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寻找一种良好的提取冠突散囊菌基因组DNA的方法。实验以冠突散囊菌(CGMCC 3.0462)标准菌株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冠突散囊菌的基因组DNA的效果差异,再利用DNA浓度测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3种手段比较DNA提取的效果。结果显示:600W超声破壁和液氮研磨破壁提取的冠突散囊菌基因组DNA杂质含量高。而200W的超声功率无法破碎冠突散囊菌细胞壁,无法提取DNA。400W超声破壁提取的DNA的浓度较大、纯度高、效果好,适用于冠突散囊菌基因组DNA的提取。但400W超声破壁、600W超声破壁和液氮研磨破壁3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达到PCR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冠突散囊菌生长特性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以湖南益阳手筑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特异性区段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比对,其中有9 株与数据库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序列相似度在99%及以上。选取相似度为100%的菌株HNYYWX.13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电镜形态观察,并探究其生长曲线。接种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浮液于平利山茶浸提液中进行液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做动态监测,以此评价添加碳源、灭菌处理对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应用中的优劣。结果表明:添加碳源、不进行灭菌处理有利于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中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在制作发酵桑叶茶中的应用,从茯砖茶“金花”中筛选冠突散囊菌,并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18S rDNA测序、同源比对,鉴定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GTSNJ001.利用该菌株,以桑叶为原料,制作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茶和桑叶绿茶,以多糖、黄酮、多酚、水浸出率、1-脱氧野尻霉素(DNJ)...  相似文献   

5.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冠突散囊菌生长过程中色素的变化规律及产色素的最佳条件,以冠突散囊菌色素的吸光值为指标,研究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 H)对冠突散囊菌产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色素的最佳条件为:蔗糖5%、硝酸钠1%、氯化钠9%、培养温度28℃、p H 7。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和鉴定,并以恶臭假单胞菌LP-3为抑菌模型,利用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提取物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微观结构观察、恶臭假单胞菌LP-3细胞内容物分析以及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冠突散囊菌FS-1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FS-1 ethyl acetate extract,FSEAE)对1×104 CFU/mL恶臭假单胞菌LP-3的半抑制浓度为8 mg/m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FSEAE破坏了LP-3的细胞膜;对LP-3上清液中钾(K+)含量、细胞代谢途径中的氧化应激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SEAE的抑菌作用主要发生在LP-3的对数生长期(8~16 h)。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FSEAE处理组和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处理)样本,得到124种代谢产物,其中30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得出FSEAE主要通过干扰三羧酸循环影响恶臭假单胞菌LP...  相似文献   

8.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具有改良茶品质,增强产品降血压,减肥等功效。主要介绍冠突散囊菌的功能特性、"发花"条件与茶品质关系,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冠突散囊菌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瑞士乳杆菌TR13是从自然风干羊肉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产脂肪酶活性高的菌株,为能够更好地研究该菌株在羊肉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和功能,采用PacBio 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TR13进行完成图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TR13基因组为1套环状无质粒分子,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2 172 224 bp,GC含量为36.82%。基因组中预测到2 536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1 883 532 bp,平均长度为799.46 bp,平均密度为1.08个/kb,对应蛋白质平均序列长度为265 aa,占基因组百分比为86.71%。TR13菌株基因组中包含15个rRNA操纵子和63个tRNA。预测到可能的毒力基因75个,耐药基因150个。编码基因通过GO、COG和KEGG数据库的对比分析,完成了TR13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注释信息可为菌株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开发冠突散囊菌的药理活性,该研究将冠突散囊菌与木霉共同发酵,通过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对混合发酵液化学活性部位进行追踪,并结合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活性部位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中性红吞噬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别研究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活性部位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吞噬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部位有较好的免疫活性,该部位含有大黄素、芥子碱等生物活性成分。与阳性对照组脂多糖相比,500 μg/mL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能够使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提高12%,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并能促进NO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抑菌物质的温度及其p H稳定性。方法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冠突散囊菌发酵液,采用打孔法测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抑菌作用及在不同温度及p H值下的稳定性。结果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相的抑菌作用较其他提取相强。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与白色链霉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该抑菌物质在25~121℃,p H 4~8范围内均能保持稳定的抑菌活性。结论乙酸乙酯能有效提取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抑菌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及p 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株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基因组中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方法通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PacBio)对Co1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LAST软件预测BA和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结果 Co14基因组中含有2个闭合的环状染色体,大小分别为4.1和4.0 Mb,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比例(GC含量)分别为67.82%和68.32%。Co14基因组中还携带有一个146 kb的闭合环状质粒,GC含量为63.25%,编码149个基因。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在Co14染色体1上发现了BA和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bonR1R2LJKFGABDEHIM和toxRABCDE。结论 Co14全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因子产生机制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BIOLOG工作站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对75种碳源的利用,通过显色反应筛选出可利用的碳源,以碳源结构设计多聚体底物,用于冠突散囊菌诱导培养定向产酶,筛选新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果胶、木聚糖、纤维素作为碳源接种培养冠突散囊菌SP-5,其菌落形态生长良好。根据冠突散囊菌SP-5利用果胶诱导产酶特性,我们对普洱的大叶毛茶固态发酵获得果胶酶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SP-5在培养基含水量为20%~40%的比例中长势较好,其中,在含水量20%的茶叶培养基中产生的果胶酶活力最高,能达到12.52 U/g;果胶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0℃,最适pH为3.50;在8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30.28 min,在pH 2.0条件下半衰期为15.39 min;动力学研究发现SP-5果胶酶米氏常数Km为1.21 g/L,酶促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6.15μmol/(U·min)。  相似文献   

14.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的数量是评判其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均使用传统的国标法来检测冠突散囊菌的菌落数量。冠突散囊菌有闭囊壳构造,传统国标法中计数方法存在缺陷,不能检测出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真实数量。通过对传统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对样品充分粉碎并过60目筛,利用200颗玻璃珠增加振摇强度,延长振摇时间至60min,从而打破冠突散囊菌闭囊壳,释放其中的子囊孢子,能获得茯砖茶中所含冠突散囊菌的真实数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冠突散囊菌对中低档绿茶和红茶提取液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审评用样品以及提取、灭菌和发酵后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茶与红茶提取液经冠突散囊菌发酵新产生苯甲酸甲酯、异佛尔酮、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基苯甲醛、香叶酸甲酯、3,4-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种化合物。同时,绿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苯乙酸甲酯、α-松油醇、反-2-癸烯醛和α-紫罗酮分别增长了1.30、2.15、2.04、0.29、3.18、0.10?倍和2.08?倍,且香气种类与含量均上升。但红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下降,其中苯乙醇、反-2-壬烯醛、2-苯基巴豆醛、顺柠檬醛、4-甲基-2-苯基-2-戊烯醛、月桂醛、肉豆蔻醛等未检出,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红茶会带来香气总量的损耗,与红茶相比,低档绿茶更适合使用冠突散囊菌开发发酵型饮料。  相似文献   

16.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产生"金花"的优势菌种,也是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主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安全性已被广泛认可,它在茯砖茶的国家标准中是理化指标之一。冠突散囊菌能分泌多糖、他汀类等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可能参与到调节血脂、调理肠胃的机制中。多项研究发现,茯砖茶具备一定的健康功效,且一些研究发现茯砖茶在调节血脂血糖、调理肠胃等方面的功效强于其他黑茶,提示冠突散囊菌很有可能参与到茯砖茶的健康功效的机制中,但还需更系统深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俗称“金花”菌,是茯砖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其对茯砖茶特殊品质和功能活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冠突散囊菌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等,对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如儿茶素等具有代谢及转化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能作用于其他植物基质,如中草药、豆类、谷物等,对其中的酚类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并引起结构改变,从而使其功能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冠突散囊菌对植物酚类成分的转化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冠突散囊菌在食品及健康保健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感官分析的方法分析冠突散囊菌发酵时间、盐水腌制浓度、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对燕麦面酱品质的影响来确定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在28 ℃条件下,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时间5 d,采用浓度8%盐水与发酵燕麦坯混合,在温度45 ℃保温25 d,经细磨制得燕麦面酱。该优化条件下,所得燕麦面酱中还原糖含量为22.14%,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8 g/100 g,多酚含量为4.154 mg/g,并且多酚含量约为原料燕麦的6倍,感官评分为92.9分。  相似文献   

19.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冠突散囊菌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在不同加工工艺、生长基质和生长地域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加工工艺(改变压制密度、茶梗含量和入烘水分)、不同生长基质(不同产区的6大茶类基质和25种不同的非茶类基质)、7个不同地域茯砖茶为研究对象,使用茯茶加工工艺对上述材料进行冠突散囊菌发酵,结合茯茶理化指标对发酵后材料进行评判,观察冠突散囊菌菌体形态学,生长特征,显微特征,最终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不同地域茯茶内优势菌株鉴定和同源性比较;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不同的茶梗含量,压制密度和入烘水分,冠突散囊菌的数量、闭囊壳大小及茶水浸出物均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调控入烘茶砖的水分对于产品质量优劣是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冠突散囊菌在各种茶类和非茶类基质上均可以生长,7个产区茯茶样品中分离获得的冠突散囊菌形态学特征,超微结构接近,同源性大于97.5%;冠突散囊菌生长具有普遍性,可控性和非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