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底片分辨率和航摄照相机镜头分辨率的提高,补偿式航空摄影机的出现,在快门曝光的瞬间,镜头沿飞行反方向位移以补偿航速对成象质量的影响,使成像分辨率大为提高,并为高倍放大纠正奠定  相似文献   

2.
城市下穿公路隧道是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下穿隧道最低点往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隧道的排水系统成为保障隧道安全通行的必要条件。以成都市青羊大道下穿成温路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为例,从下穿隧道排水边沟设计、隧道入泵房排水横截沟(管)设计,以及排水泵房设计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下穿隧道排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
海底隧道不同于山岭隧道,不仅承受围岩的压力,还要承受孔隙水压力的长期作用。以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站-贵州路站过海区间为例,选取3种隧道断面形式,利用FLAC3D和MIDA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渗流场、应力场、围岩塑性区、衬砌内力等方面对3种断面形式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再从经济方面进行进一步论证得到断面3为最优断面。最后将实际工程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相对比,得到数值模拟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小误差,证明断面3为最优断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三峡库区万州过江公用(给水、燃气)隧道输水管工程方案,并针对工程安全可靠性在管材选用、管道防腐和加固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处理措施。作为长江上首个过江公用隧道工程,建成两年多来运行效果良好,为供水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确保了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的正常供水。  相似文献   

5.
南渡江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大型热带河流,其水文等自然条件与我国其他大型河流存在较大差异,河口更是经常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结合对南渡江海口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手段,预测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河段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成果表明,工程段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现状主槽内及司马坡岛的两岸附近,河道等高线总体趋势表现为向两侧推进,主槽宽度加大;受司马坡岛分流、堤防硬边界以及紊乱水流的综合影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向下游有增大趋势。预测的极限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科学埋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纬三路过江通道南岸工程为背景,结合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借鉴该地区类似工程经验,确定基坑降水的影响半径及场区综合渗透系数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基坑的降水计算与设计,详细介绍了疏干井和降压井在基坑降水中的应用。最后,建立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基坑内承压含水层降水效果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降水方案合理可行,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降水方案合理可行,可为该地区其他类似基坑降水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邕江南宁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河工模型试验预测了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河段河床的最大冲深。成果表明,在不利水文条件下,邕江大桥附近特别是左岸受弯道水流影响,河床冲刷较为明显;在上游水库运行及人工采砂影响下,工程河段局部冲刷更为明显,邕江大桥附近洪水后河床最低点高程约为44.75m,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芳  何用 《人民珠江》2010,31(2):14-18
针对广佛过江隧道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隧址附近河道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动床物理模型及实测资料河床演变的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动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磨刀门水道是西江的主要泄洪通道,洪潮动力交汇,汛期径流作用较强,而马骝洲水道是磨刀门水道重要分汊,多年实测地形资料表明马骝洲水道一直处于冲刷状态。极限冲刷洪潮遭遇分析是极限冲刷计算的重要准备工作。利用马口、马骝洲潮位站、内港潮位站多年实测系列资料,作冲刷计算遭遇分析,为极限冲刷计算提供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隧道日益广泛,其排水系统的设计,相对于常规的道路排水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设计方法尚无专门的规范。以深圳市莲塘隧道为例,系统总结了隧道排水设计的方法和特点,并就隧道排水工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隧道工程所在位置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合理确定最大冲刷深度能为保证工程安全和减少投资提供重要设计依据。在分析近年来河道演变特点和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下游仪征水道世业洲河段拟建过江隧道为例,分析工程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文年条件下河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进行了研究。在验证模型水流和泥沙冲淤相似的前提下,确定了动床模拟的不利水沙系列为2007—2010年+1998年+300年一遇洪水流量过程,并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合理预测。最终确定过江隧道断面河床左汊最大冲深为10.85 m,右汊最大冲深为8.87 m,该结果对拟建过江隧道工程而言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珠江三角洲新造水道某过江隧道为例,在分析珠江三角洲洪(潮)水文特性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洪(潮)水过程,采用MIKE11软件构建珠江三角洲网河模型,对其所需水文要素的计算条件进行研究,并探讨过江隧道水文要素计算时要注意的情况。结果表明:并非大洪水产生大流速(下游高潮位),也未必小流量的洪(潮)水位低。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过江隧道、桥梁和码头等涉河工程的水文要素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27日,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运营的、具有第一速度、第一长度、第一隧道、第一规模的国内首条设计时速140公里的地铁快线--成都地铁18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正式进入快线时代。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开通运营仪式并宣布开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出席开通仪式并致辞,电建集团总经济师刘明江,总经理助理张建文;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等领导参加开通仪式并试乘首发列车及电建号主题列车。成都地铁18号线全长约69.39公里,起于火车南站,沿天府大道东侧向南敷设,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岗顶———石牌桥站区间",由于地理位置和施工环境极其复杂、地质差、埋深浅、施工质量要求高,在地铁工程施工中颇具有代表性。本文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主要介绍该区间隧洞拟采取的浅埋暗挖、挖孔桩、超前支护、"CRD"工法、短台阶法等多种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多层及高层民用住宅设计中,为排除阳台雨水及冲洗水,均进行了阳台排水系统设计,满足了居民对阳台的使用要求.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现行的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了阳台上产生返水、臭气跑出等现象.本文就如何改进阳台排水设计作一些探讨.一、阳台排水立管应单独设置目前的设计中往往把阳台排水横管与屋顶雨水排水立管相接,笔者认为这是造成下层阳台返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项目为背景,介绍了现代化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在隧道及桥梁等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BIM模型自带的几何数据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使用专业的算量插件工具对工程量数据进行提取和整理,利用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既保证了工程量的准确性,也有效解决了专业之间的设计矛盾,为后期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河道稳定性和可能的极限冲刷深度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以长江南京河段拟建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的水沙运动特征变化和河道演变,通过河工模型试验预测了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河床极限冲刷深度,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1)数学模型与河工模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2)在不利水文条件下,河床普遍受冲刷。左侧主深槽流速较大,潜洲左缘发生崩退情况;右槽河床冲刷幅度较大,潜洲的不稳定加剧了对右槽河床的冲刷。研究结果可为在该河段进行过江隧道选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珠江过江隧道预制砼沉管施工的总结,提出了适于预制砼沉管的砼裂缝的防止方法和技术措施,同时对自行设计的钢模台车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珠江过江隧道预制砼沉管已取得圆满成功,本文所提出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维数学模型为主,结合实测资料的分析和以往研究成果中综合论证的技术路线对隧道工程所跨越的河流的水文、泥沙条件进行研究,为进生物岛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20年9月27日,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运营的、具有“第一速度、第一长度、第一隧道、第一规模”的国内首条设计时速140公里的地铁快线--成都地铁18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正式进入快线时代。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开通运营仪式并宣布开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出席开通仪式并致辞,电建集团总经济师刘明江,总经理助理张建文;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等领导参加开通仪式并试乘首发列车及“电建号”主题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