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鲁道夫·阿尔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形态表述性难题2013年,上海市政府在世博会成功举办三年后正式确定建设世博会博物馆。它是世博园区会  相似文献   

2.
<正>为传承世博遗产,发扬世博精神,上海市政府决定在世博会浦西片区新建一座永久性的世博会博物馆。作为全球唯一的以世博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被列入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上海市民用建筑类政府投资的第一个BIM试点项目(图1)。世博会博物馆以"世博记忆"为设计主题,致力于将世博会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承载世博欢乐记忆的"容器"。"欢庆之云"代表世博未来的、开放的、瞬间的记忆,而"历史河谷"则代表世博历史的、冥想的、永恒的记忆。基于业主的高标准、高要求,我们深入分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世博会博物馆的运营使用要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5月,在世博会博物馆的国际招投标中,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以回归朴实哲学的造型方案获得了最终的优胜,方案良好地处理了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的功能关系,打造了形如河谷的室外公共空间和河谷之上的"欢庆之云"。在后续的深化设计及施工建造过程中,"历史河谷"和"欢庆之云"一直是工作的关注点,以下主要介绍"历史河谷"的创作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1"世博"命题的建筑阐述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博会后应运而生,它以传播知识的展览活动为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永久性博物馆。世博会记录了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浓缩和发展,然而每一届世博会的大部分展馆都会在展览结束后拆除。为了留存150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动人瞬间,延续未完结的故事,世博会博物馆被当做一个"承载欢乐记忆的容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它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从城市发展角度,它改变了黄浦江两岸的城市空间关系,并为未来数十年城市沿江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人文的角度,它既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个特殊的回忆,又让人们对未来文明的发展充满憧憬。7年后的今天,为了记录那段精彩的历史,世博会博物馆应运而生,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展示世博会专题的永久性博物馆。面对这一特殊性,建筑师如何理解世博会的精神和作为一座博物馆应  相似文献   

6.
<正>1背景世博会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博物馆,也是目前国际展览局在全球唯一授权的永久性世博会官方博物馆和文献中心(图1),分为"历史河谷"和"欢庆之云"两部分。作为两大功能体量之一的"欢庆之云"高约34m,南北向长约90m,东西向长约66m,整个形体由3 730块三角玻璃组成,由3根"云柱"撑起空中走廊,其中设置873m2展示步道,连接陈列展览、公共服务和屋顶花园等功能区,形成独特的空中特展区(图2),呈现出独特的悬浮形态。本文主要从设计及建造层面介绍"欢庆之云"(或  相似文献   

7.
正毫无疑问,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建造的过程、不同的工序和材料的组织都最终综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的完整感受,这本就是一个内外统一的过程,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事实上,单一空间在构成上不可能达到密斯式的绝对状态,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只有围护、没有内部的万能空间,社会分工的细化,让建筑分解为各个子项,而更多的分部则是体现在建筑的不同阶段上。建筑分离的状态,某种意义上是后续工作和前道工作的分离。很多室内设计师的存在感表达,对建筑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思想的连贯和统一,对于建筑本身才是至关重要的事。作为建筑师,以空间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为案例,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了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场地与形态结构、场景体验与空间组织、材料与建造关系的探索,以及建筑师关于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及公共性质量评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化的行为场所,公共空间设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但设计的表象繁荣和无序发展并不代表多元化和健康的心态,所谓多元发展也并非指各种风格、各种思潮毫无区别地共同存在。面对这种迷离状态,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契合人性复归的设计原则去建构。这一不变的原则即设计的“常数”。也正是这一原则,才促使形成设计思想中的秩序和内在逻辑,并贯穿于公共空间环境的每一个角落。用“常数”统领“变数”,从而使人在环境中能够定位、辨向,得到某种归属感、认同感。这种品格和精神,正是“常数”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个自然山地的观察调研,关注“非设计”现象及其价值参考,探讨游憩活动本质需求,人与环境使用的互动关系以及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景观的内在生存语境,并对当前的“回避矛盾”、“割裂关联”、“阻碍修复”等城市公共景观现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共建筑的"城市公共性"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老生常谈",就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但是这并非建筑师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各种手法,如大型坡道和斜坡、上人屋面和平台、架空层、有顶棚的室外"灰空间"等,彰显对城市公共性的重视。但建筑实际运行后,由于管理成本和管理意识跟不上,这些公共空间往往被后期增加的栏杆、花池、围墙等障碍物隔开,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城市规划对公共性的考虑不足。例如,很多规划中,城市绿地被四面的城市道路围合,表面上是防止绿地被侵占,明晰产权,实际上割裂了城市绿地和建筑的积极关系,造成绿地服务配套不足,活动方式单一。还有近几年建成的高铁站,几乎无一例外地  相似文献   

13.
<正>无噪,就是要剔除展览中不必要的杂音,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到展览所希望传达的氛围中去。对许多人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就是一个由展板、模型和说明牌装饰着的地方。然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项目名称:米兰世博会大门地址:意大利,米兰建筑设计:Alessandro Scandurra-Scandurra Studio Architettura设计团队:Alessandro Scandurra,Nicola Bianchi,Davide Sala,Giovanni Nardin Poe Matteo George结构:Redesco s.r.I.装置:Coprat soc.coop建造:ICG s.r.I,Stahlbau Pichler s.r.I,Fantin S.p.A.,IMG s.r.I  相似文献   

17.
在纽约的时间并不短,盘桓了六七天时间.不过行程安排上有些欠妥——交流、考察都在曼哈顿,我们却住在新泽西州。大家都在调侃,这是在北京参观却住到了廊坊。  相似文献   

18.
自然光设计对于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教育窗口,不仅需要给参观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同样也需要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心理体验。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自然光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不仅可以带来照明,更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理心理环境。文章探讨自然光设计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作用和营造方式,以求自然光设计能够更合理的运用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  相似文献   

19.
Eyebeam工作室("Eyebeam Atelier")是独立电影制作人J. S. 约翰逊(John S. Johnson) 于1996年在纽约创建的一个非盈利性学术机构。其目的是为学生、艺术家提供一个可制作、展出新媒介作品并组织教育活动的场所,来帮助青年人实现他们的理想。 2002年Eyebeam组织了一个“艺术和技术博物馆”(Museumof Art and Technology)的建筑竞赛。选址就在Eyebeam工作室现在所在地——曼哈顿(Chelsea)区的西21街540号。原计划的建筑面积是3 252m2,在投资者买下542~548号后,建筑面积增至8 361m2,预计造价6 000万美元,2003年建成。从任务书来看,这并…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历史中心区.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交流的中心。它体现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公众认可的场所。在保护、更新与开发等诸多矛盾之下,人们缺乏对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认识,往往将其中的历史建筑孤立对待.在修建大量的“现代建筑”时.破坏原有传统风貌与空间格局。如何延续城市的风貌特色,使城市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是城市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