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防腐挑战测试方法对市面上常用的3类表面活性剂(癸基葡糖苷(AP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与3类防腐剂(尼泊金甲酯、苯甲酸钠、苯氧乙醇)不同搭配的防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PG和APG+CAB对3种防腐剂均有拮抗作用,AES和APG+AES仅对尼泊金甲酯和苯氧乙醇有相同的作用效果,而CAB和CAB+AES对3种防腐剂均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尼泊金甲酯在AES和APG+AES体系中发挥出较强的防腐作用,苯甲酸钠在CAB体系中防腐作用最强,而苯氧乙醇仅在AES和APG+AES体系中对细菌有很强的防腐作用。同一种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防腐剂的作用影响都不相同,而同一种防腐剂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中也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化妆品中不同防腐剂之间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功效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效应,总结了防腐剂的应用所需注意的影响因素,为防腐剂的复配和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化妆品中不同防腐剂之间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功效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效应,总结了防腐剂的应用所需注意的影响因素,为防腐剂的复配和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塑料科技》2017,(7):42-46
采用表面张力仪、粒径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ET-co-PEG)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深入分析了PET-co-PEG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影响。结果表明:PET-co-PEG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之间具有强烈的电性相互作用,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及两性表面活性剂LAB则均未与PET-co-PEG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此外,PET-co-PEG的加入使得AES胶束的粒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洗涤剂的起源及发展、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损伤以及为了降低这些伤害在配方设计上所做的一些改变,并对洗涤剂向温和性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并对其测定机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日用化工等领域。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阴离子和非离子两类,其作用机理不同于普通油脂所用的极性,是通过与脂肪酶的表面结合而起到乳化去污的作用。在生物催化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将阴离子和非离子两类物质以静电或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合体,以达到增强或降低催化活性的目的。生物催化中,往往通过模拟酶与反应底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提高其活性,以实现更好的催化效果。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生物体内酶结合后进行催化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脂肪酶活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催化剂对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反应过程中作用和机理与普通溶剂或常规油脂体系中所用溶剂所起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复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机理及规律的研究,可通过计算混合溶液表面层和胶团中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_σ、β_m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使混合体系表面活性显著增强,加入非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其溶解性能明显改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是活性剂离子的“互憎”(或排斥)作用占主导,还是“内聚”(或吸引)作用占主导;而无机盐、醇类、高分子化合物等添加剂的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 ,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和芘的疏水因子随大分子浓度的变化 ,从而探讨了疏水链相似而亲水基不同的 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LS -5 4)和月桂酸钠 (C11COONa)与两种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黄原胶 (XC)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疏水链长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取决于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共存时,存在相互作用,体系黏度,表面张力等性能将发生变化。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协同效应或非协同效应,相互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电荷、疏水性、胶束形状以及聚合物的结构、线性电荷密度和介质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综述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相互作用机理及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性质和应用,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阅读五十多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种典型表面活性剂对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体系性质的讨论,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本不仅阐明了近四十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概况,并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读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两性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十四烷基甜菜碱(C14BE)与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在pH=2时,两由于静电吸引作用面形成复合物pH=7时无复合物生成,但对彼此的性质仍有影响。外加盐促进了两间氢键的形成,使pH=7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探索了新型表面活性剂(OEMD-20)对三芳甲烷染料C.1.酸性蓝9(AB9)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染料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结果表明:AB9在水中的聚集导致其最大吸收波长蓝移;在CMC以下,OEMD-20与AB9分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对,不影响其最大吸收波长;在CMC以上,OEMD-20与AB9的相互作用导致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染料分子通过静电引力进入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彼此间被隔离起来,防止了染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荧光技术在研究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及相互作用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在阐述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相同电荷混合体系及相反电荷混合体系的不同相行为特征的同时,介绍了NMR弛豫技术和冷冻蚀刻电镜在研究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溶液的界面吸附行为的研究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为主线,介绍了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溶液界面吸附的2种机理,以及LB膜技术和流变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从实验技术角度,对包括表面张力、电导率、流变法、平衡渗析、现代量热技术、核磁光谱、光散射技术、荧光探针、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等方面的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简要评述了各种实验技术手段的特点,介绍了核磁共振法、现代量热技术中的等温滴定量热法具备的独特优势,重点阐述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碱性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道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碳链的脂肪酸钠对碱性脂肪酶的作用,并力图给出可能的作用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明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许多科技领域,如生物、医学、日用化工、感光工业等都经常遇到表面活性剂与明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其间的作用机理是很有意义的。关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明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形成络合物,它们之间是静电力的相互作用。Knox通过对含有一定量明胶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研究查明,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可以反映明胶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荧光法研究表面活性剂CTAB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CTAB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BSA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求得它们在l6℃和25℃温度下的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n;计算得出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关热力学参数(25℃);CTAB和BSA主要凭借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结合。同时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A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与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的胶团聚集数(N)并研究了BSA对其临界胶团聚集数的影响。且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水杨酸钠(NaSal)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AB与NaSal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较强的粘度行为,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同时NaSal/CTAB溶液的电导率以及表面张力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