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总结了近些年来用于提高真空开关老炼效果的几种新方法,并对它们的老炼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是想为寻找到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老炼方法作一定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内真空断路器老炼技术和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运行经验,通过对开断并补时NSDD现象所引的过电压发展过程的网络计算和概率分析,认为:真空断路器良好的高频灭弧性能对过电压有强烈的抑制效应,通过单相法或三相法老炼合格的断路器开断并补时,不会造成对电容器绝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真空断路器老炼技术和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运行经验,并通过开断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时真空断路器弧后延时重击穿现象所引起的过电压发展过程的网络计算和概率分析,认为真空断路器良好的高频灭弧性能对过电压有强烈的抑制效应,采用单相法或三相法老炼合格的断路器开断并补时不会造成电容器绝缘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苑舜 《电工技术》1996,(4):18-19
大量的试验证明真空开关开断电容器组时易发生重燃,如何减小重燃率是真空开关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已挂网运行的真空开关有的采用加装保护装置,而对真空开关本身应从灭弧室的工艺和真空开关的结构,以及机械特性来加以改进,文章论述老炼工艺的原理、试验及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提高真空灭弧室的老炼均匀度,并有效调控老炼电弧作用区域的能量注入方式和程度,是真空灭弧室老炼技术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然而,在单一电源模式下,真空灭弧室触头间隙的击穿条件和放电能量相互制约,其老炼的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难以独立调节,所以难以同时满足对老炼均匀度和作用区域能量调控两方面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直流叠加高压脉冲的真空灭弧室双电源老炼技术方案,通过小能量的高压脉冲实现对触头间隙绝缘弱点的击穿和精确定位,引入大电流对该弱点区域进行老炼处理。与传统老炼方式的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老炼方法可显著提升灭弧室雷电冲击耐压水平,提升幅度在40%左右,为真空灭弧室老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真空断路器开合电容电流老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开展真空断路器老炼试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提出了老炼试验的一般方法和要求.根据对近5年来开展老炼试验的情况统计和分析,指出真空断路器及灭弧室总体性能没有质的提升,现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必须在投运前对真空断路器进行高压大电流老炼试验.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压老炼是提高真空电极间隙击穿特性的有效方法。该文采用64/700μs冲击电压对纯铜球电极进行脉冲电压老炼试验,利用X射线光子能谱表面分析、阴极表面粗糙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结合Fowler-Nordheim理论,分析诊断了脉冲电压老炼过程中真空击穿波形的击穿机制,并揭示真空击穿机制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阴极表面X射线能谱Cu峰变化对比,表面粗糙度及其突起结构和微观金属微粒分别支撑验证了老炼过程中击穿波形包含脉冲电流诱发真空击穿,场致发射诱发真空击穿和微粒诱发真空击穿3种击穿机制。脉冲电压老炼过程中存在不同真空击穿机制的演化过程,具体为:老炼起始阶段的击穿机制主要为脉冲电流诱发真空击穿和微粒诱发真空击穿;随后老炼过程由微粒诱发真空击穿主导,脉冲电流诱发真空击穿消失,场致发射诱发真空击穿逐渐增多;最终,老炼饱和阶段由场致发射诱发真空击穿与微粒诱发真空击穿共同主导。该试验结果为从击穿机制演化机理角度提升真空电极间隙击穿特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真空开关开断单相感性小电流的操作过电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真空开关开断单相感性小电流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和模拟计算,获得了ZN—6/600真空开关有关截流、触头间隙击穿和电流高频过零熄弧的随机特性,分析了一些电路条件对真空开关开断感性小电流时的操作过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真空开关是国家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更新换代的产品。随着真空开关工艺不断完善成熟,质量得以逐步提高,至今应用已较为普及。根据真空开关灭弧室生产厂家要求(老炼试验)和开关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由于真空开关行程参数小(例如10kV开关开距(11士1)mm,超程(4±1)mm),装配后需要经过50~100次的实际分合动作,其参数才具有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为了做好增试真空开关出厂前的每一台50~100次的分合间试验项目,现以“按(合)一按(分)”人工操作的控制器方法进行。由于开关柜数量庞大、分合次数多并需保…  相似文献   

10.
CPU、DSP等大功率集成电路在动态老炼试验时,其壳温迅速升高,无法保持在老炼所需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致老炼试验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针对此问题研制了大功率集成电路动态老炼自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采集、风扇自动控制、主控和显示电路等模块,受试器件的壳温能通过风扇自动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之内.并按GJB 548B标准中的动态老炼要求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壳温控制准确有效(如85~90℃,温度区间可自由设置,显示精度:0.1℃),温度显示实时直观.  相似文献   

11.
《高压电器》2017,(3):26-34
文中针对目前真空开关在电容器无功补偿领域应用情况,介绍了真空开关电容器投切过程机理及两种检测真空开关容性电流开断能力的合成试验回路设计方案,并分析了目前几种常见真空开关容性电流开断技术特点。此外,介绍了文中开发的纳秒连续脉冲老炼技术。根据实验结果,纳秒连续脉冲老炼技术能有效降低容性电流开断后重击穿概率和重击穿概率分散性,因此该技术对提高真空开关容性电流开断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文中期望对促进真空开关的容性电流开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所帮助,从而使得真空开关能在容性无功补偿领域向着更高的电压等级迈进。  相似文献   

12.
火花老炼对真空灭弧室绝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空灭弧室在火花老炼处理前后的绝缘强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老炼过程中放电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出发,探讨了大花老炼对提高灭弧室耐压水平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火花老炼作用效果的诸因素的作用,着重讨论了放电能量对稳定击穿电压的影响,指出放电能量不足是引起冲击火花老炼失效的主要原因。文中还对火花老炼引起的电极材料的二次冶金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因永磁真空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克服接触器型、双向晶闸管型、复合开关型无功补偿装置现有的缺点,故在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得到了广泛应用。永磁真空开关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环境复杂,因而对其内部开关电源的应用可靠性要求高,特别在EMC和EMI方面,故在结合永磁真空开关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开关电源在EMC和EMI方面的可靠性展开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永磁真空开关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并计算了用于真空断路器灭弧室老炼的一种试验回路的元件参数,并给出其仿真的波形,该回路元件少,控制容易,可以用于实际,达到真空灭弧室的老炼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中的目标是研究真空中火花老炼对电极表面状况的影响.通过比较真空间隙火花老炼前后电极的表面状况,分别研究了 Cu和SUS304两种电极的老炼过程对于电极表面状况的影响.同时在实验回路中加入限流电阻,研究老炼过程中不同击穿能量对于电极表面状况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了针对Cu电极的真空间隙,火花老炼后电极的表面状况与老炼...  相似文献   

16.
真空开关切断电容器组时的重燃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真空开关切断并联电容器组的几种情况——单相重燃、相继多次单相重燃、两相重燃等分别作了一些分析,对真空开关的重燃原因及防范重燃对策进行了探讨,还附带介绍了几张实测录波图和重燃事故概况,以期与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制造和运行部门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7.
结合美国惯性约束聚变(ICF)装置脉冲电容器的试验情况,从可靠性的角度讨论了脉冲电容器的可靠性筛选试验、老炼试验和寿命试验,并简要地介绍了脉冲电容器性能数据处理的几种途径,以及几种常用的电容器加速寿命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高压电器》2017,(3):167-171
为了降低真空灭弧室在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时的重燃率,文中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电压老炼、电流老炼和纳秒脉冲老炼对40.5 kV真空灭弧室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的影响,得出了老炼方式对40.5 kV真空灭弧室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的影响。纳秒脉冲老炼可以比较均匀的覆盖整个触头表面,而电压老炼和电流老炼只能覆盖触头表面的局部。纳秒脉冲老炼的真空灭弧室一次性通过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试验,电流老炼的真空灭弧室完成16次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试验后发生重燃,电压老炼的真空灭弧室完成一次投切背对背电容器组后300 ms发生重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真空灭弧室在电压老炼前后,发射电流的测量结果,在试验基础上,提出把测量发射电流、计算场增强系数作为评价老炼效果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在现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的真空度是保证真空开关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真空开关的真空度测试已经成为真空开关周期性检查和预防性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真空度的现场检测方法,通过对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真空度降低原因的分析,说明了真空度测试仪的试验原理,并提出了利用真空度测试仪对真空开关进行真空度测试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