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夏天,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广州石牌一次座谈会上,我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梁先生,你最赏识广州那幢建筑物之设计?”梁先生毫不  相似文献   

2.
养花门诊     
问:看了《园林》2/96“埃及艳后美容之谜——美容佳品芦荟”一文后,我对种芦荟更有兴趣。正好我有一株约45厘米高的芦荟,开始长得还可以,但很快就长势不妙了。茎底部垂死,整个植株形象难看。我并未放在直射光下。请问怎样才能使这株芦荟恢复健康? 答:听上去是得了根腐病。因大部分根死亡,芦荟便不能吸收足够的水。更不幸的是,让一个无根的多肉植物浸在湿漉漉的土里,任何  相似文献   

3.
离复员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开始感到紧迫,感到不安。今年,我就要脱下这身“橄榄绿”,永远离开警营,永远离开这块我曾为之奋斗过、做过梦、流过汗、奉献过青春的热土。 我深深地反思。 每年元旦刚过,看着那一本本厚厚的日历,我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时,我便毫不吝啬地挥霍,把它随手扔在训练场旁,把它任意撒  相似文献   

4.
何日是归年     
正故乡,是游子埋藏心底最不愿触及的那一抹柔软;是远行者梦萦魂牵的灵魂归宿;是"天涯断肠人"马不停蹄赶往的目的地。当我离开它越远、越久,才发现思念的情绪越浓、越重。乡愁终会在某个时刻爆发。那是在飞机舷窗旁俯视大地看见蜿蜒河流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在黔、郁、浔三江交汇处土壤肥沃的小平地——桂平。尽管在那一整片都是丘陵地带的地方,桂平的西山丝毫不起眼,被埋没  相似文献   

5.
北友识芦荟     
王延东 《园林》2000,(5):28-28
前年春节前,一外地喜欢莳花弄草的朋友给我捎来一盆芦荟,并附信言称,芦荟即将成为养殖新宠。言外之意,仿佛大有“芦荟”枝头满户“闹”的酷头,想让我这个居住在长白山林海深处的朋友,也随潮“热一热”。说真的,当我收到朋友千里之外捎来的这份珍贵的“厚礼”,心里着实感到索然,明知我向来不追新潮,为何如此这般。故不以为然地把这盆只有两片蔫如霜打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正>一天,当我看到我班上的一个孩子,用期待又紧张,甚至略带躲闪的眼神看向我时,我的心头猝然被击中,那一瞬间,就好像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心里的怜悯蓦然生发起来。他是一名留守儿童,像我班上九成的孩子一样,父母为了谋生远走异乡。他平时很少说话,也不跟同学打闹,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待在角落里,毫不起眼,像门前的一株小野草。他怔怔地看着我,眼神干净又纯真,有一丝哀求,然后目光移到了我桌上的那盒牛奶上。我拿起牛奶问他:"老师喝不下,给你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正>我想养一只小狗,因为小狗不仅可爱,还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从小就喜欢毛茸茸又通人性的小狗。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叔叔正和两只小狗玩耍。叔叔把一个球丢得老远,那两只小狗争先恐后地追着球,其中一只小狗抢到了球,马上叼起来往回跑,另一只小狗却把它拦住了。叼着球的小狗毫不畏惧,猛地冲过  相似文献   

8.
养花门诊     
《园林》2000,(1)
问:我化了十来元买了一小株芦荟,养了不到一星期,厚厚的叶片就发黄发软。管理时尚未施肥,盆土也偏干,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请问芦荟的生理习性如何?怎样栽培好?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答:芦荟喜明亮的光照,仅在夏季时需半阴的条件,春秋则需要充足的光照。这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健壮,叶色美丽,在光线较暗处则生长不良。芦荟喜温暖和通风的环境,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越冬温度为5℃,冬季能耐短时期0℃左右的低温。芦荟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4)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属于百合科,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良好的绿色美容保健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芦荟在当前社会中深受人们的喜欢,人们对于芦荟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将芦荟作为菜肴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此芦荟菜肴在现阶段还成为了重要的营养保健菜品。本文主要是从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土地、芦荟的繁殖技术以及芦荟的具体栽植技术、芦荟的田间管理工作入手,对芦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我能清晰地回想起1990年初次与Sina Pearson女士见面的那一幕情景。我当时怀着如此忐忑与崇敬的心情,虽仅寥寥数语,但一个大红大紫的女性毫不造作的谦逊和执着深深打动了我。 六年后的今天,我来到了Pearson公司刚搬的新址,它座落于纽约闻名的艺术区SoHo内。在等待她的出现之前,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白墙,黑色家具和仓架,亚光细木地板加上一排排沿窗经化学清洗过的旧式热水汀的点缀,使得整个空间异常明亮,简洁、实用恰与主人本身一样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1.
郑汉臣  王琳 《园林》2009,(11):78-79
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添加芦荟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很多,如芦荟胶囊、芦荟粉以及含有芦荟的饮料、奶制品、护肤霜、乳液、香皂、洗发液、沐浴露等。这些产品打着含有“芦荟”的招牌,往往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中含有芦荟的化妆品尤其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陈同滨自述     
<正>我是67届的老三届学生,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在农村插队和工厂当学徒10余年,期间几经政治运动的波折,始终不得校门而入。本以为这辈子再也无缘大学生活时,竟然在最后一丝"大学梦"的驱动下于1979年考入了天津大学,虽然报考的是我毫不了解的"建筑学"专业,但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授各种专业知识,已经是极为幸福、同时也是很不习惯的事了。毕竟加上"文革"眈误的时间,我已经有13年没有"坐在课堂里"了。在天大那灰蒙蒙的八号楼里,我从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Z3)
<正>记得之前有个老师问我说:"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作的",当时我的回答是"几年前吧",这个回答很模糊,或者说根本没有回答,因为我自己也并不是特别清楚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作的。况且在那之前写的东西自己也无法评价,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就是"随意"吧。我以前真的不爱写作,所以心血来潮写的东西也不会保存,整理的时候或许毫不留恋的就丢掉了,现在不能再找到一点痕迹,我也从不会特意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不管是美好的或者是感动的,我感兴趣的唯一就是往沙发上一躺,打开电视,并且可以就这样躺上一天。  相似文献   

14.
盆栽芦荟     
温玉红 《园林》1997,(5):9-9
芦荟属于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国内外有300余品种。芦荟繁殖容易、生命力强、功效奇特。繁殖方法 (1) 分株繁殖芦荟萌蘖能力强。一盆二年生以上芦荟,萌芽达10多个。因此,主要以分株小苗来繁殖。繁殖方法是将小苗用4寸盆直接栽入腐质土中,用砖瓦盆好,不透气的盆易烂根。分株小苗最好带根,带茎不带根缓苗时间长,成活率低。小苗长到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5.
芦荟又名油葱,原产于非洲,属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草本。夏秋开花,多盆栽供观赏。芦荟不仅适应性强,管理粗放,而且花叶并赏,观赏价值高,又是药用和化妆用珍品,深受家庭养花者的喜爱。但大多植株在达一定高度时,便出现头重脚轻,从基部自行折断的现象,令人倍感惋惜。笔者根据自己养芦荟几年来的经验,总结出防止芦荟头重脚轻引起折断的方法,供养花爱好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8)
<正>"离离原上草,一岁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首诗,不正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讴歌吗?小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忍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只要春风吹过,它又释山越岭,飘洋过海,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安家落户。从小草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影子。我漫步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0)
<正>只听高玉程口若悬河地吹道:大家好!我就是花见花谢、海见海咆哮的吹牛大王!我要吹牛了,请你快快合上嘴,以防大牙"哗哗"掉!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一个圆圆的、黄黄的,远看似饼、近看似棒棒糖的东西慢慢靠近我。"啊呜——"我毫不犹  相似文献   

18.
芦荟在药用、保健、美容护肤方面有神奇的作用。有人误认为芦荟必须配合使用才有效,其实单独使用一样有效。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具实用效果的方法,适合家庭小量盆栽使用。  相似文献   

19.
芦荟在药用、食品、保健、美容护肤、观赏等方面的神奇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加工品层出不穷。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形成一种新兴产业;我国台湾省,在推广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大陆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品种选育和深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特别是在国家科委1998年6月协调召开的首届中国芦荟开发应用国际研讨会的推动下,我国芦荟产业化结构的形成已是指  相似文献   

20.
兑宝峰 《园林》2004,(3):38-38
翠花掌(Aloe variegata),又名千代田锦、什锦芦荟,斑纹芦荟,百台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植物。株高20~30厘米,具短茎,肉质叶自根际长出,呈三出覆瓦形排列,旋叠状生长,叶片三角剑形,肥厚多肉表面下凹呈“V”形,叶长约12厘米宽3~5厘米,叶缘密生白色肉质刺,叶色深绿,有横向排列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