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城市居住区绿化缓解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岛效应"作为城市建设大规模扩张而产生的热环境现象,已直接威胁城市居住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合理绿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经济有效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居住区植物种类、斑块乔木配置、绿地通风状况和绿量的差异都将导致截然不同的降温效果。研究发现:单株植物中蒸腾降温能力较强的基本都属于纸质叶片结构,绿地斑块乔木盖度大小决定了绿化降温效果,大乔木降温效果比草坪高2.2℃,立体绿化可降低室温达0.5℃~5℃,居住区平均温度与乔木面积比例、绿化覆盖率、绿化最大斑块面积呈正相关,与绿化斑块的破碎度呈负相关。并首次讨论了三维绿量及人均绿量与居住区热岛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张乔松 《园林》2016,(10):34-38
正城市绿地是最好的自然海绵体,保护和建设好足够的城市绿地,并切实推广和增加屋顶的绿化面积就是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贡献。而最好的城市绿地就是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多层结构,绿量优先,使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截留雨水的海绵效益高度统一。城市绿地滞留雨水主要通过冠层滞留、表土疏渗和根际滞留三个层次,优良的树木配置和栽培养护的绿地可以滞留不少于80%的年下渗雨量。而绿地树木的选择、育苗方式(修剪)以及绿地土壤基础等问题都将影响绿地生态效益和海绵效益的发挥。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适地适树配置乔木、改良绿地土壤、优  相似文献   

3.
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菲  李树华  刘剑 《中国园林》2006,22(7):56-60
选择北京紫竹院公园4块不同绿量的乔灌草型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天的测试,通过测定分析,得出了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水平温度、垂直温度、水平湿度和垂直湿度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乔灌草绿量比下,绿地中乔灌的绿量越大,对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越大,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并探讨了绿量及乔灌草绿量比对环境温、湿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以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绿地绿量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绿地斑块特征与绿地斑块对周边环境热效应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了城市绿地斑块属性对城市绿地热环境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绿地内绿量对斑块内部热环境效应的高效区间,明确了绿地斑块属性因子对绿地斑块内部温度、斑块效应带温度和绿地斑块效应温度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斑块属性控制指标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园林绿地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天气气候条件、绿地类型、绿化树木种类、树冠郁闭度以及面积大小等的不同,其降温增湿效应是不一样的。本试验选择了北京四环以内绿化覆盖率相当、面积不同的8块园林绿地,进行了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探究。研究表明:当城市绿地面积为1~2hm^2时,其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但降温效果不明显;当绿地面积为3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较明显;当绿地面积为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当绿地面积大于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且恒定。因此可以认为: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明显发挥温湿效益的最小面积为3hm^2(绿化覆盖率80%左右),最佳面积为5hm^2(绿化覆盖率80%左右)。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城市因人口与建筑超量集聚,常导致绿地不足、自然景观稀缺、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选取澳门半岛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于高密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空间绿量评价指标——"绿斑密度"(GPD),探讨它与绿地布局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内容结合2010、2015年所做的澳门半岛城市绿地普查工作,阐述了绿斑密度与城市绿地边界周长、街区人口密度、微绿地空间生态效益等影响城市绿地布局与使用效率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绿地率相当的情况下,GPD值与绿斑布局的分散程度及居民到达使用的方便程度呈正相关联系;街区人口密度与GPD呈正相关联系,与绿斑平均面积呈反相关联系;随着城市街区人口密度增加,绿地斑块趋向以面积微小、密度较高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可发挥生态、休憩、文化、防灾等诸多功能,在绿地功能日益被重视和建绿空间资源不断紧缩的背景下,如何以有限的城市绿地资源承载更多的综合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不同功能对城市绿地在总体绿量、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矛盾之处,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功能为导向,科学处理好各种功能的关系,科学测算总体绿量,优化空间布局,开展生态修复。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评价不仅需要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平面指标,更需要引入与绿地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三维评价指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武汉市城市三维绿量研究案例,从理论上探讨了绿容积率(GVR)在城市三维绿量研究和城市绿地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了绿容积率的概念体系,提出了城市绿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和确定路径,以期使城市绿容积率成为城市绿地评价和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城市绿地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特征,概括了城市绿地效益、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植物造景、结构功能、开放空间、绿地管理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内容、布局及措施,指出了21世纪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不仅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有关,而且与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植物生长良好,其的生理过程正常;植物枝繁叶茂,绿地的生物量增加,绿地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景观效益,反之,则相反。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生长好坏,除在栽培上的原因之外,还与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是否恰当有关。因此,要正确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园林植物,就有必要对市区绿地中现有园林植物之生长状况搞清,然后才能有目的地选择生长优良的种类应用于城市绿化中。有人对佛山市区城市绿地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做了研究,对行道树的生长与交通污染有过报道,但对市区各类植物的生长状况方面无研究报道。本文将对已经应用于市区绿地中的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作出评价,并对绿地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合"济南常用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研究"内容,将绿地的景观性与滞尘效果相结合,分析了城市绿地设计形式的参数和滞尘效应的关系,并探讨了绿地"景观+滞尘"模式的植物结构,有利于发挥绿地的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虹  吕环宇  林玉洁 《风景园林》2018,25(10):12-15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微气候调节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结构影响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结构趋于复杂,植被对于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夏季的降温增湿作用均随之增强。该研究为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研究2010年和2015年澳门半岛城市绿地现状图,进行绿地增量的数据统计,并对新增的绿地按照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探究绿地增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分析绿地增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还对不同类型的新增绿地在城市中的布局方式进行统计研究,尝试分析各类型的新增绿地的布局特点和增长方式.通过上述研究的结论对高密度城市新增绿地的布局规律进行探索,并提出一定的规划策略.分析发现,近5年来澳门半岛绿地增量主要表现为“微绿空间”的形式;其新增绿地面积、绿斑个数、平均绿斑面积等指标与街区人口密度有内在相关性,且各类新增绿地布局呈现一定规律.由此,提出高密度城市微绿空间的发展策略宜为:结合人口密度规划布局绿地、优化道路绿化拓展微绿空间、见缝插绿提升街区空间绿量等.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境斑块连通性需求的4种城市绿色空间碳汇矩阵单元,探索植物碳汇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西安地区典型绿地样方的持续调研观测,结合i-Tree软件总结出常见乔灌、地被植物的年固碳量,筛选出高固碳型植物种类,总结出适用于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高固碳型灌丛-地被型、地被型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依托“高固碳型植物群落数字化平台”对灌丛-地被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进行持续智能监测与模拟,为植物种植设计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对绿地结构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绿地结构对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04年7月在太原市区选择3类9块绿地样地,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测定绿地边沿距地面高1.5m处的温度和湿度并以周围空旷地的温、湿度作对照,将二者的差值定义为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值。测试时间选择在一天中的8∶00、12∶00和18∶00 3个时段,测定1周。结果表明,绿地垂直结构和绿地面积等因子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绿地面积大小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即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面积的逐步增加,绿地的边界生态效应增加的幅度在减小。与绿地面积相比较,绿地垂直结构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伟英 《江西建材》2014,(6):209-209
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城市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绿地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在绿地景观营构时,不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条件,才能保证植物生长茂盛,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绿地空间与公共健康的相关研究证明城市绿地空间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鼓励体力活动,但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宏观城市层面。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针对微观邻里层面,定量分析呼吸系统健康(以肺癌患病率作为指标)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规模及植物配置的相关性,明确显著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力求为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刘强  邱建 《中国园林》2009,25(12):97-101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 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衙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绿地斑块的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绿地斑块面积超过1.5~1.68hm2时,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和降温程度随斑块面积增大的速度迅速减小,此时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率最大.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绿地斑块的降温规律.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绿地空间配置特征与降温效率的 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利用劈窗算法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5≤S<1hm^(2)的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其降温效率;1≤S<5hm^(2)的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或植被覆盖率能够提升其降温效率;5≤S<10hm^(2)的绿地,紧凑、点状的绿地的降温效率优于线状绿地;S≥10hm^(2)的绿地,其降温效果不再随面积增大而提升。2)城市绿地面积越大,降温范围越大,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通常绿地的降温范围为150~400m。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绿地布局、形状、大小等配置特征的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以达到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殷明  杨博  郑思俊 《园林》2020,(4):38-43
三维绿量是衡量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绿量测量技术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基于无人机进行三维绿量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对比分析在同一设备和场地条件下不同测量路径和方法的利弊,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前期植被调研提出一套低成本且高效的三维绿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