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滨海小镇,其三面环山,东南抱海,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作为青岛沿滨海公路的高端旅游发展区域,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城市设计应更好地突出滨水空间特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梳理,营造山水共生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水为自然分隔的城市空间组团结构,突出城水共生;同时,在沿滨海公路和城市公共活动区结合滨水空间营造田横广场、环湖海鲜街、主题酒店区和田横商贸街等富含传统文化的特色区域,突出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
滨水空间是城市水陆界面交汇的活动空间,从不同层面给公众营造了一个多元且独特的互动区域,在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地域文化与历史文脉运用生态技术塑造特色空间来体现。本文主要以陶子湖片区项目为例阐述设计理念与方法,为城市滨水空间整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勇 《规划师》2023,(4):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滨水地区更应把握生态优势,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应以生态建设为基底优化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基于此,上海虹桥前湾地区依据生态特征及区位优势开展了“城水交融”的生态城市设计,以“五分水景五分城”的设计意向为指引,塑造因水成形的生态城市、向水而居的健康城市、因水而兴的多元城市,并通过构筑空间格局、强化风貌要素管控、营造健康宜居的魅力特色空间、打造创新多元的空间单元等手段,给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设计前湾“答卷”。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南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滨水区域开发迅猛、生态脆弱、特色衰退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市茶园新区苦溪河流域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景观生态、触媒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以河流水系生态安全策略为触媒,引导滨水区域城市骨架的调整,催化滨水区域高效的生态修复进程。此外,该触媒效应能进而引发亲水活力水岸的规划设计策略,并据此营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最终达到该城市片区内景观生态和景观文化双赢的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滨水空间是区域重要的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发展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城市人居空间的聚集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新形势下,探索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导滨水空间存量用地更新、提升滨水空间公共效益、展示山水与地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剖析闽江福州段沿线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与规划挑战,从生态、空间、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综合提升的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以期创造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典范。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西省“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推动城市生态滨水景观的发展,会昌县将湘水文武坝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作为三江六岸滨水公园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城水共融生态新局面的主要廊道。为此,以该项目为例,通过现状空间地形梳理、植被空间营造、植物色彩搭配、质感与形态的对比等方面,探索如何让狭长的防洪滨水绿地空间更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含山城滨水公园营造了绿色生态环境,建立了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存、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公园既是休闲景观中心,又集中体现了区域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堤岸则以各种驳岸形式,组成生态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系的自然本底基础是影响城市发展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从当前成都市中心城区河流水系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回溯和总结古代成都城水关系的历史智慧和经验,将成都古老的水生态智慧和经验进一步应用在现代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中,并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现状空间生态结构,从强化水系格局、增强河流生态功能、完善水绿网络体系、提升河流文化特色、丰富滨水区域公共服务功能方面,对未来成都市中心城区城水关系的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营造"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为总体目标,以水系为基础,组织城市功能,构建城市生态,使水充分融入城市形态,修复城、河关系和人、水关系,提供城市游憩环境,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联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以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中的涤心雅境节点设计为例,探究以生态、宜居、人文为研究目标,以生态营城为理念来实现城市滨水空间的重塑,营造多维度的滨水游览慢行体验,实现滨水空间的拓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11.
城市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旨在合理构建生态结构与格局,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撑。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建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事件影响下进行的。赛前建设围绕规划核心区域和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重点打造集文化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广场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赛后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滨水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分析西安灞渭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建设目标,总结分阶段实施的要点步骤,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从多个维度为类似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内河构成了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空间,对城市滨水景观改造,是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增城市增江借助亚运龙舟赛场建设启动两岸滨水景观建设,但因该河段存在生态、历史等多种影响因素,景观的规划设计引入适应性城市设计理念,探讨适应滨水地带特性的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建构生态、多样化、可持续的滨水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空间是滨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破坏、发展不均、城水不融等。因此,了解滨水空间的现状,认识滨水空间的本质,探讨其制约和机会,是滨水城市发展和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剖析,总结出滨水空间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包括生态性、视觉性、可达性、地资性因素。并以广西柳州市“百里柳江”规划中标项目为例,具体提出六个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分别是生态优先策略、视觉立面建构、立体交通组织、复合功能用地、活力场所塑造和价值提升引导。结果表明,可持续、受众广、创新型滨水空间是基于生态保护下多因素综合调配、巧妙利用潜力与挑战,充分发挥心理及文化作用,结合国家与地方政策,通过前瞻性规划设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吕昀  袁敏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8,26(10):146-147
滨水步道是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线性空间元素,其空间节点的设置与营造是滨水区域中城市设计的关键点。该文以城市滨水步道上的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空间环境结构出发,分析并归纳节点空间的典型元素,概括空间节点的设置,总结空间节点的营造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汉源新县城萝卜岗地区是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水库的一部分。规划从整个汉源新县城区的水系入手,对规划区域进行分析和定位。通过对汉源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对规划区域及其周边现状的敏锐洞察,提出城市风貌区、湿地景观区、河口自然风貌区三大规划主题。在满足滨水地区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和提供良好的步行系统等共性的同时,强调历史脉络的延续、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汉源新县城滨水区特定区域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的城市绿地设计品质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历史文化传承、优质的生态环境、城市特色空间营造要想有所创新和突破,借助园林景观破解发展困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题文化是城市设计特质性、使用者认同感的重要表现媒介,对城市绿地,尤其是滨水绿地的景观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滨水绿地特征的研究,剖析滨水绿地中文化元素的表达方式,以文化元素景观特色的营造来体现城市的特色、文化及城市精神。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来宾市红水河滨水景观项目为例,以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深入营造城市特色绿地空间,期望对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营造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公园建设是城市自然生态恢复与人文景观重塑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渭南市西海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自然与人文共融的理念,营造一个自然适宜、生态涵养、砥砺文化、功能完善的城市滨水空间,旨在为同类型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滨水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对于黄土沟壑、干旱地区的延安市尤为珍贵。如何挖掘该资源的潜力,通过文化要素的注入强化该空间在城市公共生活组织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延安市方塔水库滨水空间——"知水园"设计实践为例,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出发,以本土文化和水文化为主线,通过文化因子梳理、传统空间营造和文化要素的加载,力图打造具有传统意蕴和文化内涵的滨水空间,为滨水文化休闲空间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纪金喜  高祝敏 《居业》2023,(1):98-100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区域多元化。水作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与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纵观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营造现状,很多城市对滨水空间的营造也从一开始的忽视到现在的越来越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城市滨水空间概念以及营造价值出发,阐述了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的具体原则,随后分析了当前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城市滨水空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与空间构成,承载着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居民居住、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地域文化形象的名片.本项目位于有着"湘鄂川之孔道"的湖南龙山,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龙山县城区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滨水景观较差、水系污染严重、公共空间缺失等,其在充分了解项目综合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信息前提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地域场所精神和人文文化,并基于"人文艺术公共性"设计理念,以水系治理、生态景观打造、公共空间营造、滨水活力激发等为规划目标,对城市原有水系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通过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弘扬生态文明,将龙山塑造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