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消费人群的基数以及正在上升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酒业市场也随之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投资酒业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时尚.但是,酒业中又有国产酒与进口酒之分,即使足国产酒又同样有许多细分市场.对于国内的酒业商家来说,国产酒还是相对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进口葡萄酒由于语言和地理空间等信息不对称就很难了解.随着近两年包括进口葡萄酒在内的葡萄酒市场趋势的快速发展,国内众多资本和传统酒业商家都开始关注起进口葡萄酒市场.  相似文献   

2.
尤燕林 《中国食品》2012,(18):42-4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葡萄酒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期。数据表明,我国已跻身葡萄酒行业“十大俱乐部”行列,占世界葡萄酒市场份额的2.2%。统计数据说明,国内葡萄酒消费近几年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3.
法国银行的股价这周大跌,意大利希望中国买债权,西腊快破产了,西班牙沦入《笨猪五国》之一,经济危机是不是又要来了?在股市一直萎靡不振、楼市即将迎来拐点的当下.比葡萄酒还好的选择不算太多,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情况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协葡萄酒代表团赴法国考察报告高斌(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促进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科技、贸易合作,使国内葡萄酒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应法国工程师与科学家全国委员会(CNISF)和法国农产品展览中心(sIMA)邀请,中国科协葡...  相似文献   

5.
(1)中国国内融资渠道短缺,金融产品稀少,民营经济仍属资本短缺的经济。同时,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吸引大量来自经济低增长地区的国际资本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面临与国际资本接轨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直是国际葡萄酒巨头眼红的市场,现在,许多品牌都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国产葡萄酒的崛起,葡萄酒进口的数量正在减少,但却有更多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未来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7.
易雅琴 《酿酒科技》2023,(9):121-127+136
随着进口葡萄酒不断增长,国外葡萄酒叙事迅速占领中国的葡萄酒叙事领域,把控国人对葡萄酒的认知、改变葡萄酒市场风向、影响中国葡萄酒产业格局。分析国外葡萄酒叙事体系化、“泛叙事性”、叙事商数等优秀的叙事特征,以及国内葡萄酒的认知误区和原因,提出产业发展要与叙事构建并行,指出从制度叙事、文化叙事、产业创新叙事、生态产业链叙事等路径方向构建中国葡萄酒叙事认同。  相似文献   

8.
晓晋 《新食品》2012,(9):129-1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都在快速增长,中国已步入世界葡萄酒大国的行列。但国产葡萄酒的产量仍然满足不了国内消费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周新谟 《新食品》2011,(21):129-129
10月13日,2011年全球投资级葡萄酒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新食品杂志社承办。来自国外及国内的葡萄酒专家和营销精英会聚一堂,就如何投资葡萄酒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炜 《新食品》2005,(24):13-13
当中国经济进入了“城市化运动”阶段.“城市化运动”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时候,葡萄酒产业将随着“第三波高成长产业”,在五年内获得令人刮目相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茜 《新食品》2013,(5):136-137
中国葡萄酒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吸引了众多业内外资本的进入。业外大佬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全球头号奢侈品集团LVMH的高调进入还是令业界为之一震。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LouisVuitton)家族特别打造了一系列“XLV葡萄酒”,该系列葡萄酒专为中国人口感酿制,期望借助LV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郭晓霜  郭斌 《新食品》2006,(19):16-19
在2005年.当中国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之后.媒体上鼓吹“奢侈品正当时”的内容开始铺天盖地,“国内葡萄酒首个高端竞争年”的论调也开始出现。一时间.萄萄酒高端化的潮流与口号就这么突然来了,来得有些肆无忌惮.充满无穷想象力。 进入到2006年.宣布了国际化战略的张裕依次排开了自己的高端品系阵容.并煞有介事的援引来自国外《葡萄酒报告》对中国市场研究的报告:“201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倒金字塔结构.其中高端比重将达到50%.中档酒比重40%.低端酒的比重为10%.”这一充满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引得业界哗然.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先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报告的出台.自然有其背号其实在2005年之前.国内三巨头在一番酝酿之后便携庄园酒、小产区酒、窖藏酒纷纷出手,二线品牌如新天、云南红等也各自提炼出了产品卖点.紧紧跟住了高端市场开发热的潮流。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出现时间并不长的高档葡萄酒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挑起酒商们的欲望。 但是.一个略显幼稚的问题是至今仍无人解决的——什么才是中国高档葡萄酒的身份标志?或者说如何界定高档葡萄酒?在这个问题之下.还有很多延伸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档葡萄酒?进入高档葡萄酒“俱乐部”的门槛是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将形成怎样的高档酒品牌格局?等等。 在我们回答上述问题之前.一个可以肯定的答案是.中国需要高档葡萄酒.并且市场上已经有了此需求。有业内人士估测.高档酒目前占国内葡萄酒总体销量的10%左右,即10亿元左右。尽管量还显得很小,但葡萄酒的高端化趋势就像更早便高端了的白酒一样.对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而巨是的引导价值。 现在.就让我们在新老品牌纷纷“登高”.葡萄酒价格向高价位看齐.与三年前葡萄酒价格大战中价格集体跳水形成鲜明对比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对当前高价格葡萄酒的运作现状的梳理.来探寻中国高档葡萄酒的路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市场诱惑初构“中国表情"舞台或戏剧中拥有精湛演技的演员的举手投足,嬉笑怒骂都有可能成为欣赏观众的“表情”,而这“表情”就是吸引并使观众沉迷其中的重要原因。洋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同样也需要这样的“表情”来点缀和补充,以更好的赢得消费人群,有效拓展中国市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进口葡萄酒产品主要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受到国内消费者欢迎的法国葡萄酒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都享有盛誉,其他的诸如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美国尤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遍具有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葡萄酒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内葡萄酒行业状况的分析,解读葡萄酒行业投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3,(7):84-84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即将迎来第三次浪潮。1995年,进口葡萄酒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国市场,但由于不熟悉中国市场的规则,不注重品牌营销,加上价位比较高,因而落败,这一时期集中在一线城市:2006年3月1日以后,随着关税的大幅下调,进口葡萄酒再次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时期开始,进口葡萄酒开始抢占二线城市,  相似文献   

16.
郭松泉 《新食品》2012,(16):100-100
所谓“进口葡萄酒”是指产自中国以外的原产地,有完整包装通过国际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原瓶葡萄酒。必须具备一系列齐全的、能证明该酒原产地身份的证书、证件、手续。那些以进口酒为名的其他酒,比如进口散酒国内灌装,以境外品牌卖出的酒;取个外国名字,打掩护,冒充进口葡萄酒的酒:或者是与国外某些品牌相近似而产自国内的葡萄酒,这些均不是进口葡萄酒。大家一定要清楚何谓进口葡萄酒。  相似文献   

17.
李焕锐 《新食品》2005,(17):12-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十余年的播种与培育,又经历了十来年的耕作与生长。到2005年,已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邹慕晨 《新食品》2012,(10):115-116
根据《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1月1日起,新西兰葡萄酒进入中国将实行零关税。业界认为,这将刺激新西兰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新西兰葡萄酒进口量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同时中国葡萄酒的高端市场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 亲爱的读者: 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过数年的市场整合与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逐步规范和充满挑战的新时代。 据报道,长城、张裕、王朝等九大国内葡萄酒企业目前已控制了全国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2004年关税大幅度下调前,国产葡萄酒仍可保持在国内消费市场唱主角的势头。 国产葡萄洒大唱主角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产优质葡萄酒在生产工艺、品质和口味上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近两年,随着AOC(原产地命名管理)制度和年份酒概念的引入,国内企业愈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努力改善制造工艺以期和国际葡萄酒标准看齐,国产优质葡萄洒档次也由此提升。二是目前我国进口葡萄酒关税水平仍维持较高水平,2002年为65%,影响了洋葡萄  相似文献   

20.
刘达霖 《中国酒》2009,(5):36-37
随着全民健康时代的到来,加之消费水平日益提升,传统的酒文化在中国市场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外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蜂拥而至,从高级商场偶尔瞟见的外来酒种到今天让人眼花缭乱的葡萄酒品牌,国人对于红酒的消费依然进化到可观时代。近年来国外葡萄酒越发加大了对国内市场多样化品牌和产品线的扩张,更是从居高不下的高端舞台上扩张到中低端市场,对于如此的市场行为,我们不禁怀疑,进入中低端市场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为他人做嫁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