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夫  朱东保  钟兢军 《节能技术》2005,23(4):302-305
不同周向和轴向位置的压气机叶栅上安装1/2轴向弦长翼刀的叶栅出口流场测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叶栅总损失随翼刀周向位置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翼刀靠近压力面时叶栅总损失降低。翼刀安装在流道前半部的最佳周向位置是距离吸力面60%相对节距处;安装在流道后半部的翼刀最佳周向位置是距离吸力面80%相对节距处。通过对比初步探讨了翼刀减小二次流损失的机理:一方面通过降低流道内端壁附面层内横向压力梯度,减弱低能流体向吸力面/壁角区的堆积;另一方面是通过产生的反向翼刀涡限制马蹄涡的压力面分支发展,从而减小通道涡的尺寸和强度。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冲角下端壁翼刀安装在不同周向位置的压气机叶栅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栅总损失随翼刀位置的变化趋势是远离吸力面时损失降低,靠近吸力面时损失升高,冲角变化时叶栅总损失降低的最佳翼刀位置发生变化;在距离吸力面位置70%相对节距处安装翼刀后叶栅总损失在一定的冲角范围内(-9°~+6°)仍然比常规叶栅低。在负冲角下,安装翼刀对流道内流动的影响有随冲角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正冲角下,安装翼刀对流道内的影响有随冲角增大而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端壁加装翼刀的涡轮静叶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翼刀对叶栅沿流向各截面二次流及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翼刀改善二次流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叶栅的二次流特性比较,翼刀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端壁附面层内横向压力梯度,减弱了低能流体向吸力面/壁角区的堆积;另一方面产生反向翼刀涡,限制了马蹄涡压力面分支的发展,从而达到减小通道涡尺寸和强度的目的.最后,还对几个不同高度的翼刀方案进行了比较,发现翼刀高度为2/3δ时,对二次流的控制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静止顶部间隙的常规透平直叶栅和透平正弯叶栅的流道和间隙进行了测量,得到流道及间隙内的详细参数。结果表明:顶部间隙的存在对叶栅的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使叶栅上半翼损失明显增高,叶片正弯曲减小了叶顶后的横向压力梯度,削弱了泄漏流与端壁横流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叶栅的流动损失,明显改善了叶栅的出口流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小径高比透平环形静叶栅的吹风实验证明:在内、外壁为圆柱面的叶栅中,采用正倾斜叶片,既能将流道根部附面层“吸入”主流区,消除径向二次流,显著降低叶栅内的能量损失,又能控制下游流的分离,减小掺混损失,明显改善下游流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理解压气机叶栅通道内的非定常流动结构,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来流附面层厚度和稠度变化对叶栅通道内涡系结构及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来流附面层增厚将导致端壁处流体的轴向动能降低,使得马蹄涡压力面分支更早地流向相邻叶片吸力面;来流附面层越厚,通道涡在叶栅尾缘沿展向抬升的高度越高,角区分离的范围也越大;叶栅的总压损失随附面层增厚而增加,附面层损失增加显著,二次流损失有所增大;稠度较低时叶栅吸力面表面存在分离,会对通道涡及角区分离产生影响;稠度增大,横向压力梯度减小,叶栅流道的速度分布更均匀,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减小,角区分离的范围减小;稠度增大使叶表不再分离时,总压损失显著降低,但稠度继续增大会使气流与叶片表面的摩擦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7.
近零冲角下环型压气机叶栅的弯曲叶片表面静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型扩压叶栅实验风洞上对近零冲角进口流场畸变下的常规直叶栅、正倾斜叶栅、正弯曲叶栅、S型叶栅进行了叶片表面静压测量,分析了不同的弯曲叶片对表面静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弯曲叶片、正倾斜叶片和S型叶片可以提高根部静压.减小了低能流体在轮毂区的堆积,流场结构大为改善,轮毂区的气流分离和堵塞减轻,提高了扩压能力,降低轮毂区的端壁损失。  相似文献   

8.
闻洁 《汽轮机技术》1998,40(3):149-150
在综合考虑了叶片叶栅损失机理和流向微槽表面减阻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叶片表面和叶栅端壁上具有流向微槽时叶栅的气动性能。分析认为流向微槽可以改善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况,起到降低叶栅损失、提高叶栅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攻角对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栅吹风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攻角变化对具有较大前缘半径和进口楔角的透平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测量在出口马赫数为0.8、攻角-61.0°-+4.0°内进行,对应的雷诺数为6.0×105.在试验验证数值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对叶栅流动损失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攻角变化对试验叶栅型面损失中吸力面与压力面边界层损失、尾迹损失和端部次流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当攻角从+4.0°变化到-41.0°时,叶片表面没有发生流动分离,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系数变化幅度不超过0.21%;在负攻角很大(-61.0°)时,压力面边界层发生流动分离,型面损失急剧增大;具有较大前缘半径和进口楔角的试验用叶栅表现出良好的变攻角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孔探针分别测量了6~26°不同攻角下,大转角高扩压度叶栅及增加小叶片后叶栅的出口流场。结果表明:大小叶片叶栅中,小叶片改善了设计工况下叶栅内部流动,抑制了大叶片吸力面及端壁角区流动损失向叶栅中部的发展;在较大与较小攻角时,叶栅流动损失明显增加;大攻角时大小叶片叶栅出口中部区域速度场得到明显改善,其余工况通流能力变化不大;大小叶片叶栅在所有工况下,出口截面上气流转角整体平均约增加3~5°,表明气动负荷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主要叙述了省煤器的磨损处理,对省煤器的设计,安装与运行提出了防磨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爆燃燃烧对火焰辐射光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花塞光纤传感测量系统对BJ492Q汽油机爆燃燃烧进行测量和研究,分析了爆燃燃烧时火焰光辐射的变化情况。正常燃烧时,CH(431.5nm),C2(516.5nm),H2O(588nm)自由基的光强曲线出现双峰值,着火延迟期内自由基光辐射。爆燃较强工况时,只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碳粒子热辐射,峰值处出现剧烈波动,相位提前,无自由基的光辐射。试验表明,火花塞光纤传感器完全可用于爆燃测量。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台发动机上通过燃用属于同类别的两地天然气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天然气(CNG)成分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成分的差异导致发动机的空燃比发生变化,是造成发动机性能与排放产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控制发动机空燃比在较小范围变化,可以减少天然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居民消费全流程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合理界定居民消费内容及活动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思想,对居民衣、食、用、服务、行、住等消费的全流程能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2005年居民各项消费的全流程能耗现状,并对2010年、2020年、2030年的居民消费全能耗状况进行了预测,得到了居民消费全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40%以上等一系列重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宏 《锅炉制造》2006,(1):46-47
压扁试验是重要的工艺试验,以日常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为基础,针对常用锅炉管材进行了压扁不合格极限高度试验,为减免压扁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T-Power的LPG燃气组分对发动机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单缸点火式LPG发动机在GT-Power中仿真,来研究LPG组分及其比例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LPG组分对污染物的排放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丁烷比例的增加,CO和HC的排放增加,而NO_x减少;其中,CO、HC排放最少的是Fuel 1#,NO_x的排放最低的是Fuel 3#;考虑到综合排放性能和动力性的同时,丙烷与丁烷比例为7:3时最佳.  相似文献   

17.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0,20(14):1315-1320
The two targets including the ratio of maximal composition RXM and the minimum for operating area SMI have been proposed for judging the flammability of the alternative to CFCs and HCFCs in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Analytic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illustrate that for different flammable refrigerants, the RXM and SMI are differ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efrigerants are also different, which depends on the flammability of the refrigerant.  相似文献   

18.
基于喷雾可视化装置的碰撞喷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套由定容室、供油系统、控制系统、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的定容弹喷雾可视化试验系统.利用系统对不同背压下,带有中央凸台的TR燃烧室的碰撞喷雾分布特性进行高速摄影研究.通过分析喷雾照片可知随着背压增加,油束的贯穿距减小,喷雾分布的扩散度提高,喷雾锥角增大,碰壁后喷雾空间分布更加均匀,观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成相清晰、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排气成分的发动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体分析仪测量发动机5种排气成分(HC、CO、NOx、CO2、O2)的干浓度、由台架实验得到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消耗特性参数,基于这些测试参数,推导出发动机排气性质、混合气空燃比、充气效率、污染物比排放等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开展了灵敏度分析。由此,开发了以发动机台架测功和气体分析仪为硬件平台的发动机综合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测试及分析的软硬件系统,并实现对某增压柴油发动机增压性能的评价、某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化油器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电控柴油机喷油器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电控柴油机喷油器的仿真模型,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控柴油机喷油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喷油器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喷油器响应特性的一些方法,仿真结果为电控柴油机喷油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