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有好烟、云南有好茶,但云南为何没有一款知名白酒品牌?云南白酒业怎样才能独辟蹊径,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突围道路?8月28日,在昆明市的南亚风情园,由云南地道酒业赞助,《新食品》打造的云南酒业营销策划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的多位酒类营销、策划专家,与近150家云南白酒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一道,共同探讨了云南白酒的现状与出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2001,(5)
云、贵、川出好酒,论山、论水、论气候,云南应居其首。云南自古出好酒,但因山高水险路难走,至今未成名酒。云南是一个酒的消费大省,每年消费各种品牌酒约20万吨,自己却因历史原因,始终未能形成权威品牌。为此,云南省政府1987年立项,要建成云南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树立云南自己的领头性白酒品牌,结束云南只有好烟的历史。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厂总资产达30个亿的云南商业集团的肩上。经过十多年时间的酝酿,云南商业集团的控股企业——南熊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担此  相似文献   

3.
王瑛 《新食品》2012,(3):182-183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发展战略部署,到“十二五”期末,使得贵州“两烟”和白酒工业要分别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1月12日,由贵州烟酒茶三大产业支柱企业——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茶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以“盛世好礼·贵州金三贵”为主题的贵烟贵酒贵茶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暨“三贵”高端品牌品鉴会在贵阳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4.
张进 《新食品》2005,(24):14-14
郭先生提出“身份、品味、豪气、福气、快乐”可能是白酒品牌的归属的论断非常有价值。长期以来,白酒品牌建设一直重复在“挖历史”。其实“挖历史”不过是为了强调产品的稀缺性,提升品牌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5.
王涛  孟宪忠 《酿酒》2005,32(6):21-24
我国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而白酒品牌名称是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白酒品牌命名已经从产品的“功能诉求”阶段进入到“文化诉求”阶段,但依然难以赢得消费者心智。随着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消费者会更加注重品牌个性,因为品牌个性最终将体现消费者(人)的个性。因此,新一轮白酒品牌竞争的制高点是“品牌人性化诉求”———将品牌的核心内涵赋予“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旭 《新食品》2012,(19):110-111
今年以来,在各地政府严格控制“三公消费”的大背景下。高端白酒的销售遭遇了困境,但这也给次高端、中端白酒及区域白酒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可以使这些品牌快速地完成产品升级,有利于区域品牌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向宁 《新食品》2006,(11):25-25
说列“河北白酒板块”,也许业内没有多少触动,但说到区域强势品牌,那么谁也无法忽视河北白酒中的衡水老白干、板城烧锅以及山庄老酒。因此,关注上述品牌的强势之路,对于业内重新认识“河北白酒板块”的力量,无疑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1,(6):119-119
中国的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的“历史”也就成为了品牌自身的同质化焦点,许多白酒品牌的核心概念更是接近雷同。同样,白酒营销的同质化也是利润的最大阻力。那么,“品牌文化”和“营销手段”同质化后,就真的没有“利润型”白酒品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徐伟 《新食品》2010,(23):100-102
近年来,广大中小白酒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方面,处于一、二线阵营的白酒品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上延下伸”运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正不断增强。在很多白酒消费的主力市场,新白酒品牌的成功几率正在逐年递减。面对这一情况,中小白酒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0.
李金昕 《新食品》2013,(21):146-147
上世纪末,在白酒市场风起云涌的机缘下,“今世缘”品牌在高沟酒厂的重组中蜕变而出,以亲切的“缘文化”为品牌诉求,在充斥着高贵、奢华等“俗文化”概念的白酒世界里独树一帜,并凭借这“缘文化”的普适特点,一举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白酒品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方燕北 《中国酒》2007,(1):48-48
吴向东 华泽集团(原金六福企业)董事长 吴向东掌舵金六福企业以来,运用全新的营销策略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10年的时间使”金六福”这一新型白酒品牌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品牌。近年来.金六福酒相继获得“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第28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庆功白酒”、“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等称号,并荣获第四届“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案例奖”。2004~2005年,销售同比增长40%;2005~2006年,销售再次增长35%,2006年,销售额突破20亿大关,进入中国白酒品牌销售前三名。金六福品牌价值达40.81亿,位列中国品牌500强第147位,较2005年中国品牌500强排名中的190位,上升43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肖竞 《新食品》2006,(18):29-29
十年前,泸州老窖、全兴、郎酒等价位在30-60元的品牌被誉为白酒界的“金腰带”:而今,价位在80-130元之间的名酒、名酒子品牌、地产强势品牌成为了新的“金腰带”。 在这个“金腰带”面前,宣称未来五年要将剑南御酒打造成中国白酒第一新锐品牌的李建华,究竟有何底气?有没有对同一区间内白酒的品牌、价位、渠道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过全方位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社区     
《新食品》2012,(6):50-50
中国白酒行业信息简报(02.12—02.18)受下游消费需求旺盛影响.2011年酒类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白酒行业品牌差距将越拉越大:云南白酒在政府重视下将加速发展.突破“二八定律”。驶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张保乾 《中国酒》2010,(11):26-26
“中国红,红西凤”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西凤的发展势头令人惊叹,西凤集团荣获本届华樽杯“中华白酒十大全球代表性品牌”.“中国白酒申请国家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起人”等奖项。  相似文献   

15.
曾玉泉 《新食品》2011,(22):136-136
贵州自古出好酒,贵州无法复制的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成就了黔酒难以比拟的优秀品质,贵州酱香更是凭借其卓尔不群的气质,绿色健康的品质在中国白酒中独领风骚。然而说起贵州白酒品牌,除了茅台这杆大旗之外,外省消费者很难说得出其他知名品牌来,随着近几年贵州白酒企业的集体发力,大家都在关注:谁能够成为继茅台之后的贵州白酒老二?  相似文献   

16.
吴冕 《新食品》2005,(2):23-23
江苏白酒要“跑”起来,要靠新生代品牌拉动。新生代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营销思路得到了创新,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在市场之路上全速“裸奔”。  相似文献   

17.
白酒品牌生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灿 《中国酒》2007,(2):76-7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白酒行业,建设品牌,争创名牌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全国38000家的白酒企业,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钟爱的并不多,“茅五剑”等品牌为消费者持续追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地塑了该产品的品牌文化,而正是品牌文化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志起 《新食品》2007,(2):116-116
有名的人,就是名人,而名人的文章,名人的作用被商家或广告主广为引用。从广告轰炸“泻停封”,到商业抢注“中央一套”,再到天津街头又“隆重上市”非著名白酒品牌“锅得缸”,泛滥的“名人品牌”,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19.
梁文峰 《新食品》2007,(12):11-11
2003年至2006年,是区域性白酒品牌强势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风头不输给几个一线大品牌,估计这种增长势头还会持续一段时期。现在“区域白酒,全国扩张”的坊间口号,已经上升为一些白酒企业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郭军 《新食品》2006,(2):56-56
要凸现白酒品牌的风格,“符号化”是一条切实有放的途径。通过选定产品的社会含义,让白酒品牌成为某一社会群落的身份和归属符号,被消费者认同.接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