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采用预乳化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对进行丙烯酸酯/苯乙烯乳液聚合,并考察了种子预乳液用量、顶底料中乳化剂用量与配比及不同类型乳化剂配伍对乳胶粒径与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和加料方式对聚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滴加乳液聚合法制备室温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交联单体、乳化剂和分子量对乳液性能及印花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来制备苯丙乳液,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NP)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P-10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增加,乳液化学稳定性增加,乳液粒子平均粒径减小,乳液黏度增加,乳胶膜吸水率增加;随着NP乙基化值的增加,乳液的玻璃化温度呈下降趋势,乳液的流变性不受NP-10用量的影响。因此,在制备不同用途的苯丙乳液时,必须严格控制非离子乳化剂NP-10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工艺,以反应性有机硅单体为原料进行自分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探讨了乳化剂以及有机硅种类、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涂膜表面进行红外光谱及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采用种子乳液为基础的预乳化工艺制备的有机硅丙乳液性能稳定、成膜性优异。当有机硅用量为12g时,所得到的以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为主体的表层涂膜,具有较好的自分层效果,有利于实现自清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自固化复合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氧树脂溶于丙烯酸酯混合单体中,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自固化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和稳定剂用量、环氧树脂的含量以及体系中羧基与环氧基摩尔比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体系中环氧树脂对复合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和稳定荆的用量、体系中羧基与环氧基摩尔比值和环氧树脂的用量都对乳液聚合以及复合乳液的性能产生影响;随体系中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单体的转化速率降低,但复合乳液涂膜的吸水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6.
核/壳型网印粘合剂的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树 《印染》1999,25(3):8-9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网印粘合剂;研究了乳化剂和水溶性单体用量,以及核/壳两阶段乳化剂用量比和核、壳单体用量比对合成网印粘合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采用反应性乳化剂进行预乳化处理,以达到细乳液聚合的粒径要求并提高单体转化率。文中主要研究了反应性乳化剂种类、用量及配比对单体细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剂种类为非离子乳化剂ER-10与十二烯基琥珀酸钠(DDSA)复配,相对单体用量为5wt%,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3∶1,通过高压均质机进行预乳化处理,处理压力和次数分别为100MPa和6次,此时得到稳定细乳液的粒径为202nm,有效保证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且有机硅单体转化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滴加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的室温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功能单体和交联单体对胶膜手感和抗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丙烯酸聚醚磷酸酯作为反应性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硅氟苯丙乳液。讨论了丙烯酸聚醚磷酸酯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及乳液膜的黏着性、耐水性、耐腐蚀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聚醚磷酸酯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5%时,无凝胶产生,平均粒径68nm,乳液稳定。用FTIR、DCS对聚合物的结构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对所成膜的形貌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表明所得硅氟苯丙乳液具有良好的黏着性、耐水性和耐腐蚀性,阻燃效果也比对照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并结合预乳化工艺,选用乳化剂K-12与高效乳化剂OP-10进行复配,以St、BA分别为硬软单体,DAAM、ADH和AA为功能性单体,APS为引发剂,Na HCO3为缓冲剂。在核壳反应温度分别为75℃和90℃,转速200r/min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固含量为30%的具有核壳结构和良好上光效果的苯丙乳液。通过改变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功能性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保温时间,探讨其对乳液转化率,稳定性及上光效果的影响,以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制得具有较高转化率和稳定性的乳液,在用作表面上光剂时可明显提高纸张光泽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乳液聚合方法,通过种子乳液聚合,选用合适的聚合单体,探讨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的品种及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反应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防钻绒涂层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乳液聚合方法,通过种子乳液聚合,调整单体比例,控制引发剂和乳化剂的品种及数量,合成高亮度、高光泽、多用途的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13.
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及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转变法对氧化聚乙烯蜡进行乳化制备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用于皮革涂饰。考查了乳化剂种类、用量、乳化温度及机械搅拌速度等主要因素对乳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的乳化剂体系为OS-15与K-12或OS-15与1631,质量比分别为m(OS-15)∶m(K-12)=1∶3或m(OS-15)∶m(1631)=1∶1,其总用量分别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和20%,乳化温度为90~95℃,机械搅拌速度为500~1000 r/min,可制备出均一稳定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皮革涂饰表明:使用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涂层蜡感及润感较强,可增强皮革的真皮感效应,适用于软革的涂饰。  相似文献   

14.
以醋酸乙烯酯(VAc)、苯乙烯(St)和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普通无规乳液共聚和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窄分散的三元共聚物乳液.对普通无规乳液共聚中丙烯酸乙酯单体加入量和核壳乳液聚合中不同投料顺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元无规乳液共聚中,转化率随着丙烯酸乙酯单体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核壳乳液聚合中,以醋酸乙烯酯均聚物和P(VAc-EA)共聚物为核的核壳乳液聚合,转化率高于以苯乙烯均聚物或P(S-EA)共聚物为核的核壳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15.
For milk-based emulsion products such as canned coffee or tea, the addition of bacteriostatic emulsifiers is necessary to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heat-resistant sporeformers. Since bacteriostatic emulsifiers often cause the destabilization of emulsions, other type of emulsifiers, such as stability-enhancing on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emulsions. Four milk-based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from powdered milk combin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emulsifier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emulsions, which was det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 creaming layer after 3 months of storage,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emulsifier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ζ-potential, and the amount of proteins and phospholipids present in the cream layer (separated oil droplets) in the emulsions were measured. Only the amount of proteins adsorbed onto oil droplets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emulsion stability, that is, the more proteins adsorbed, the higher the emulsion stability. SDS–PAG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κ-casein and β-lactoglobuli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mulsion stability by adsorbing onto the oil droplet surface.  相似文献   

16.
乳化剂因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不同对油脂乳化效果表现出固有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因加入辅助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甘酯、蔗糖酯和吐温20为乳化剂,以白果直链淀粉及阿拉伯胶(质量比1∶1)为辅助剂,对橄榄油进行乳化,考察了辅助剂加入前后在不同制备方法(先油后水和先水后油工艺)和乳化剂添加量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乳化剂时,经外观观察,在三种乳化剂添加量相同时,吐温20的橄榄油乳液稳定性较好,其次为蔗糖酯、单甘酯;加入辅助剂后,乳液的乳化状态较单一加入乳化剂的好,乳液黏度、粒径和浑浊度均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下,由蔗糖酯制备的橄榄油乳液黏度较低,粒径和浑浊度较小,稳定性较好,吐温20及单甘酯次之;辅助剂加入前后,先油后水工艺制备的橄榄油乳液的稳定性总体优于先水后油工艺的。  相似文献   

17.
环氧基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姣  王树根 《印染》2004,30(16):10-12
采用乳液聚合法,由D4开环聚合、硅烷偶联剂KH560共聚改性制得透明的环氧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讨论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催化剂用量与单体转化率的关系及乳化剂用量、滴加时间对乳液透光率的影响。应用结果表明,用该助剂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和手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种子乳液的量、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相变物质正十八烷(n-Octadecane)为芯材,苯乙烯(St)一甲基丙烯酸(MMA)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MicroPC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制备的MicroPCMs进行了性能测试。该体系中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的成囊性有显著影响。实验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乳化剂,获得了相变热焓为137.5J/g的表面光滑、粒径在6μm左右的MicroPCMs。热处理实验表明微胶囊的应用温度在180℃以下。  相似文献   

20.
王春玲  孟祥晨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329-332,400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通过机械搅拌方法制备O/W乳状液。通过乳状液的离心稳定性、粘度和乳状液的显微结构,研究不同HLB值的复合乳化剂及含量、脱脂乳粉溶液的浓度以及油和水比例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最终确定较佳的乳状液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当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其HLB值为9.6、复合乳化剂含量为16%(w/w)、脱脂乳粉溶液浓度为25%(w/v)、油与水比为1∶1(w/w)时,可以获得状态较好的乳状液,此时乳状液的离心稳定性最高,可以达到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