑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她在建筑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古都西安及其它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了一大批具有特征的现代化建筑。近年来,她关注建筑文化积极倡导城市设计新理念并在实践与理论上对表达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