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让·鲍德里亚,哲学家、作家,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同时,他创作了众多摄影作品,著有多本著作,《论诱惑》(1988)、《恶的透明度》(1990)和《不可能的交易》(1999)。让·努维尔,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200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设计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独异之物:建筑与哲学》是一本极具话题性的书,争议就是它的标签,无论是其主题还是设计。这场哲学家与建筑师对谈  相似文献   

2.
<正>导报:在您的所有作品中,哪一个最好地反映了您的设计核心价值观?您希望通过您的作品表达什么?可以详细说明一下吗?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我的作品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既有事物。我宁愿试着寻找特定的主题,而不是凭空捏造。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不仅能够表达我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且具有更广泛的意向。我希望它能够表达一些在我们的世界里已经存在的、有待表达的可见事物。这可能听起来十分抽象,甚至可能有点怪诞。但我可以举个例子,说一说郑州大楼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164-171
<正>一、关于几本书梅:在2003年出版《"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之后,您于2007年出版了《逻辑与哲学》。您在该书序中说,有关being的研究可以暂告一个段落。该书最后一章的题目是"真与是",似乎恰好与《是与真》一书相呼应,也显示出该项研究大致完成的意思。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我看到您后来又写出《读不懂的西方哲学》(2011年),《解读〈存在与时间〉》(2012年),以及《一"是"到底论》(2017年)。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6,(2):32-35
UED: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我个人对结构主义(20世纪初的俄国先锋派)以及解构主义(也涵盖了几位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如雅克·德里达,参展几年前我见过他)的兴趣.我在39岁时才有了拉·维莱特这个“真正”的项目,因此这才是我设计实践生涯的起点.我早期的作品完全是理论性的,《建筑与断裂》和《曼哈顿手稿》(其实主要是一系列绘图)是这一阶段的成果总结.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标签,实际上几位参展建筑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我们显然并不想把它变成一种风格或学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153-154
<正>黄时进(以下简称"黄"):钱院士,您好。2012年您出版了《改变思维》,这本书在国内率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科学思维的理性力量,强调逻辑思维重建的路径,受到读者的好评。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您认为会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带来哪些新的冲击?需要人们做什么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和您《改变思维》中论述的核心思想是否一致?人工智能时代,应确立怎样的思维框架?钱旭红(以下简称"钱"):《改变思维》一书的目的就是强调思维的多样性差异、集成与升华,强调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超越性思维、超限性思维,真正做到道法自然,以跟上或者引领发展。七年过去了,书中一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增订,因此,我不敢讲此书能对发展人工智能有多少帮助,但对人们接受人工智能会有些许益处。首先声明,我不是研究人工智能的,我无权也无能力对人工智能作出判断。但  相似文献   

6.
记者(以下简称记):贝拉女士您好,在正式的采访之前,先问一下您现在还在美国吗? 贝拉(以下简称贝):不,我目前在加拿大的多伦多。 记:前不久您的作品《9.11生死婚礼》刚刚被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买断,创下了中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最大输出案例,您本人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正>达马索的小狗翁贝托·埃可与让·克劳德·卡里埃尔曾经在《书无止境》一书中就阅读这个话题展开对话,还讨论过一个尼古拉·埃德姆·雷蒂夫写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我并没有读过——那个故事竟然跟我父亲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很像,而且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差点就把它写进自己的小说《自行车上的革命》里了。  相似文献   

8.
《住区》2015,(4)
<正>秘书处:我们注意到您在书中序言提及,《问题搜寻法》这本书是团队合作的结晶。有一点细节,就在此书的先后5名联合作者都当选FAIA,您得过杰斐逊奖,考迪尔得过AIA金奖,弗克也是普林斯顿/密歇根/德州农工客座教授,您能介绍一下您以及考迪尔、弗克、凯文、帕歇尔各自在书中的贡献么?Pena:我和弗克写了《问题搜寻法》的第一版,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册子,他是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文化》2014,(9):12-22
A&C///闵先生,您好!很荣幸就书法与建筑这一话题对您进行访谈,您是著名书法家,身兼多所高校教职,也是书法理论家,著作等身,请您谈谈书法教育的核心理念。闵///我的第一本论著《书法百问百答》是在1984年去广州举办个人书法展后,应广东人民出版社邀约于同年12月创作完稿的,书中着重我书法创作中的个人体会和认识,很少引用他人观点,偶尔会借用诗词加以佐证润色。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由于国内经济条件限制,出版图书纸张普遍软而薄,而我的书采用了相对厚实的纸张印刷,可以立起来摆放。此书于1985年出版后被日本友人在香港获悉,并翻译引进到日本,同时香港、台湾也陆续跟进出版。目前国内发行的有多个版本,仅广东人民出版社就已连续再版了17次(年)。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有朋友送我一套《秦伯益游记》二卷本,一本名曰《壮哉!中华魂》,另一本名曰《美哉!九州景》。无疑,这2本书都是我最喜欢,也最应该看的书,2本书加起来共有1 178页,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我饶有兴致地在2天之内粗略地翻读了一遍,作者的精神气质、感怀之精粹,以及书写的流畅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1 000余页中,最使我振奋,甚至激活我的一句话就是:"园林,足够一个旅游爱好者咀嚼一生!"对于我这个从事园  相似文献   

11.
正UED:我们知道您在少年时期就十分擅长演奏手风琴。您也曾经说过最喜欢在五线谱上作画,甚至在您的某些平面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对音乐和建筑关系的探索。音乐对于您的建筑生涯究竟意味着什么?丹尼尔·里伯斯金:我热爱音乐。音乐是建筑的灵魂。两者都令人产生情与理的共鸣,因此直击人心。没有建筑,音乐就如同噪音一样喧闹;没有音乐,建筑亦沦为一件普通的商品。UED:在《破土》一书中,您向我们呈现了纽约建筑师全然不同的一面。在您的笔下,建筑师更像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甚至是流行歌星,这与公众最初对于这一职业的认识大相径庭。至少在东方人的眼中,建筑师们通常是谦逊、稳重的代名词。您认为对于一个好的建筑师而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细部     
<正>作者爱德华·R·福特/Edward R.Ford译者:胡迪、隋心、陈世光、何为、李博勰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近年来,尽管建筑细部在各类建筑文章以及众多建筑师阐述自己作品中多有提及。但是如何理解建筑细部仍然困扰着我们。爱德华·R·福特所著《建筑细部》一书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建筑细部,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关于建筑细部,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建筑细部是不是功能的要求?建筑细部是不是建筑立面上小尺度的装饰设计?建筑细部设计是不是构造设计?建筑细部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UED:在参加展览时,请问您有目的地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加展览?王昀:我的作品本来就不多,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早期的作品和一个刚刚建好的作品,这既是对比也是回应。UED:作为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您认为学院派的作品具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启迪     
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撰写《动机和人格》一书中,为丰富内容,去了一座正在建筑大教堂的工地寻找素材。马斯洛询问遇到的第一个敲石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这位工人没好气地说:"难道你看不见吗?我正用笨重的大铁锤,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石头又厚又硬,震得我手酸胳膊麻,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相似文献   

15.
<正>乔纳森·A·黑尔所著的《建筑理念——建筑理论导论》一书,是为了满足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对当代建筑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争议的理解而出版的。本书条分缕析又深入浅出,可以作为课程指导或在建筑哲学学习中的辅助用书。对于学生、建筑从业者,以及任何对建筑理论怀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十分宝贵的标准的建筑理论入门书籍。尽管当前有大量的关于当代建筑的作品集、建筑师专集,以  相似文献   

16.
<正>孟俊峰(以下简称"孟"):王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从您的画面上可以看到,您的创作偏向古典写实画风,同时又有当代画家对当下的思考。您能够简要介绍一下近期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吗?王强(以下简称"王"):这些作品是近几年创作的。古典写实技法与现代人的审美感受相结合是我这一阶段探索的主题。我在作品中不排除文学色彩,情节的制造是写实绘画的优势,也是我表达情感和观念的重要手段。少女与玩具系列的几幅作品表达了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汤舒逸(以下简称"汤"):冯教授,您好!受《建筑与文化》杂志委托,为了让读者了解您的水彩画创作,我想针对您的创作做一个访谈。首先,请问您是如何走上水彩艺术之路的呢?冯信群(以下简称"冯"):我生于浙江,求学于无锡,从文革后期初始接触绘画。在"批林批孔"批"三字经"等运动中,画漫画是我初学绘画的一种方式。我对美术有着与生俱来的极强的兴趣,当时我画了很多与当时政治文化相关的红色题材作品,作品还多次入选全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建筑师保罗·鲁道夫的建筑画,经二川由木尾编为《保罗·鲁道夫:建筑画》一书,由美国建筑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收集了鲁道夫近30年来150多幅建筑画及设计草图,可促使人们思考绘画同设计的关系,因为这在鲁道夫的作品中表大阪400年纪念碑落成大阪为迎接建城400年而建的艺术纪念碑高16米,由20块长方形人造花岗石叠成。每块石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正>在《飞跃疯人院》这部电影中,Chief最终带着疯人院中被拘禁的患者对自由的渴望逃离的疯人院,电影以Chief的背影消失在旷野尽头为电影做了一个余味悠长的结束。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福柯的作品却让我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疯人真的可以获得自由吗?  相似文献   

20.
正对谈时间:2018/05/17对谈地点:布正伟宅1读两经:悟道开化,双向探求求真识美|宋祎琳|布总,您好。我在读书时曾观摩学习过您的作品,而且听老师们谈起您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去年天津大学建筑教育80华诞之际,适逢您"创作历程‘书·展·课’"系列活动1),又聆听了各位先生和前辈对您作品的评价,理解又增进了许多。藉此采访,希望对您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求索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