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110 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重点应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建模,模拟雷击杆塔情况,分析研究易击杆塔及附近多基连续杆塔线路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对线路耐雷水平、绝缘子串闪络相以及导线中雷电冲击过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下,线路的耐雷水平提升变化不尽相同;高于线路最高耐雷水平10%的雷电流造成的绝缘子发生闪络的杆塔和相别有所不同;低于线路最低耐雷水平10%的雷电流造成导线中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峰值和衰减速度均有所不同。结合线路避雷器造价高、工程量大以及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对于110 kV上字型杆塔建议采用两边相安装线路避雷器来提高其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某实际仿真线路为实例建立了上字型杆塔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其安装单相、两相和三相不同避雷器组合,分析了避雷器在不同安装方式下对杆塔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得出35kV上字型杆塔以两边相同时安装线路避雷器防雷效果最佳。工程实践表明,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防雷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10kV线路型避雷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具体的线路杆塔 ,采用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 1 1 0 k V线路的耐雷水平进行了计算分析 ;具体比较了安装线路避雷器和未装避雷器时雷击杆塔以及雷击线路的耐雷水平 ;分析了雷电流的模型、接地电阻、避雷器最大耐受冲击电流、避雷器热容量等对线路耐雷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4.
110kV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于雷电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线路 ,采取各种传统综合防雷措施有时难以奏效。由于近些年 1 1 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简称线路避雷器 )的研制成功 ,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从分流的角度 ,通过对雷击杆塔时 1 1 0 k V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实验 ,在理论上分析了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线路避雷器在实际运用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描述某110 kV线路带绝缘子间隙避雷器爆炸事故,根据爆炸现场实物情况、现场雷电监测数据以及邻近杆塔实际测量情况,分析避雷器爆炸的原因,采用EMPT软件模拟计算雷电流下,线路有无避雷线和杆塔接地电阻大小对线路避雷器能量吸收的影响。建议架空线路在无法安装避雷线时,要尽可能降低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以降低线路避雷器烧损率。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某煤矿35 kV架空线路为实际背景,利用ATP-EMTP仿真软件计算雷击杆塔情况下线路系统的反击耐雷水平。结果表明:对于线路处于易击段的杆塔,在特定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下,在杆塔的不同相加装线路避雷器,系统的反击耐雷水平具有很大差异。对于该类型的线路杆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方案,这样既可以使线路系统反击耐雷水平达到预期效果,又能够给防雷施工节省开支、带来便捷。仿真计算结果对35 kV线路防雷设计、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杆塔接地装置作为110kv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输电线路接地装置的主要形式,重点围绕放射性接地装置和闭合环形接地装置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庆明 《云南建材》2011,(19):146-147
本文结合一起110kV输电线路B相断线故障及引起的其他故障,通过与AC两相接地故障的对比,探讨了单相断线和AC两相接地故障现象的异同,为其它专业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种便捷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污闪是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高海拔、重污秽地区某110 kV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污秽测量,绝缘试验以及高海拔地区绝缘子统一爬电比距进行修正计算等综合分析,得出随着环境污秽加重,线路跳闸杆塔绝缘子绝缘配置不满要求是引起本次线路污闪跳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调爬、及时清扫、涂PRTV防污涂料、采用复合绝缘子等措施,防止污闪跳闸发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部分地处山区的煤矿35 kV输电线路频繁出现雷击跳闸或断线事故,通过现场调研,采用仿真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某35 kV输电线路的雷电流幅值,提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合理加装线路避雷器等抑制措施,并通过仿真分析和现场应用验证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750 kV敞开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避雷器配置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电力系统中,避雷器的配置直接影响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750 kV变电站的避雷器配置对输电线路工频、操作过电压以及变电站设备节点上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并校验了这些过电压情况下避雷器的动作负荷。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将变电站避雷器统一配置为Y20W-600/1380型避雷器,设备的绝缘裕度和系统过电压满足要求,并均衡了避雷器的动作负荷;将变电站避雷器统一为Y20W-600/1421,仍然满足设备的绝缘裕度和系统过电压要求;通过调整设备间距和设备位置,可考虑将出线高压电抗器旁避雷器简化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关于多腔避雷器以及具有绝缘子和避雷器两者性能的新型避雷器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和实际野外运行经验。得出结论:MCS系统主要用于保证雷电过电压冲击放电后的灭弧动作能够顺利完成;MCS系统为开发简单高效的避雷器提供了可能;作者成功开发出了多腔绝缘子避雷器,该避雷器将MCS安装在绝缘子圆盘周围,且没有对绝缘子性能造成任何折损。运用这些新型设备保护6~40.5 kV的架空线,可在不使用避雷线的情况下防御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的侵袭。在过去6年的实际运行经验中,MCS展现了其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电力企业中的110kV架空输电线路中的工作巡视是确保安全性生产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经常能够很好地全面了解110kV架空输电线路各个设备工作运行的健康情况、线路的防护区情况何其环境的条件变化对于配电线路能够安全运行的影响,能够有效并且及时发现电路设备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和隐患威胁,并且还能够为输配电线路中各个设备的检修工作、维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分析11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有效对策,才能够进一步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电力是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而为了保证电力的畅通,电网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能质量,尤其是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架设城市电网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本文将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阐述架空输电线路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若干的优化方案,希望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完整是电路有效传输的前提,文章对110 kV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入,电力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在不断改革自身体制,创新自身技术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状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电网建设不遗余力,而电网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输电线路的架设施工。如何利用适合的技术以保障电网建设的效率与质量,便成为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便是笔者结合实际,通过对一些注意事项的分析,对一些细节技术的强调,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此类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现有条件为基础,探究110 kV鸟粪闪络机理。首先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新型鸟粪推进装置,在不加电压情况下进行自然状态下鸟粪下落过程的模拟,根据其中几种典型的鸟粪形态用铜丝验证了鸟粪连通两极为最严重短路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得出鸟粪闪络故障实际上是线路经电阻单相接地故障,该接地电阻大小为20~300 kΩ之间,并结合仿真给出了电导率是影响鸟粪闪络的最敏感因素;最后通过实验给出110 kV线路容易发生鸟粪闪络的区域,给110kV线路鸟害防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争荣 《云南建材》2010,(9):144-146
本文通过对一起110kV输电线路B相断线故障及引起的其他故障分析,与AC两相接地故障的对比,分析了单相断线和AC两相接地故障现象的异同,为专业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种便捷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某段35kV架空输电线路为例,根据设计规范、该段线路所处的具体地理状况和负荷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明确了线路的设计总体要求.通过输电线路负荷的有功年最大负荷曲线绘制出年持续负荷曲线.由计算出的输电导线的经济截面积,完成输电导线的型号选择.并对所选取的导线型号进行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检验.进一步对避雷线、杆塔和绝缘子等方面对整个输电进行设计和选取,从而确定整条输电线路的基本设计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架空输电线路地线上的电能损耗虽然在电网中的损耗所占比例不大,但是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线路越长,地线上的电能损耗就越大,因此如何降低地线损耗,合理选择地线的运行方式变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了电能在地线上产生损耗的原因,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地线运行方式的全寿命周期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对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分段绝缘的运行方式,并对地线进行合理换位,可有效地减少地线上的感应电压,使电线上的损耗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